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第九(接上期)
(本篇提要)本篇中心是通过集中记述孔子的生活态度,进一步阐发其思想观念,可以说是对前半部《论语》思想内容的梳理和进一步发挥。所谓生活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涵,包括生活观念、行为表现及其对待具体事物的态度等等,集中反映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

不慕虚名而欺世
【原文9·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这一章讲述了孔子晚年得了一场重病,大约是出现了病危的症状,以子路为首的弟子,为了表达对孔子的敬重,就组织众弟子扮作臣下,以类似于诸侯帝王的丧礼来准备孔子后事,后来,孔子病情好转,知道了此事,就对子路的做法给予批评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诚实、质朴的品格和不欺世盗名,坦然面对生死、荣华的做人之道。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臣”与“仆”不一样。“臣”是公职,在政府的组织机构中,担任公职的人员对于自己的行政主管称之为“臣”,表示隶属关系。因此,只有身份地位达到一定级别时,才能有“臣”。按照春秋社会体制,诸侯对周天子称臣,诸侯国内卿大夫对各自诸侯称臣,卿大夫身边担任公职的人员以及享有“公奉”协助或服务卿大夫的人对卿大夫称臣,类似于现在领导身边的秘书、勤务人员。显而易见,“臣”既是公职身份的标志,也表示与特定对象之间的隶属关系,就象我们现在的公务员及其内部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一样。“仆”是私人雇佣关系,是纯粹为其雇主服务的。孔子当时没有在政府机构中当官,不是大夫,更不是诸侯,因此就没有臣,也没有享受“家臣”的待遇。“子路使门人为臣”就是子路让孔门弟子充当孔子的臣下,按照类似于诸侯帝王的安葬礼仪筹备孔子后事。

子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另一个就是向世人显示孔子显赫的社会地位。我们知道,孔子师徒在当时是一个由社会精英组成的、具有鲜明政治主张的庞大的政治团体,孔子是这个特殊政治团体的核心和领袖,享有极高的德望。在子路等人看来,孔子的学说及其一生的追求,不仅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追求,而且必将是千秋不朽的!其虽无帝王之位,但其对历史文化的贡献及其影响是任何一个帝王难以比拟的,因此,完全有资格享有帝王待遇,(后世儒家称孔子为“素王”——无冕之王,理由就在于此。)所以,就组织孔门弟子充当孔子臣下,按照帝王的安葬礼仪筹办孔子的丧事。
孔子对此是什么态度呢?他能不能接受子路等众弟子的一片孝心与苦心?“病间”是病情减轻、好转的意思。后来,孔子的病情好转了一些,知道了这件事,就说了这样一段话,表达了三层意思:
首先指出子路的做法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意思就是:在我生病的这么长时间里,子路怎么就做出了这么虚假的事情呢?!为什么说子路的所作所为是“诈”呢?原因就是:“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即:我明明没有当官,更不是帝王,没有臣下,你却让众弟子冒充我的臣下,把我包装成地位很显赫的样子,我骗谁呢?难道是叫我欺骗上天吗?我骗得了天吗?言下之意,你子路的做法,是给我扣上了欺世盗名的帽子,所以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其次,从个人情感方面讲,他认为师生情浓于君臣情。为什么呢?师生犹比父子,父子讲情,君臣讲义,父子有天伦之乐,君臣只有忠义之宜。所以,一个人在其临终之时,最能渴望以及最能感受到温暖和幸福的子孙陪伴在身边,以一颗孝敬之心送自己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只有这样,才能安然辞世。我们看,古今中外,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达官显贵,在其临终之时以及辞世之后,手下的“臣”无论对于死者有多么敬重,无论以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哀痛,都是出于与死者生前的“义”,仅此而已!在官场,有些人也不过是以臣下、属下的身份表示一下而已,同时,也借此显示自己与死者的关系以及身份、地位!其哀、其悲远没有亲情之浓烈。因此,孔子接着说:“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即:我与其与被你们以臣下的身份侍奉下死去,难道说还没有我在自己弟子的侍奉下死去幸福吗?!意思是子路的做法,疏远了他与众弟子之间情同父子的关系。
第三,表达了孔子面对生死、荣华的坦然态度。子路的做法无非是想想把老师的葬礼办得光彩、体面一点,以显示老师的生荣死贵,其良苦用心孔子当然知晓,也完全理解。但他告诉弟子,一个人的生荣死贵,不在于他生前的社会地位有多么显贵,能享受多少荣耀,死后的葬礼有多么排场,而在于他这一生是否真正心安理得,是否寿终正寝,安然辞世。“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即:即使我死后不能以达官显贵那样的大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意思是,我在你们的侍奉下安然辞世,也算寿终正寝,何必要违反周礼搞哪些徒有虚名的排场呢?!
孔子通过如何办理自己的葬礼这件事教导弟子恪守周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显示出他诚实、质朴的品格和不欺世盗名,坦然面对生死、荣华的做人之道。

【作者简介】史永峰,笔名冷梦良。陕西省孔子研究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宝鸡孔子学堂客座讲师、宝鸡市孔子研究会副秘书长,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讲师团讲师,陕西省作协会员丶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部长、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著作《论语通俗解读》分别被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图书馆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