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醉五莲山
文/贾俊永 诵/少说多做
齐鲁多名山,但人们往往只推崇泰山、崂山,而忽略了另一座本该负有盛名的五莲山。今年的五一节刚过,我们一行十几人有幸游览了五莲山。
步入山门,踏着光溜溜的青石板路,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拾阶而上。随着旅程的深入,我不由得惊叹起来,不曾料想在它浑圆朴素的外表下,竟蕴藏了这么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山中的奇石,或因险怪称,或以苍润秀,处处奇峰突兀,步步有景,令人目不暇接。这不,天竺峰下的“织女洞”,曲折深邃,伴随着织女美丽的传说,别有诱人之处。藏在烟雨涧下的“水帘洞”,巨石叠垒而成,滴水成帘,人入洞中,一丝清凉沁人心脾。洞中漆黑,人不能前行。入口处便有精明的五莲人,出租手电筒与你,若想进洞观之,一元钱就能成行。天竺峰是五莲山的主峰,坐落在五莲山的中心地带。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下过一场暴雨,连这最高的山峰也仅露出一个山头。正在山峰摇摇欲坠、即将倒塌之际,突然从水底伸出一只巨掌将这座山峰牢牢托住,才避免了五莲山的灭顶之灾。如今山尖中间的那条白痕,就是当年水淹没的水痕,那五个异常清晰的指痕便是从水中伸出的巨掌,因此这座山又称“巨掌托峰”。

不觉间,已到中午,我们几经周折选择了一处与五莲大佛隔壑相望的风水宝地,午餐休憩之后,便来到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护国万寿光明寺,该寺是一个较大的寺庙群,位于望海、天竺、大悲三峰之间,气势宏伟。寺庙大殿内部塑有释伽牟尼等21尊佛像,藏经楼等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伽蓝楼内重塑关公帝君像,山门表面饰以明代旋子彩画,上方悬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光明寺”鎏金匾。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已有不少游客在这里游览。我曾到过其他地方的一些寺庙,但仿佛觉得这里更像一座真正的寺庙,也许是那缭绕的香火,阵阵的梵语,声声的木鱼敲打声;也许是那斑驳的地砖,整条的石阶;或许是那一脸清爽,精神矍铄的和尚;还是那点燃的烛台,虔诚的祷告?使人明显地感觉到一种氛围,一种使你不由得去朝拜的佛教感染力。至于光明寺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太后突生眼疾,万历皇帝遍访天下名医,也无法医好母亲的病。后来有人推荐这座寺庙的一个和尚,说他医术高明,定能治好皇太后的眼疾。万历皇帝立即招他入宫,和尚果然不负众望,治好了皇太后的病,使她重见光明。于是万历皇帝就封这座寺庙为护国万寿光明寺,此后各方人士也趋之若鹜,从而使光明寺日渐繁盛,成为明清年间我省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出了光明寺,我们开始攀登东面的望海峰。这里根本没有路,有的只是一些或深或浅的石窝窝。我们脚踩手攀这些石窝窝,勇敢地向峰顶爬去。站在峰顶,举目远眺,群山含黛,绵延不绝,五莲山宛若五朵出水莲花,栩栩如生。回眸俯视,那规模宏大的庙宇群,若隐若现于苍翠的树丛之中,显得格外壮观。峰顶有望海楼,为清代所建,三层八角,青砖灰瓦,是望海看日出的绝佳之处,登其上,东望黄海,可见渔帆点点,天和海浑然一色。望海峰西南麓阳坡上的“翁负婆石”,二石直立,前后相倚,其形极似一长髯老翁背负着他的老太婆在奋力登山,真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还有“对头石”,也称“羊化石”,二石弯曲相对,如羊,头角峥嵘。种种奇石,状如其名,无不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石阶而下,突然,走在前面的游客发出惊人的尖叫声,惶惶不赶前行。原来前方有一块巨石,随风晃动。这正是所谓的“风动石”。绕过“风动石”,便是“一线天”,这是一群巨石倾斜形成的几条狭缝隘道,石高约百米,缝长数十米,有的下宽上窄,人爬过去不难,却不能站立;有的上下同宽,站着能行,却必须侧身而过。别人或立或侧鱼贯穿过,自己稍一曲腿,头一仰轻松而过。妙!就在向上仰望的一刹那,通过“一线天”的天空,那怪异的云峰,绚丽的云朵,千姿百态,匆匆划过……我想,这美妙的奇景,可能没有几个人注意欣赏到。这似洞非洞的“一线天”,仰望苍穹,一线尽收,使您不由得赞叹起着大自然的神妙来。

其实,到这里你不必奢求去观赏奇峰异石,也不要去要求它壮丽雄伟,更不必渴望追寻名胜古迹。你只需揣一颗平常的心来,任性地,执着地走近它,走进它的内心深处,静静地解读它的质朴,心平气和的参悟它所蕴涵着的本质:朴实,圆融,豁达,通透,真实。然后伸伸久已僵硬的筋骨,于是气匀了,心静了,眼高了。下得山来,便是一个全新的你。
五莲山,真有让我们游不完,走不开,看不够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