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忠直话三顾
文/刘长明
刘三顾,为无棣县历史文化名人,为冀鲁刘氏(南池)第十世后裔,其传记在本县县志、《武定府志》、《山东通志》等均有收录,他无论作为乡贤也好,还是我的远祖也罢,我们都有义务、有责任将尘封的地方历史文化、家族文化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出来,丰富和充实地方历史文化。
笔者不揣浅陋,近年来多处搜集相关文献、史志资料,纵观刘三顾的一生行迹,可概括为文、武、忠、直四方面。
文

民国《无棣刘氏族谱》
古代儒士以科考起家,刘三顾也不例外,自幼研习经史,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以《诗经》中第四十五名举人。他一生的成就,自身天赋及后天的努力当然为首要因素,志书中说他“天资颖异,读书辄有悟”;其次,家族文化的传承应对其起主要作用。刘氏自明永乐初年由河北迁安鸦鸿桥(现属唐山市玉田县)迁来海丰(今无棣),传至刘三顾已为第十世。其父(九世)刘世选,乡谥贞简。从叔刘惟中,贡生,任巨野教谕,升衡府教授。其祖父(八世)刘名久,贡生,任河东运学教授。曾祖(七世)刘瑶、高祖(六世)刘虚暂未见具体事迹。五世祖刘昂为成化年间进士,历任给事中、都给事中、姚州府通判、叙州知府、庆阳知府、浙江参政。经近二百年、十代人的厚重积淀,可谓家风纯正;另外,当时无棣县学风鼎盛,明朝重臣杨巍、谷中虚等人,名重海内,对社会风气起到极大带动作用。其祖父刘名久就曾拜访过杨巍,杨巍在《海丰县修学记》中记载道“(1570年)夏六月,教谕、训导……偕门人刘子名久……,来问记”。周边甚至远方的世家大族,与其均有过往。如刘三顾生活时代的本邑各任县令,本邑袁氏、杨氏、谷氏、王氏、张氏、吴氏,沾化李氏、苏氏,惠民李氏、阳信劳氏、淄川唐氏,任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的四川人周洪谟等,这仅是有记载的及能流传下来的,而未记入志书或家谱的氏族或未传下来的事迹可能更多。
他在洛川县任上,兴办泰徵书院,开创洛川教育之先河,影响深远,为洛川教育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康熙《海丰县志》、宣统《海丰乡土志》、民国《无棣县志》、《无棣刘氏族谱》等记载刘三顾著有《茹淡斋鲁游草》《落花诗》《豳亭诗》等,并刊刻《劝戒图》等善书行世。茹淡斋当为刘三顾之书斋名,该诗草未见传世;县志记载《落花诗》共三十首,目前,我所知传世的只有四首,当时该丛诗“为大司成中山蔡公所称”,中山蔡公为赠礼部尚书谥文庄的河南光山蔡毅中,时任国子监祭酒,刘三顾为其下属,该丛诗作于任国子监学录时,为其早期作品;《豳亭诗》当作于邠州知州任上,为其中期作品,未见传世。传世的公文《箚付孟知精》一檄、律诗《九月望日赴任同友途中作》一首,该公文及后诗,当作于为官晚期,更具体一点,公文应作于刘三顾任潼关兵备道或监军道副使时,因刘三顾在行文中自称“本道”,可佐证。本篇公文行文流畅,从中也可一窥刘三顾当时的意气风发。《九月望日赴任同友途中作》中“怆怀秋老病中来”、“楼头皎月怜霜鬓”均提示年老多病,当亦作于晚年赴任时。新近又从清《鄜州志》中发现一首律诗《晓过子午岭》,弥足珍贵。
从刘三顾仅存的六首诗、一檄公文来看,他的文学造诣极高,非泛泛之辈。可惜其他诗作及文章未能传世。当然,刘三顾不但习《诗经》等文科,更攻武科,对兵书战策了然于心,如若不然,他不会取得武功方面的成就,这在下面会讲到。
武

无棣古城南门—迎恩门
刘三顾中举后,初任兖州府滋阳县教谕。教谕为学官,主管一县的教育,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长,品级很低。值白莲教作乱,他一个低级的学官却协理城守,且取得了胜利,初出茅庐就展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受明熹宗钦赏。后升任多地知州,又谪为洛川知县,时值明末,农民起义四起,再加上外族入侵,他自任洛川县令以来“日事戎行,督兵血战,累捷”,这短短的十个字,可见当时战事之频仍,战况之惨烈。明陕西洛川人刘梦笔《观海丰刘明府校射》诗,刘明府即对刘三顾的尊称,刘梦笔家族为洛川当地望族,时在刘三顾幕下。该诗展现了刘三顾箭法娴熟及校猎场面之宏大,颇有苏东坡密州出猎的遗韵。
刘梦笔的孙子刘生韵《洛令刘海丰传》及屈文凤《积善录序》中,对刘三顾的武功、谋略均有记载,如独骑亲入贼营招降、密计杀敌平叛等,较之我县县志为详,具体可参见洛川县融媒体白利民老师《追寻刘三顾》。
刘三顾对兵事极有见地,沾化县李呈祥记载他的一段话“贼不尽,祸不止,兵闻拙速,未睹巧久”。可谓知兵者言。
忠

无棣南池遗迹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邠州时缺水,开挖水渠以便民,当地群众为其建生祠于范公祠旁。任洛川县令时,收杂色米布以抵正供,不劳民。在延安知府任上,赈济灾民,全活者众。他爱惜人才,军队里有受连累犯错的,诛茅草代替杀头,以起到警戒作用。
明末,刀兵四起,古人所谓“文死谏,武死战”。刘三顾一个文官却死在了“战”上。清兵南下,劫掠至海丰城下,赋闲在家的他与当时的县令四川遂宁人雷之渤(资料暂未详)、在家丁忧的高氏兄弟,共同抗击清兵,守南城门,寡不敌众,与长子刘汝砺同被害,时为崇祯十二年正月(1639年)。一个极具感召力的人物倒下了,使得本不富裕的家族更加一蹶不振,以后的家道中落,与此不无关系,这在其四子刘汝鲁在《南池记》中所述困苦情状可见一斑。刘三顾以守城起步,又以守城终结,是因缘还是历史的巧合?
有忠即有孝。县志载刘三顾“事继母以孝闻”。这种优良家风传承给了他的子孙后代。后来,刘三顾入祀乡贤祠、忠义孝悌祠。
直

无棣古城
从各种史志资料的记载来看,刘三顾性格耿直、胸无城府。“公抗直任事,与当事议不合”,沾化李呈祥说他“每侃侃论辩,无所却忌,甚则厉声变色,指天矢日”,以致“当事者不能堪”,后果就是“被劾,落职以归”。
《无棣刘氏族谱》记载“或劝公(刘三顾)多取者,公笑曰:我浑身是金,汝却叫我淘铜耶?”其清介自守如是。
以上是我总结的刘三顾的简略事迹,做了一点对家族文化、对无棣历史文化有意义的事。但因能力所限及资料匮乏,其中可能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及补充,抛砖引玉,以待来贤。
无棣刘氏第二十二代后裔 刘长明
2021年03月27日
2022年07月06日改
参考资料:
康熙《海丰县志》、清宣统《海丰乡土志抄存》、清《洛川县志》、清《鄜州志》、民国《无棣县志》、民国《无棣文征》、民国《无棣刘氏族谱》、陕西洛川县融媒体白利民老师、无棣县融媒体张海鹰老师等所撰相关史志资料等。

作者风采:

刘长明,男,中共党员,1985年11月生,滨州市无棣县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无棣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兼任中国肿瘤防治联盟甲状腺癌委员会委员、滨州市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滨州市风湿免疫专科联盟委员、滨州市中医药学会内分泌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曾选赴革命圣地——江西井冈山接受红色教育。现为无棣县诗词学会会员、无棣县作家协会会员。业余进行文学创作,作品发表于大学校刊、《山东文学》、《人文医学》、《中国当代诗词选集》、《当代诗综》、《山东大众网》、《蒲湖诗词》、《棠棣诗词》、《激情赞歌》、《黉门吟赋》、《黄河诗笺》、《无棣大众》、山东大众网、山东财经网、无棣方圆、无棣县融媒体、无棣县人民医院官网等报刊、网站,多次参加县、市级摄影、征文比赛并获奖,并荣获“关爱教育诗词家”、“当代诗词发展基础贡献者”等称号。近年来注重挖掘无棣刘氏家族文化,《无棣南池刘氏诗文匾联》连载刊发于《无棣大众》副刊,并被《文化无棣》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