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漫笔
作者:沁香一瓣

不久前,笔者写过一篇《散步是人生和美的健身运动》。文章发表后,文友们通过网络和我进行交流,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散步的各种好处。现在,让我把有关散步的话题一并归纳,与喜欢散步的友友们再次交流。散步,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我国古代,人们把散步叫“步”。还对散步的快与慢赋予了各种雅称。诸如漫步、徜徉、踏青、闲庭信步、神闲气静等。散步,最早进入文字的是在我国《黄帝内经·素问》。在《四气调神大论》文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百练不如一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顺口溜。唐代著名医学家兼养生家孙思邈在他著的《千金翼方》中写道:“平日点心饭后,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消息之。”这也是孙思邈的健身经验之谈。在国外,散步同样有着悠久历史。古希腊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格拉底说:步行锻炼是人类最好的"药品"。告诉我们散步有助于健身,有助于防治缺乏体力活动与锻炼而引起的疾病"。再后来,人们把散步当作强健身心、开启智慧、延年益寿的良方。说明散步的作用和好处在世界各国人们心中是基本相同的,根据每个人生活和工作实际经常散散步,大有益处,何乐而不为。

一、散步与文学家结缘,诗词作品自然来。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作家喜欢在白天写作,有的喜欢在晚上写作,但也有人喜欢在早上写作。他们在写作之余,都喜欢散步。一是在散步时寻找创作的灵感,构思作品,悟出新意;二是写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找不到写作源泉了,思维枯竭了,就外出走走,从而找到所写的灵感。还有的作家为深入生活,喜欢走出水泥森林般的城市,到乡村的农家乐或古镇找个幽静的地方写作,然后散散步。大家把这样的写作称之为户外写作和散步写作。相传在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就喜欢上了散步,通过散步解决他要所解决的问题。他喜欢在山野里散步,常常带着童趣行走,一边走一边观看大鹏鸟在天空飞翔;观看路边和田间的花草如何生长;看小虫、蝴蝶等昆虫的飞翔和生长情况,有时还会去河边看的鱼儿在水面游动觅食等。每当他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动植物的时候;每当他看到路途中的人群中发生一些事情和问题时,他就会在散步中停下来,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写进自己要写的文章中。可见,散步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够获得并捕捉到灵感,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情。 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也喜欢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散步,一边散步一边享受春风轻拂,常常喜欢和弟子们一起边走边谈边。他通过在散步中思考问题,他编写出了《春秋》;修订了《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其中还包括提倡他的“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教育中的宝贵思想。这些真知灼见,都是和他散步分不开的。有时,他一边散步还会一边哼着唱歌。从而也让我们看到,他之所以排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第一,这和他喜欢散步,在散步中感悟人生和获取知识是分不开的。唐代诗人人杜甫弃官落难,在成都郊野草堂居住的日子里,他每天在散步中获取灵感写诗。其中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就是在江畔散步时吟成的美诗。杜甫在诗中写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里的“黄四娘”是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虽然说杜甫这句诗没有对春花做具体描写,但是却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一幅“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画面自然就在读者面前,春花之美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诗中的字里行间充斥着他对春花、春天的喜爱之情,写出了繁花似锦的美丽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验证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和流连。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诗人用深情惊艳了整个春天,美得令人心醉。这首诗被后人称为“七律之冠”,是古往今来写七律诗歌中最美的顶尖之作。真是散步散出美诗来。唐·诗人王维在隐居中散步,同样佳作不断。王维也喜欢在散步中写诗。由于平时喜爱竹,所以他在晚年的时候专门在竹林建了别墅,隐居于竹林中,与竹为伴。据说王维隐居山林的原因是:王维政治上的不如意,所以他一生几度隐居,看空名利,摆脱烦恼。在清幽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扰,自得其乐地写他喜欢的文学作品。在创作之余,他喜欢在林间小道散步,用这种方式修身养性。他的:“兴来每独往,胜事空白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首美诗就是这样写出来的。他还喜欢在晚间散步写诗,《鸟鸣涧》就是其中之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行走在寂静的山谷中,看到一种桂花在无声的飘落。诗人所述的桂花一定是四季桂。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在空旷山涧。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人在散步中写出的诗真情实感,读来如入境地。唐·白居易也喜欢在散步中写诗。如《犬鸢》中的“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在《观游鱼》中他写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诗人一闲下来就会围着水池散步,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看孩子们在摆弄钓鱼船。相传在白居易的母亲离世时,诗人内心充满了忧愁,为了排解忧伤,他就去外面散步。秋夜的雾景之下的夜里还有霜,并且把那秋草都打的提不起精神,成为了灰白色,草丛中不时传来夜虫的叫声,那些夜虫像是在窃窃私语,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一些生机,但是这山村的周围没有一个行人,只有诗人一个人走在这乡间小道上。诗人触景生情、立即把当时的感受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写出了《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通过对秋夜的凄清的描写,使得这首伤感诗处处有了诗意。读来让人感慨万千。唐代诗人韦应物也喜欢在散步中写诗。他在《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中写道:“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诗的大意是:在这秋夜,我心中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咏叹这初凉的天气。此时,寂静的山中传来松子落地的声音,而诗人遥想的心中人也许还未入睡。诗的前半首是诗人写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是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嘉兴朋友丘丹。诗人从容落笔,情浓意深,给人享受不尽的艺术体验。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梁实秋也喜欢散步,而且是喜欢在清晨独行,行走在朝露未干的路上,可以看到没有归洞的蚯蚓,还有蜗牛在路边草叶片上蠕动,偶尔还可碰到青蛙和野鼠横尸路上,感受这个动物世界的生死无常。在散步中,领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分段苦”,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于天地中孑然一身。等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升至山口,阳光把人影照得好长,这时候就开始往回走。这样的散步培育了他的个性特点和气质,而且从不间断。巴金是闻名中外的文学巨匠,年过八旬的时候,他还目光炯炯,气色很好。他的成功经验就是锻炼身体和写作并进。早在年轻时,巴金就养成了散步的习惯,每天早起后就在院子里先慢跑一会,然后喝杯牛奶再出去散步。他说过:人老往往会先从腿上开始的,所以他告诉我们:年纪越来越大越的人,要坚持不懈地用走路来练腿劲,这是他的经验所在。巴金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到了晚年,巴金每天上午依然坚持散步,即使是腿脚不便,每天早晨他都会早早起床,下了楼就到院子里先慢跑一会,一年四季几乎是天天都是这样。他能活到101岁,就是散步和运动锻炼的结果。有人说:巴金是一个自小多病,以后又长期被肺病所困扰的人,他能活出101岁高龄,是足够的传奇。在他的长寿过程中,无疑是和散步锻炼身体分不开的。

二、外国许多文学家和中国文学家一样,也喜欢散步和锻炼。法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克洛岱尔在传世名篇《散步者》中说:“我双脚均衡地运动,帮助我度量最轻微的召唤的力量,在我灵魂的静谧中,我感到一切事物的魅力。”法国文学家卢梭喜欢散步。1762年1月4日,卢梭在致法国出版家马尔泽尔布的信中说:“我生来就对孤独和寂寞有一种天然的爱。”卢梭说的“爱”就是指散步。他不只是说说,而是实践的见证。他的几部主要著作,都是在散步时构思和写作的。他在《我的画像》片断35中说:“我只有在散步的时候才能写作,在其他时间,我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足见散步和文学家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密切,深含哲学理念:谁也离不开谁。对文学家而言,散步也能活跃思维,丰富人的想象力。蜚声德国文坛的诗人歌德,平时也很喜欢在公园里散步。1774年,他发表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在散步中找到灵感的。他说:“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当我在散步时出现的。”散步能使人心胸开阔大气。据说有一天,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又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都不给傻瓜让路的。聪明的歌德听了就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了路,让批评家走过去了。此事告诉我们:文明的交流要在大气中体现,想要羞辱别人的人,最终只能是自取其辱。散步使人充满力量。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构思他的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创作时,也常常在自家庄园中散步。他一边走,一边思考创作中发现的问题,在散步中发现和获取创作的灵感。一次他在创作小说开头时遇到了难题,小说的“开头了无数次,但也放弃了无数次”,先后写了十五种小说开头,手稿都躺在他的抽屉里,但他依然不满意。最后,他采用了散步的方式进行思考,将自己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经过整理后坐在长条木椅上一次又一次构思过滤,才倾泻于笔端,成为了他的成功。英国著名的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住在伦敦时,也是一个爱散步的作家。每天清晨他就要外出散步,他经常穿行在伦敦街道,用散步的方式驱散失眠和抑郁,同时也为政治运动的新闻业收集到了许多资料。狄更斯的这种写作精神,都通过他在晚间散步时所思所获,他所关心的问题与当时民众的生活和劳动息息相关。以至于那些在凌晨散步的人碰到他时都会表达敬意。以上所述,只是众多外国文学家们散步的点点缩影。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著作,都是与作家和诗人的艰苦创作分不开的,和他们平时喜欢散步息息相关。散步,在文学家眼中是见天地见文学的一项有益运动。写作不忘散步,这其实也是一种脑力劳动的劳逸结合的方式。只要在散步时抓住创作灵感。就会得心应手地写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散步是一种轻便运动。只要你想,只要你要迈开脚步,就会在熟悉或刚开辟出的散步路上留下一行行足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散步,不仅是在锻炼身体,更是把散步者带进一个神仙的文学境地,从而去获取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也大都和散步结缘。在欧洲游览的日子里,笔者曾专题游览了欧洲一些著名音乐家生活过的故地,通过听介绍,看资料,知道许多有名望的音乐家们除了有坚持不懈的创作激情故事外,其中散步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家们明白,除了走进生活吸取音乐的创作源泉外,还需要保持高品质的独处进行反复推敲和思考。其中通过散步的方式获取灵感,也是一种可以倡导的创作方法。在散步中走进大自然,把自己交给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收获创作的音符,那里有音乐家们的全新世界。在德国,一提到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都说他是一个喜欢散步狂人。贝多芬有个好习惯,每天一大早就喜欢喝碾磨的咖啡,整个上午就坐在书桌前作曲。午饭后他就要出门散步,经常风雨无阻。有时兴致伴着创作,一边散步一边自言自语,甚至还会手舞足蹈哼唱,一直散步到天黑才回家。一路上,他总是带着铅笔和五线谱,一旦灵感突然降临,就马上停下来作记录,从不错过了时间。对于散步,他总是这样对朋友说:漫游于灌木丛中,在森林里,在树下,在野草和岩石间,是多么快乐啊!贝多芬著名的《月光曲》,也是在散步中写成。传说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路上散步,忽然听到一阵熟悉的琴声,这是谁在弹奏他的作品。他循声走到一幢旧房窗前,发现是一对盲人兄妹正在钢琴演奏。他进屋后才知道这对盲人兄妹非常喜欢他的音乐。贝多芬非常感动,在月色辉映下,贝多芬立即坐下来,亲自给这对盲人兄妹进行了钢琴演奏。这时,窗外的风窜进屋内,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家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触景生情,贝多芬心中积就的乐谱像水闸般开了门,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成为一首享誉世界的名曲。据介绍,贝多芬一生在散步中写下了众多笔记乐谱,共有2500页之多,可见他是个深度的散步迷恋者和创作执着者,正因为他有如此的毅力,才有了他的音乐成就。人们也因此为他点赞:贝多芬不仅在散步的路上把所见、所得、所思写进音乐,还把一条无名的乡间小路通过音乐与他的名字一起飞翔。奥地利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的音乐家莫扎特也喜欢散步。他散步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喜欢每天牵着狗,一边溜狗一边散步,走着走着,从脑海里浮现出乐说,便乐在其中了。有一天,他和《唐璜》的指挥一起散步。突然他愤愤地说:他们以为我的音乐依靠的是天赋,可是有谁会像我花这么多时间在思考作曲,花这么多时间去研究名家作品?莫扎特在散步时说的心里话,成就了今天的名言:天才加勤奋等于成功。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散步路上经常会乐如泉涌,每当这时,他就找个小酒吧,坐下来把路上想出了《小夜曲》和《摇篮曲》马上记下来。舒伯特著名的《小夜曲》也是从散步中散出来的,据说当时在外面没有纸,为了不让灵感丢失,他把初稿写在了酒馆的菜单背面上。俄国伟大的音乐柴可夫斯基也是散步狂。当时,一直资助他音乐事业的梅克夫人,她是是一位酷爱音乐、有一群儿女的富孀,时常要为她崇拜的音乐大师提供专心创作的郊外公寓。在公寓里,不仅配备了一流的钢琴,书桌上还会放上一本由梅克夫人亲自手绘的“散步路线推荐图”。每天一有空隙,柴可夫斯基就要去林间开满野花的路上散步。有时因为被其他事情耽误了散步,他为此会闷闷不乐甚至感到不适。柴可夫斯基,无论晴天或者下雨,在早餐后一定要散步45分钟,午餐后再作长时间散步,风雨无阻。正是因为这样,也感动了柴可夫斯基,便专门为梅克夫人创作了著名的《第四交响曲》。他很喜欢在乡野里散步中,一路上收集民间音乐。创作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曾让当时已经名扬世间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听到潸然泪下。1869年的夏天,他在散步路上遇见了一位醉成烂泥的泥瓦匠,在哼唱一首乌克兰民歌《孤独的瓦尼沙》,歌词的大意是,一位叫瓦尼沙醉汉,酒喝到一半突然想起分手的情人,于是他肯求身边朋友,快把他的情人找回来。柴可夫斯基好奇之下,就把这首滑稽的曲子记录了下来。两年后,它著名的第二乐章音乐动机,就来自他常住的卡明卡庄园附近的泥瓦匠。散步散出名曲来。1893年的夏天,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马勒住在阿特湖畔的小屋里创作交响曲。推窗,阿特湖蔚蓝的湖水为周边葱茏的森林所环抱,红顶白墙的小屋,倒影在湖中,风景这边独好。看到美丽山色和澄碧的湖水,令人杂念顿消,不是诗人也会诗兴大发。在这里,马勒每天上午都会在小屋里创作他要写的演奏曲。到了正午时饭后,他就回到房间换泳衣,并用吹口哨的方法把爱妻阿尔玛一起叫到湖滨,然后准备他的游泳。游泳后,就回到家吃午餐。午餐后的常规就是去湖边散步,一走就是三四小时。在散步时,他和许多著名音乐家一样,一旦头脑中有了灵感,就会马上停下来,在笔记本上疾写一阵子,记录悟到的优秀美曲。而他的妻子阿尔玛,则是常常在一边陪伴着,静静陪伴不出声,以免打扰他的创作思绪。有时候,人们还经常看到他的妻子骑着车在湖的四周路上寻找正在散步的丈夫马勒。就在这样的散步生活中,马勒完成了世界著名的第三交响曲。乐曲是以小号吹奏,圆号、长笛和弦乐衬托的一支气息悠长、优美嘹亮的旋律。听曲,犹如将人带到了一处景色宜人的曲径通幽的优美风景。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每天也有一个散步的好习惯。早上,他开始步行半小时,为创作热身;下午4点后,他会走出家门,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散步。在他创作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都有鲜为人知的“日出篇”。这是作曲家多次通过散步登上山头欣赏日出创作而为。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毕生热爱大海。布里顿喜欢午餐后在海边散步,创作出了歌剧《彼得·格莱姆斯》,许多场景的设置,都是萨福克郡从海岸线上得来的。听乐曲,似乎是看到了盐沼地上狂野的芦苇和灯心草,还有萧索的鹅卵石滩和奔涌的海水犹在眼前……法国作曲家萨蒂住在巴黎郊区时,每天早上要步行六里路到市区去工作和会友,傍晚时再步行回家。他的《裸体歌舞第一号》曲调写得简洁而又坚定,不断重复的旋律很像一个人在不停的散步,这正是作曲家从持久的行走和散步中获得的灵感,成就了优秀的曲调。由此可见,散步对于音乐创作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明。当我们在浏览了部分著名音乐家喜欢散步的生活片段后,我们同时又看到散步是出好作品的重要环节之一。散步,就像是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落实在五线谱上,跳跃在音乐家激情澎湃的心中。

四、写到这里,我的文学徒弟和学生都在问我:老师,您也喜欢散步吗?回答是肯定的,我喜欢散步。自从爱上文学创作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和散步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曾在创作谈中写过这样的句子:散步给了我文学创作的动力,散步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创作不停,散步不止。说起来这也是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参加了一个青年文学创作组,组内有来自上海郊区十多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参加。我们在上海著名编辑谢泉铭老师的指导下,十几位文学青年经常清茶一杯,相聚一起,谈写散文、小说、诗歌和童话,似有一股使不完的热情和劲头,还一起默默比赛,看谁的作品在广播电台、报刊杂志发表最多。所以,大家都不甘心落后。那年月生活比较艰苦,白天要上班,写作只能安排在晚上。没有电脑,要靠笔一字字写在方格纸上。由于当时家庭条件一般,所以晚上写作用的台灯就是一般的普通电灯。在晚上写作时,为了不影响家人的睡觉,就常常在桌子上撑起黑色的雨伞遮住灯光写作。特别是到了星期天,勇气一来,就会常常写作到天亮。这种写作的激情完全是出于自愿和爱好,想到的是要写出好作品,而不是同行中的嫉妒,所以这种创作精神受到指导我们创作组的报社编辑的点赞。写作到天亮,头脑常有一些昏沉沉的感觉,需要清醒一下。这时,我就会用清水洗脸,然后穿上运动鞋到乡村的林道散步。早晨的空气特别新鲜,走在树丛下面犹如在吸氧气似的,浑身上下都觉得舒服。而且,在散步的时候,常常会在不经意中突发灵感。有的文章即使写好了,也会推翻重写,直到满意为止。特别是在写小说的时候,常常会在散步中会获得构思的技巧,还有就是怎样使开头结尾不落俗套,怎样写出工人和农民的个性特点等。所以我总是把散步当作创作的伴侣和健身活动进行。以至后来进城后,我的创作仍然不停息,习惯成为了自然。在一年四季的风霜雨雪中坚持散步,从没缺席过。散步,散出了我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爱。所以,我要感谢散步给我带来创作上的快乐。还记得,在我撰写《隔不断的情缘》和《牵手》等长篇小说时,为了体验生活,我先后去了长江口外的崇明岛和东海边的佘山岛,在散步中构思作品中的故事和情节,在散步中获取写作的灵感。还记得那年在漓江古城采风,我在古城的中心广场各个景点采风后,竟然又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城郊的几户少数民族家园,在散步中自然获得了对实地的认识和了解,获得创作灵感。在农家田园的小路上散步,观赏花开花落,欣赏鸟语花香,悠然自得地在散步中构思作品,使得游览和创作活动两不误。在广东惠州采风时,为收集苏东坡的更多资料,我独行散步东坡园,看资料、听介绍,在东坡园石碑前留影纪念,从而写文章得心应手。所以我的徒弟们都这样说:师傅你就是我们心中的网上徐霞客。她们的话成为鞭策我前进和前行的力量。那些精选在我的十卷本自选集中的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就是我通过散步获得的成果。所以我要感谢散步带给我智慧的力量!如在参加全国徐霞客文学征文大赛的日子里,我先后走进徐霞客的故乡江阴;走进浙江徐霞客行走过的古村落和霞客古道;走进上海的佘山霞客拜师的地方等,通过散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有关资料,然后撰写征文。参加其它征文同样不会缺少去实地采风。当我获得各种大赛金奖、特等奖、一等奖的时候,当我在总结这些参赛过程的时候,都会感谢写作的灵感在散步中获得。一年前,几位好友知道我文学创作的文字已突破1400多万文字的时候,特别是当他们知道我在战新冠病毒的日子里,为了让宅家的读者走出寂寞,在一年中写出300多篇游记文章,为读者打开一扇游记之窗,几乎每天写一篇,计60多万文字登上今日头条。文友们看到后特地来电祝贺。在大江南北的徒弟和学生,也专程撰写了读后感,以这样的方式登上今日头条。是的,我能写出这些文章,就是要感谢脚下的路,是散步带给了我众多的灵感。包括增加情节或者景物等的描写。特别是在写一些游记散文的时候,我都会在散步中咀嚼和领悟那些名胜古迹和人文历史实况,从而形成了我个人对风景名胜的认定观点:“凡有人文历史故事和风景的地方就是名胜境地。”得到了众多文友的认同。所以在写这样的名胜风景时,我的散步是从不缺席的,即使是宅家,也要创造条件在屋子前后来回散步。是的,我喜欢在早晨城市的公园或新建的绿地人行步道散步,享受城市林带中的新鲜空气;看公园里绿叶婆娑,闻花圃中百花盛开的花香;喜欢在大海边散步,看大海的碧波荡漾,看轮船驶过在海面上涌起的雪浪花;喜欢旅行途中在异国他乡的著名人文风景点散步,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从而在心中驻满旅途中的快乐和美丽,自然滋生文学写作的素材。当然,我还会用倒散步的方法锻炼身体,在慢散步的有效锻炼过程中,构思我要想写的作品。散步,是一首首现代诗;散步,是一篇篇悠雅的散文;散步,是一篇篇情节曲折的小说;散步,是一篇篇充满哲理的随笔。散步不停,写作不止。

五、散步,是引领梦想的路标;散步,只要认准心中的道路和方向,养成了习惯,即使是四周有狂风暴雨,心总也是在纵情歌唱。即使行走千万里,坚实的脚步也不会迷失方向,就像是春风摇响着的风铃,激励奋斗者勇往直前;散步,是人生最好的一串华丽动词;散步,是人生组合成的音乐和诗意般的语言。其实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人生的路上散步,从幼儿直立行走开始,智慧和灵动已经给他们编织了勇敢的散步情节,当双脚踏出了闪亮的记印,封存在文字中的故事就会自己打开,而这一切永远不会属于偷懒的人。如今,散步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真是实至名归。
总之,除了文学人、音乐人和一切有志向的人喜欢散步外,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平时无拘无束,心情愉快地散散步,就是神仙过的日子。喜欢散步的人,心灵永远会注满自然的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