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
高弘扬
(一)
话说全国解放前,我老家献县高家庄,周围还被国民党残部经常轰炸骚扰的残酷环境下。那时侯,爷爷高兴彬老人才只是一名刚滿十五岁的小学毕业生,也可称其尚末长大成人、
孤陋寡闻一少年郎。在献县县大队一位亲戚引导下,离开了穷乡僻壤小村庄的亲生爹娘。脚踩刺骨冰雪,胸怀满腔热血,跑到老解放区,被组织垵排到丠中银行饶阳县一营业所当小学员。
大约1947年下半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随着一阵欢呼声传来,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沧州解放啦!根据上级指示,由交通员用自行車带着少年爷爷,前往挂牌不久的献交县支行当出纳员,刚熟悉本职工作几个月。当时在人才凤毛麟角的特殊背景下,行长破例提升他担任会计股长。既不懂专业理论知识,又不懂会计技术,甚至连使用珠算也刚沾边。正当他愁眉紧锁,欲哭无泪的关键时刻,幸遇一位岁数较大,曾在农村管过财粮账的同事,伸出援助之手。每天晚上别人都按时熄灯睡觉,他还在办公室一角的油灯微光下,聚精会神地教爷爷基本功。先学加減乘除,后练拨珠技能和操作速度,再传授财务管理经验。日复一日,百炼成钢。经过半年左右的学习锻练,他不仅能独立建账管账,还分别教会刚刚从省金融速成班毕业的新学员,学会计算利息和复息,以及按明确分工记好总帐、分户帐。爷爷管理得井井有条。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在全行年度技术比赛中,一举夺冠!行长在大会上表扬了爷爷,并授予“铁算盘”光荣称号。从此便开始了游击队般频繁调动的新历史生涯。
1953年夏日,爷爷刚调入一年多的沧州中心支行会计科,芝麻开花节节高,又上调省分行营业部。1954年初秋,继续奉命急调保定市财经管理委员会,根据需要改行做文秘工作。秘书科长外号“马大哈”,让他起草那年雨涝成灾造成全市经济财产损失的通报,还提供两份商贸系统相关资料。这时他脑子轰的一声出现一片空白,习惯地拍打着光头,不知所措。左思右想,干脆从中摘抄一些内容,整理成文,想急于交差。科长拿过来一看,气得指着爷爷鼻子吼:你这也太简单了吧!赶快通知各单位来人汇报,把他们反映的情况和数据记录下来,有了第一手素材,多用点脑子,限三天重新写好!”
年轻的爷爷压力山大,一路加班加点,总算完成任务啦。再交给老科长时,他可能有事根本没细看,就让直接送分管副主任审批。这位副主任非同一般,身兼市财政局一把手和市委常委,素以工作认真负责和颇具相当的写作能力而著称。爷爷小心谨慎地来到这位领导面前,用事先想好的文词说:“主任,我头一回学写通报,我们科长看后,请您审批。”他正忙着写什么东西,抬起头:“噢,先放下吧,过两天来拿。” 第三天上午刚上班,爷爷准时来见主任,他刚想开口说话,主任就从抽屉里拿出修改稿,略歉意表示:“拿回去慢点看哟,改得体无完肤啦。爷爷手微微抖动着接过稿件,不好意思涨红着脸告别后,低头小跑,直奔单身宿舍,插上门,回头看到稿纸专用条格内写满规规矩矩一行行清秀小字,仅剩右侧标题和两句通用开场白未动,不禁潸然泪下,后竟哭出声来。通过这件伤心事的强烈刺激,爷爷痛下决心苦学实用写作知识。第二天就跑到新华书店,那时收入不高,自己掏腰包购买了字典、词典及一系列工具参考书。然后从建立文书档案入手,收集各单位工作总结报中的典型事例和名词术语,日积月累,逐步掌握了行政文件特点和各类文体要领。进而跨入了自由娴熟的空前最佳工作状态。因此,一些好逗的年轻同事,曾送“土秀才”绰号。
(二)
常言道:“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老话真是久经考验的超级预言!爷爷还不到而立之年,好比初春早开的小花骨朵儿,就小有名气啦。刚从市调到省物资厅秘书处不久,就把各地物资局总结报告综合起来,去粗存精,撰写成《充分发挥物资管理作用 大力支援现代化工业建设》的处女作,以厅长之名发表在《河北日报》显位。在二年后又光荣地参加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内,李先念副总理批准的世界一流外援重点项目一一保定化学纤维联合厂的筹建工作,担任秘书科负责人,分工接待全国各大媒体总编和记者络绎不绝的参观访问事谊。爷爷那时印象最深的是和另二位记者联名发表在《河北日报》上的“四季吐丝的蚕”。曾以标题精彩和内容生动,深受广大读者青睐。在这一基础上,他自己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不同形式文章和论文约20余篇。其中包括对外发行的《中国新闻》专刊,《保定日报》发表长达二千五百字的头版头条重磅通讯。之后被该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厂党委授予宣传标兵称号。厂部正准备给爷爷提职调资时,突然市委组织部指名调他重返保定市另有任用。报到后才得知,因宣传部负责编辑出版《两面镜子》一书,急需人才,写作班子几经换将失利,才让爷爷迎难而上。他`只好拿出看家本领,针对前者失败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另创新的思路。经多次深入考察,反复修改,步步精益求精。终于功塑造出正反二个人物典型的形像。总编审查顺利通过。
后来,爷爷有机会与全国著名作家徐光耀先生,即《小兵张嘎》原作者相识,在他的影响鼓励下,萌生了文学创作的动机。其实爷爷心中有数,早就以真人实事为基础,以智斗取胜为中心的初步构想。只是迟迟不敢动笔而已。这时有了实施的信心和决心啦!他于是抓住分批疗养的良机,中篇纪实性小说《讲述劳工们的故事》初稿便脱颖而出了。又多方征求意见和无数次大小修改定稿后,双挂号寄河北省出版社,不到两个月,就收到编辑部审查同意出版通知和予定书号,后来因长期纸张断档而被迫叫停。成为老人追梦史中一大遗憾!
真是日月如梭,似水流年,转眼历史车轮飞到1974年。爷爷已从保定地区叶落归根了,又回到久别的故乡狮城沧州。被分配到市文教办公室秘书组工作。恰巧市委把省统一分配的批判"四人邦"重任,责成文办完成。主任让爷爷率两名"笔杆子"赶赴省会就地突击赶稿。三位当夜无眠,一直奋战到次日上班才完成任务。笫三天在《河北曰报》发表。最后总评名列前矛!
(三 )
我爷爷虽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一生学疏才浅,坎坷较多,但他的确是一位有理想的乐观派,遇事看得开想得远。离休后不但设有什么过渡期,反而愉快的适应了新形势。我曾以医务工作者的视角细微观察到,这位可敬的"资深患者",能以平常之心面对其脑血栓和帕金森合并症的现实,仍然关心着家国大事;自觉践行着上级老有所为和所学的指示精神:一无反顾地长期坚持着自修自学。
他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是:我认为人和机器差不多,必须不断加油充电,绝非只为甩掉文化低的 帽子,提高所谓个人威信,而是为培养自已的高雅文明爱好,往深点说想以身作则实现知识改变命的远大理想。没料到却提前收获了心悦舒畅和病情緩解所带来的寿命延长。当我问及对其作品评价这一敏感话题时,他却幽默地用自编顺口溜描述一番:笨手拙作八百篇,大多赠送朋友圈,字体不強正能量,个人名利抛后边,修身养性奔小康,白头老翁譜新篇!我听完爷爷趣味性的自白还挺受感动呢,当晚瞬间从所剩百幅习作中筛选一些,制作成文图并茂的有声视频,发到群内。她(他)们又分別转发各自朋友圈,像滚雪球一样,逐渐扩大范围。这样既加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和效果,又进一步受到亲友们及更多群众的欢迎啊。到此下意识地稍停,忽然想起下周就是爷爷九十大寿啦。轻步走进书房,才大吃一惊的发現,老爷子还在写字台前,挥毫泼墨,正一展独特风流哇!他这样生命不息,笔耕不辍和学而不厭的顽强精神,很快引起《沧州晚报》高层关注,立即派记者登门采访。詳情于2021年元旦喜庆之日,刊载该报晚霞版上。同時,爷爷的书友和同事们纷纷表示赞扬 !
总之,爷爷一生路漫漫,饱经沧桑的革命历程,现在总算是画上了一个园滿句号吧。
故亊中人物简介:高兴彬,笔名云鹤,悟道修德斋主。1932年生于河北省献县段村镇高家庄,1947参加工作,1993年在沧州市城建档案馆按副县级待遇离休,现年91岁。长期从事宣教文秘工作,经常在报刊适时发表文章和论文。晚年自书画,近期联名在网络平台连续发表对书法名家的评论。现居沧州市运河区。

作者简介
高弘扬,1990年生于河北省沧州市,2014年毕业于承德医学院,现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工作。从上学时期受家庭影响爱好写作,被毌校评为优秀毕业论文。曾任《沧州晚报》小记者,并在该报发表过《我国青年数学家清明节回家扫墓》的报道。最近几年先后在《百度》网络平台发表《爷爷自学书画养生纪实》,在《诗眼看世界》发表《夕阳下的爷爷》和《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发表《爷爷的故事》等。现居沧州市运河区。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
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