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着气势磅礴的朗诵声,映入大家眼帘的毛主席忠实追随者相荣涛,正与他的员工们并排站立,高声诵读《为人民服务》、《自由主义十一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些红色经典。

来到山东兴大集团,红色文化元素随处可见。红色的集团牌匾、条牌与毛泽东经典语录挂满集团大门,写满红色标语的企业形象墙映入眼帘。走进办公区,墙壁上悬挂着毛主席画像,张贴着毛主席语录。


这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红色基因的富集区,最美沂蒙红商,沂蒙老区山东临沂兴大集团带头人相荣涛便是其中之一。几十年来,相荣涛矢志不渝坚持走红色路线,以红色教育塑造企业文化,团结务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谱写红色传奇,将一个濒临破产、怨声载道的企业,发展成为一家集房地产开发、机械厂、吹塑厂、塑料彩印厂、辐照中心、旅行社、物业管理公司、红色文化旅游基地、荆山向阳饭店、荆泉水业公司、荆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多元化的综合型集团企业。
“不学毛泽东思想,哪能干好工作”,谈及为什么钟情于毛泽东思想,相荣涛的一句话道出原因。山东兴大集团前身是临沂兴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对临沂矿务局地质公司的改制批复,2002年实行股份制改造而创立。1996年,公司下属塑料彩印厂因风气不正,中饱私囊现象导致严重亏损,局里立即决定调整领导班子。时任工会干部的相荣涛临危受命,担负起这个重任。得知调整领导班子,以往的客户纷纷带着“福利”来到相荣涛办公室寻求合作。听说“合作一吨油墨返三千回扣,一年好几百吨的合作,这就是好几十万呢。”面对这赤裸裸的诱惑,相荣涛坚守内心,不为所动,“光给回扣就能给这么多,这里面那得有多大的空间呀,我要是把价格给谈下来得省多少成本呀。”经过一番谈判,相荣涛将成本从2万5千元一吨“杀到”1万5千元,大大节省了工厂开支,提高了利润。“只要一把手没有私心,就不会有亏损。”当时不怎么懂经营门道的相荣涛,瞬间总结出一个朴实的道理。“我一定要把这个厂子弄好,不懂就学习毛泽东精神,学大庆精神,学铁人精神,学红旗渠精神”。

不管别人说什么,相荣涛只知道只要是走了毛主席的路,就是走正确了,只要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带领员工们实现了共同富裕,别人的质疑,他从不以为然。彩印厂作为唯一盈利的子公司,当年带领集团实现经营总收入580万元,用数字说话,狠狠地打了那些质疑者们一个狠狠的巴掌。对于负债2000多万元的困难企业带头人,这几百万的流水可谓杯水车薪。眼下“嗷嗷待哺”的200多名员工,大部分工人工资都拖欠达半年以上,导致人心涣散、怨声载道。2002年公司按照上级政策实行改制,相荣涛任代经理一职。从此失去了国有企业这座靠山,若是再等再靠,只能使企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面对这个现实,相荣涛一手抓红色教育,凝聚员工思想,振奋精神;一手抓生产经营和开发建设,确立“读毛主席的书,听党的话,按市场规律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红色沂蒙精神统领员工思想。全公司干部员工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思想得到统一,精神空前振奋,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性、响应度大幅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大为增强,生产经营转入稳定发展。

相荣涛说:“社会主义民主,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要认识到,我们不是为了自己奋斗,是为了员工、为了人民、为了国家奋斗,要踏踏实实的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为员工谋福利,为百姓办实事”打造一个“有担当、有温度”的现代化鲜活企业。

“红色文化是一种魂,它就像水一样,无论是沙子还是水泥,加了水才能变得坚固”。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是读着毛主席的书长大的,样板戏也是张口就来。相荣涛说,他以红色信仰引领前进方向,用红色情结激发奋进力量,将红色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用红色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提升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丰沃的红色文化土壤,也成就了沂蒙红色传奇。

2010年,兴大公司逐步实现了由求生存求温饱到谋发展谋壮大的历史性转变,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益大幅度提升。在公司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相荣涛也没有忘记陪伴兴大一路走来的广大员工,致力于打造职工心中的好单位。相荣涛在大大提高职工收入的同时,每月定期发放油、米、面、鸡蛋、肥皂、毛巾、牙刷、牙膏等生活必需品;建立职工食堂,让职工免费就餐;建立专门的理发室,免费为职工理发;投资建立职工宿舍楼,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并为员工无息贷款购房,不断提高员工生活质量。

随着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相荣涛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于罗庄区沂堂镇荆山村租赁荒山1000亩建设红色旅游基地,规划将仿照毛泽东故居、遵义会议旧址、西柏坡、延安窑洞、韶山滴水洞等红色名胜古迹浓缩于此,并建立毛主席纪念阁、农业生态科技园、农业劳动手工器具展览馆、民兵训练基地、拓展培训中心等项目,将其建成为一处集生态、休闲、娱乐、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使之成为沂蒙老区红色旅游新景点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造福于当地人民,回报社会。

2011年,相荣涛进军现代农业,学习寿光蔬菜种植模式,于沂堂荆山村建立17个蔬菜大棚,占地100多亩。然而,十月份的一场秋雨却浇灭了相荣涛的希望之火。因疾风骤雨的侵袭,水漫大棚,17个大棚全军覆没。“抓紧一切时间拼命排水”成为相荣涛“自救”的当务之急,有人劝相荣涛放弃重建,可不服输的他第一时间从集团各机关单位抽调人手,借来十几台抽水泵,并第一个挽起裤腿跳进泥水中,“临沂这个楼怎高我都建起来了,就这几个大棚,还弄不了吗?”此后几天,大棚排水成了相荣涛唯一的任务,白天迎着风雨,夜晚迎着照明灯,困了就在路边休息,水泵的轰鸣声响彻整个田间。

在相荣涛的带领下,全体员工冒着大雨团结一心、鼓足干劲、连夜奋战,趟着没腰的积水艰难前行,经过数天的顽强奋斗,受灾大棚排水工作彻底完成。“人呀,就是个精气神,就是信仰的问题。领导带头很重要,光看不行,以身作则才能鼓舞士气。”群雁高飞头雁领。相荣涛用担当凝聚人心,靠作为鼓舞士气,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为兴大集团现代农业建设打下基础。

自己富起来的同时,相荣涛带领集团设立慈善资金1000万元,助学金37万元,先后为社会困难人员多次捐款,为贫困的荆山村投资130万元,建立水厂、农贸市场、修公路、打井,惠及2000多名荆山村民,为1000多名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为下岗职工和失业青年提供就业岗位,减轻社会负担。

相荣涛说:“无论干什么就要成就什么,这是个意志问题,只要下定决心走毛主席的路,怀着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党的感情,遇到再大的问题都只管朝前走,坚决不后退,就什么事都能干成”。相荣涛的红色沂蒙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已经深深植根于临沂这片红色热土,激励着沂蒙人民顽强拼搏、团结奋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动了临沂经济的蓬勃发展。山东兴大集团被临沂大学挂牌为课程思政育人基地。

相荣涛作为干事创业的“火车头”、作风建设的“领头雁”,他的以身作则,垂先示范,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形成强大合力,重燃信仰之光,让红色文化信仰,成为兴大人干事创业、克服困难的强大动力。他的励志故事,被他自己成功搬上了临沂大学企业家讲坛,相荣涛本人从沂蒙精神中汲取的永恒动力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带领企业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这个活教材,也成为沂蒙人民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力量。

“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进入新时代,山东兴大集团将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听党话、跟党走,传承和发扬沂蒙精神,全心全意服务于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贡献兴大力量!

缅怀伟人功绩,传承革命精神是山东兴大集团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召开座谈会、感恩节大会和参观红色文化及展室,旨在缅怀历史拥护共产党,饮水思源感恩毛主席,砥砺前行奋进新时代。近年来,山东兴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相荣涛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沂蒙精神,传播正能量,先后到北京、南京、深圳、珠海、新疆、山西、青岛、日照等省市及临沂市发改委、临沂军分区、临沂武警支队、临沂大学、临沂市人民医院、兰山区党校、临商银行以及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和各培训场所宣讲红色文化1000余场,聆听观众50万余人。

2021年,兴大“红色铸魂 一心向党”党建案例被兰山区评为十佳党建品牌,兴大红色文化展厅入选“党建兰山行·红色教育专题路线图”,泰安市、滨州市工商联、兰山区工商联以及临沂大学、山东技师学院等数十家单位到集团参观学习,临沂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就业创业基地、课程思政育人基地相继在兴大集团挂牌,并先后同临沂大学文学院、山东交通技师学院、临沂市农业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七一前夕,山东兴大集团党委被授予临沂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