
编发天宫来稿
王端诚
壬寅夏至前一夜,微斋先生于斋中独卧,渐入梦境。恍惚间突见亡友云松石兄手持一卷悄然而至,语余曰:“奉上帝诏往天庭旁听古今诗歌研讨会,撰侧记一篇,倩君代为在人间发表。” 余惊起欲接,石兄又曰:“已上传君电脑中矣,有劳了!”言迄一拱手,倏忽不见。时闻远处若有古代传来之三更鼓声,值午夜零点也!
即起捡点电脑,果有此稿,下载整理润色而转发之。
天庭古今诗歌研讨会侧记
耶稣纪年第21世纪20年代第三年6月20日,天庭古今诗歌研讨会在九天高空的天庭学术宫举行。
受上帝耶和华的委托,专司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主持会议。来自赫孔利山的缪斯代表欧托耳佩(专司抒情诗)和埃拉脱(专司爱情诗)出席作主旨讲话,包括中国诗论家毛亨、诗人屈原在内的古今中外离世名家百余人应邀与会。
与会者围坐在近三米长的长方桌旁,足足围了三圈。
新近归天的当代汉诗东方诗派成员云松石奉女神特许列席旁听。
主持人阿芙洛狄忒:“各位早离人世的古今中外诗人学者,欢迎你们前来参加研讨会!针对全人类历代诗歌的发展,希望各位发表高见!”
缪斯欧托耳佩身着希腊女式长袍徐徐站起,将手中长笛轻放桌前。她首先阐述本次会议主旨:“各位诗家!经过我们三千多年的考察,发现人类诗歌发展进程良好。诗作精彩纷呈,诗人代有承传。特别是抒情诗抒发人性的真善美爱,感人至深!”说到此,另一位缪斯埃拉脱补充道:“其中抒发人间至洁至纯的爱情题材佳作更是感人肺腑。”欧托耳佩接着说:“是的,各位的大作在你们身后的人间世代传播,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近来人间诗界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出现,一些高度散文化的文字亦有取代诗歌之势,造成诗歌的文体危机。因此,特召开此次会议,敬请发表高见!”
“美是一种自然优势!”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洪钟般嗓音从满嘴满腮胡须的嘴中吐出来。“诗歌首先要美,诗人应该用语言创造出具体生动的形象。”
年龄小了两百多岁的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紧接说:“我赞同亚老的观点,诗要用语言塑造形象,”他顿了顿,“不过,只是把精造的辞藻排列成行还不能算是诗。……”话音未落,一位坐在后排靠窗位置的若干代后的中国小辈朱光潜突然站起嚷道:“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
“好,一语中的!”两位缪斯同时赞道,引起全场一片掌声。
此时,坐在前排显著位置、年龄介于前面两位南欧学者之间的神州学术大师毛亨缓缓发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咏歌之。刚才敝国的这位后生说得好,诗起于音乐,你们西方称为Poetry,不就是歌唱的意思么?”
下面英吉利诗人雪莱发言:“诗歌是最幸福最美好的灵魂对最幸福最美妙时刻的记载。”美利坚诗人艾伦.坡抢过话头继续说:“文字的诗可以简单的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
“依我说,一句话概括:所谓抒情诗,整个儿就是感觉!感情!音乐!”说这话的是俄罗斯的别林斯基,可能中午喝了点伏特加,满脸通红。
“好个性情中人!,”二排靠后有位长辫长袍的老人(其实在座中也是很晚的晚辈)赞道。接着又说:“韵律,音乐,诗之必需!诗主性情,必有格律,不容驰骋放肆!格律才是诗歌音乐性的保障。”他是中国清末学者王闿运。
又一位后生站起来,也是中国人:“下棋不能废除规矩,诗就不能废除格律!”大家回头一看:闻一多也。
来自德意志的歌德先生十分矜持,虽坐在前排,但到这时才开口:“法则不可废!在限制中才能显出身手,唯法则才能给我们以自由!”
“歌德前辈说得对,”同样从中国来的年轻人何其芳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适合它的现代格律诗,我觉得是一种不健全的偏枯的现象。”
随后,几位汉语诗人又相继议论起汉诗散文化现象。其中一位几年前才到天庭报到的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发言最具代表性:“(写诗如果)只有自由没有诗的话,就是堕落了!”
听到这里,坐在角落旁听的云松石突然想起生前目睹的汉语新诗界种种不健康现状。但初来乍到,位低学淺,又系列席,当然不便发言,只在心中默默记下会议的情况。
这时,缪斯之一的埃拉脱女神神色庄重地说:“`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是中国汤显祖先生的名句,他今天出席西天戏剧节去了,没能来此与会。姹紫嫣红的诗歌花园是神圣的,容不得煞风景的断井颓垣!诗歌应当摒弃一切肮脏污秽的语言和丑陋的形象!”显然,她是在对当代诗坛出现的的垃圾现象作严正的谴责。
屈原先生匆匆赶来,他刚才到九天阆苑(天庭图书馆)查阅天问的答案去了,耽搁了不少时间。到会只说了一句,就引起全场共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主持人、专司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即大家熟知的维纳斯)女神做了总结:
“今天,各位已离世的古今诗人对诗歌的特性及其在当代人间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作了精辟的发言,很有意义!同时我也要高兴地告诉大家,在东方,汉语诗坛的格律化工程,正在当前还在世的诗人学者中不可逆转地进行着。他们有着悠久的格律传统,定然会创建出当代汉诗的格律体系。在座诸位虽然早已离开人世,但希望你们的英灵保佑他们!他们的成功就是对世界诗坛的贡献!”
散会后,云松石退居缙云山的青松顽石间,很快写出会议侧记初稿,当晚即腾云驾梦送到微斋。
微斋先生接稿后,不敢怠慢,连夜整理润色,翌晨便发至华夏渝州格律体新诗研究院,瞬间便通过网络传遍了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