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 母 情
文 / 耿志明
五岁那年生母病逝,父亲带我们姐弟俩生活了八年,之后继母来到我家,在一起生活了整整十五年。
继母待我如亲儿,我视继母同生母,情深义重,挚爱有佳。这里采撷生活中的几件碎片,母子之情便可见一斑。

(该图片由作者提供)
一 双 新 鞋
继母是个残疾人,没有文化。因患小儿麻痹症,走路时,需左手按在大腿上,才能缓步前行。她长得不是很漂亮,但心地善良,就像个活菩萨。
一天,她看见我穿的鞋子破了,不动声色,背地里却开始为做鞋子精心地准备着。
母亲翻箱倒柜找出了一些五颜六色的布条,打了一大碗浆糊,一块一块地将布条铺平后粘在一起,经过自然风干,就成了所谓的“隔布”。
然后在我的脚板上抹点颜料,再踩在一张纸上,清晰的脚印便成了我鞋底的模板。母亲纳鞋底是绝活,每个针眼大小,每行距离多少都有严格要求的,既错落有致,又匀称平整,怎么看都成行,犹如一幅美术作品。

(该图片来自网络)
做完鞋底,开始做鞋帮,几剪子下去,如行云流水,不大不小,不偏不倚,鞋帮就弄出来了。上鞋帮可是技术活,上不好鞋面就走型。她先把前后鞋帮用线固定住,每侧上多少针,都像是精心计算过一样,丝毫不差。继母怕鞋底硬,穿着不舒服,就用锤子敲来敲去,直到平整柔软才会满意。

继母把做好的鞋子亲自给我穿上,用手指分别插进鞋面和后跟,试试大小合不合适,夹不夹脚。我低着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这双漂亮的鞋子,再抬起头,看看眼前脸上布满皱纹的继母,不知是兴奋,还是感激,泪水竟啪嗒啪嗒地顺着脸颊落在鞋面上……
是啊,这鞋子温暖的不仅仅是我的双脚,分明是那颗冰冷了多年的心啊。

一 条 衬 裤
记得十六岁之前,自己没有穿过衬裤,只知道有裤衩,而且只有一条。继母看见别人家的孩子都穿上了衬裤,就决定给我也试着做一条。一听说即将穿上衬裤了,心里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
继母找了几张布票,托人在供销社买了5尺“白花旗”棉布,铺在炕上反复地比划着,还真有点犯难,不知从何处下手。冥思苦想之后,终于拿定了主意。她找了一根线绳,在我穿过的裤子上量来量去,嘴里还念念有词:裤腰、裤腿、裤角……聚精会神地记录着各个部位的尺寸。然后,用剪刀将布料剪成若干个不同形状的布片,每片布都用针线穿来穿去进行锁边,再把各个部分用线缝合起来,衬裤的形状就出来了。最后,又缝了几根细细的布条,分别缝在裤腰和裤角上,用于收紧裤腰和裤角。这样,一条崭新的,纯手工制作的棉布衬裤就做好了。

我兴奋地从继母手中接过衬裤,一闪身躲进了屋里,急急忙忙地脱掉外裤,将腿插进衬裤里,系好腰带,扎好裤角,一气呵成。紧接着,猫着腰看看这儿,瞧瞧那儿,美得简直就找不到北了。
此后的几十年里,我穿过各种款式、价格不等的衬裤,但没有一件能与这件相媲美,它在我的心中是唯一的,是不可代替的,因为那是继母的作品,是母子之情的见证。
一 块 手 表
一九七二年,初中毕业。青春期爱美之心开始渐渐地萌动,看见有人戴块手表,那个神气劲,令人羡慕不已。不知有多少次在梦里与手表邂逅,把手表露在手腕外面,银光闪闪,引来同学们的赞美和欣赏……
想买块手表这件事,整整在心里憋了一个假期。机会终于来了,全班四十多名学生,只有我们三名同学考上了高中。借此机会,仗着胆子,吞吞吐吐地向父亲提出买表的事。他把脸一拉,严肃地说道:“买表干啥,一个学生有啥用?不行!”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把这一愿望埋在心底。继母知道这件事后,决定做一下父亲的工作。
一天,见父亲有点乐模样,母亲先是给父亲点支烟,倒杯茶水,然后,慢声细语地说:“你爸呀,志明也不小了,又很争气,考入了高中,你不高兴吗?孩子喜欢手表,上学又用得上,就给他买一块吧。”父亲听后,不客气地说道:“没有表就不上学了,搞什么特殊化,以后再说吧。”继母并没有灰心,又心生一计。
一天晚上, 继母凑到父亲跟前,恳切地说:“我就要过生日了,给我买点什么礼物啊?”父亲直率,张口答道:“喜欢啥就买啥呗!”母亲微微一笑,说:“那你说话得算数,可别后悔呀!”父亲有点不高兴了,喊道:“我做事什么时候后悔过?!”继母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单刀直入,说:“那你就给我买块手表吧。”说完,眼睛紧紧地盯着父亲。父亲起初好像有点蒙,定神之后却哈哈大笑。“噢,你们娘俩合伙给我来这套。”从父亲的话里,隐约感到他内心是感动的,高兴的,就顺水推舟,送继母一个人情。“好,我明天就去王府供销社,给你买一块上海牌手表,这可是给你的生日礼物啊。”
父亲果然说话算数,第二天就托人买回了一块上海牌手表,亲手交给了继母。
当继母把这块银光闪闪的手表,戴在我手腕上的那一刻,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眼前一片模糊,已看不清手表的样子,但心里异常温暖。

(该图片由作者提供)
这块手表,至今我还保留着,每每拿出来看看,继母仿佛就在我的身边。尽管不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但在内心里,却是我一生中最亲最亲的人……

作者简介
耿志明,吉林省松原人。长期从事机关文字工作,多篇案例分析、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在《吉林日报》《吉林纪检》《党员之友》等刊物发表。多篇散文、杂文、童话故事在网络平台发表并获奖。热爱生活,追求卓越,是一生的奋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