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地堾
作者/古榆苍劲
民间流传一句话,叫作“男人的地边,女人的锅沿”,说的是,看一个男人是否勤劳,看他是不是把自己耕种的地边拾掇好了,正所谓“人勤地不懒”,连“地边”都拾掇不好,说明种地的态度不端正,谈何精耕细作?!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家庭妇女连“锅沿”(泛指厨房)都收拾不好的话,那么她也勤快不到哪儿去!
现在,我们对“女人的锅沿”暂且不谈,单说“男人的地边”。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耕地不像平原地区那样整块儿并且平展,而是,或呈现不规则状态,游离在半山腰,就像一朵朵云彩,镶嵌在那里;或呈细条状的梯田,一条条依次抬高,宛若登山的云梯。

一年里,这些就势而修的耕地的地堾本来就不太结实,首先经过耕种者们对它们的挤压、撕扯,再经过雨灌雪冻,热胀冷缩,有的就会撕裂,甚至坍塌。这就给冬天“无所事事”的人们找下了“营生”。在集体的时候还好,生产队派工修整,冬天正好闲着没事儿,还能挣工分儿,社员们踊跃参与,歇着也是歇着,浑工过日子,何乐不为?!只要生产队长不是一个十足的大傻瓜,那么这点儿“营生”根本就不算什么,并且,有很多人抢着干呢!原因很简单。但是,自从分田到户开始,这种局面就完全改变了。
垒修地堾成了一大难事儿。由于责任的角色转变,垒地堾这种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由有偿、表面主动转换为无偿、着实被动。本来抢着干的“好营生”,顷刻之间变成不受人待见的“坏营生”。也有主动的人们,或者自己主动垒修,或者经过村主任催促,或自己垒修,或叫上下游地块儿的地邻一起垒修。大部分的人们宁可少种地,也不愿意垒修地堾,谁说也不顶用,眼看着地堾一天天,一年年,不仅垒修不上,而且还在不断扩展蔓延。
分田到户,难道把心也分散了吗?人们在欢天喜地耕种责任田的同时凭空增添了许多忧愁……这不禁使我联想到城市小区居民的烦恼。顶楼的居民为烫房顶发愁;住在底层的居民为整修管道发愁!“让这世界充满爱!……”“不需要太多的孤独和忧愁……”但愿吧!
2022年6月26日

作者简介:崔和平,网名古榆苍劲,1970年3月生,平山县合河口乡人,现为平山县民政局干部,平山县文学评论家协会会员,龙吟大观园公众号常务副主编,2014年被评为“感动平山十大人物”,平山县第九届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