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志昂,1952年出生、汉族、江苏省苏州人,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法艺术。沈志昂先生的作品师古不泥,挥酒自如,飘逸舒展,点画劲挺,和谐呼应,浑然一体,妙趣无穷,美不胜收。作品在国际和国家级大赛中多次夺冠。博得有关领导和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在书法艺术界取得了杰出成就,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作品在世界最高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日本,韩国,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地展出和收藏,被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收藏机构收藏。
荣获“十大军民艺术家”,“国宝艺术家”,“中国书画百杰”,“盛世中国书画名家”“中国德艺双馨书画名家”,“感动中华杰出功勋书画家”《诺贝尔国际艺术奖》《国际艺术巅峰人物》等荣誉称号。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这是南宋最著名的理学大师、教育家、诗人朱熹的诗句。意思是:昨天晚上,我身着一件蓑衣,乘坐一叶小舟在江上漂流,我最担心一夜的狂风猛浪之后,四周会变成如何惨淡的光景呢?等到天明时分,我试着卷起篷帘,心怀忐忑地四周查看,只见外面依然青山依旧在,绿树依旧多。从朱熹对历经风雨,而依旧青山绿树多的赞叹,我们可以看出朱熹要表达的哲理:能禁得起风吹雨打的人,才能处变不惊,能禁得起各种考验的人,才能精神不灭,勇气常存,就如同眼前的青山绿树一样,青山依旧苍翠,绿树依然葱茏,江山不改颜色。

大多数人都知道攀比心理会让一个人失心里平衡而损坏了健康。其实,还有个心态也一定要加以克服和抑制,那就是妒忌,攀比的结果往往让自己身心疲惫,但妒忌之心不仅让自己失去快乐与健康,而且还让妒忌的对象无故地成了爱伤者,甚至是成为了受害者。这是因为,妒忌者看不得他人过的比自己好,他不是靠奋斗去改变自己的现状、去超越他人,而是靠动歪脑筋,破坏或阻止妒忌对象,这种人,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而且还把妒意生于比其发展更好的国家身上,比如当代的美国和日、韩等国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就是因妒而生敌意,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的发展,我们认清了这一点,就必须从心里上,战略战术上有所防备,应该有应对的措施,正如我们老祖宗所言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流年滚滚,尘世喧嚣。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当我们在这一生中,经历了世间春夏秋冬的节令更替,经历了风霜雨雪的侵袭后,要开始学会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学会像一盏茶那般,尝得起先苦后甜的人生况味。生命是一场懂得,剪一段流年的时光,握着一路相随的暖,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乐观的心态来自宽容,来自大度,来自善解人意,来自与世无争。人生没有完美,想通了,想开了就是完美。只有内心安静祥和,才不会被外界所左右。心如莲花,人生才会一路芬芳。

我们常常对逝去的光阴或犯錯的事情追悔不已。 事实上, 都是徒忧无益,过去 要紧吗?我们不要徘徊于过去, 或只憧憬于未來。追索过去的事, 于事无補。计划下一步的行动.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我们唯一能掌握的只是現在.因为光阴荏苒, 霎那间会消逝得无形无纵.与其懊喪烦忧.倒不如集中全部精力, 面对眼前的境遇, 只要能把握事情的轻重緩急, 努力今朝, 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持久去做, 坚持不懈!沒有一件事是不会成功的。

人这一生,甭管他人在不在意你,你都要学会在意自己。甭管他人怎么看待你,你都要学会活好自己!珍惜每一个当下,就是最好的心态;努力去深耕自己,就是最好的状态!有人为你而來,热情相护;有人离你而去,給他自由。有人给你珍惜,掏出真心;有人当成儿戏,保持距离。人这一生,千万不要刁难了自己,百年的人生匆匆易逝。甭管別人看不看得起,一定要好好善待自己!

我们常掛于嘴边.「失败为成功之母』, 这是人人都认同的守则, 也是人们喜欢用的座右铭。 但当人们失败以后, 如果不能找出原因, 及時教育自己、改善自己, 將來仍然未必能夠成功。许多人因为失敗了, 会心灰意冷; 也有人会迁怒別人, 不但不扪心自问. 还怪罪他人, 为自己的失败強辯, 甚至推卸责任, 以致造成投机取巧的心态, 不能做一个踏踏实实.百折不挠的好汉。每个人的一生, 不可能都是顺顺利利的, 能夠接受失敗、经得起失败的人, 从失敗中吸取了美好的经验、养份, 並调整使用正確的方法, 努力工作, 才可引导出成功的結果, 最終踏上胜利之路。

山西的乔家大院有个匾额,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学吃亏”。学吃亏是乔家先人一生闯荡,发达后才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它抓住了人性的弱点。聪明人乃至正常人,没有一个是愿意吃亏的,一般都是见利忘义,哪怕是蝇头小利都不会放过。人总是要吃亏的,关键在于吃亏后的心态: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去计较了,即使有些损害到个人的利益,那就当作买个教训。时常吃些小亏,会培养人的智慧,笨人才吃亏,久而久之,就会变聪明了。学吃亏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吃亏,会拥有一个广阔的胸襟!很多高智商有才华的聪明人,最易犯的错是凡事不吃亏,只会取,不会舍。他们往往急功近利,精打细算,欠缺耐心和韧性,到头来一场空。说白了,聪明人一般都没有大智慧。大智慧在哪儿?在那些看似愚钝的少数人身上。常言道:为人处世,露拙不怕,只怕露出聪明,露出心机。学吃亏是以“只舍不取”姿态出现,最终收“先舍后取”之功的智者韬略。俗话说,经常吃小亏的人,绝不会吃大亏。

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牢骚滿腹气肠断,怒气冲天心肝伤。生气是用別人的錯误來懲罚自己,宽容是用別人的成绩來激厉自己。人生的许多痛苦,是因为计较的太多。回归简单的心灵,学会减法生活。心沒有枷锁,才会护有真正快乐。捨得放弃,甘于淡泊,才能获得心灵的安宁。

人生來到这世上,沒有什么比灵魂的香气更迷人,真正的美景,是來內心的山水,真正的丰富,是自心灵深处的安靜,安靜中,把生活安頓好,把生命照顧好,把時光,过成波瀾不驚的模样。安靜的時候,莫过于冷气室內读一本书,喝一杯铁观音清茶,往事就在一本书中,每一页都精彩,人生的万千滋味,就在一盏茶中,都是真实的样子。安靜的生活,妥帖舒适,溫润的过好每一天,闲來端坐在窗前,看一片云轻轻飘过,安靜的听外面公园的雨声.滋润心田,走过千山万水,寻找的不过是內心的安宁,安靜的生活,体味寻常的幸福。

人生所护有的智慧, 是和生活的深度成正比的。 人生所走的道路, 有時平坦、有時坎坷, 正因为是这样 人生才会精彩而有意义。 一个永远走平坦的路、过安逸日子的人, 不会知道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康莊大道, 是要靠自己去披荊斬棘去开闢出來的。安逸的人, 好比栽植在溫室里的花朵, 虽然有顏色、也有香味, 却经不起风吹雨打, 怎么比得上在冰天雪地中迎风吐艳的梅花、和屹力不拔的松柏? 纨袴子弟和啃老族受到父母的保护和溺爱.可能一生平安順遂, 但绝对经不起失敗的打击. 也不可能得到像自力奋斗的人那种精神的滿足。

三国时期的权臣司马懿曾说过一句话,非常有道理。“看人之短,天下无可交之人。看人之长,世间一切尽是吾师”。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看别人的短处,那么就会发现天底下,没有一个人可以交往。如果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那么这世间所有的人都可以在某一方面是我们的老师。就像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仔细想想,就是这个道理,别人的短处,我们没有必要斤斤计较,别人的长处,才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方向。生活在这世界上,我们都是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包容和接受别人的缺点,而不是总盯着别人的缺点。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别人的优点上面,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俗话说的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古人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今天不少年轻人却说:有权有钱可以主宰世界。这是两种世界观人生观的写照,反应的是你坚守什么样的主义。记得有救命之恩于蒋介石的陈赓和有创党排位第三的张申府的人生轨迹给我们的启示是,前者主义正,受人敬仰传颂,后者为金钱地位变节臭名昭著,连其老婆都登报与之分道扬镳。这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人的名节和文明其实是与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无关的,陈赓学的是军事,毕于黄埔军校,如果按学制算,也就是个中专生,而张申府则是北大读了七年的学子,曾执教于清华大学,其人生结局与陈赓相径甚远。在我看来,那些自认为自己读了很多读的人,应该照照历史这面镜子,读书的为目主是为了谋生或过上人上人的生活,说明自己已经自私透顶了,其结果是离开工作岗位后,留下的只有骂名,无论多么有才,但人品不一定让人认可。一个人在岗位上让庸懒者恨在心里而不敢出声,离开岗位还能听到公允赞许,这样的人,即便是因工作方法和能力不足得罪了人,但因他正而令人时时惦起和赞赏,反之,即便是满腹经纶,只图自己口快而忽视周围,估计是会成为好人好人共同的批评的对象,这叫人心是杆秤。为人谦让是有修养有涵养的表现,正气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拥有此种修为的人,怎能不让人心悦诚服的敬重追随?

人人都有驚人的潜力待发挥. 要相信你自己的力量, 並且学习不断地告诉自己:万事全賴于你自己。忠于自己的目标、梦想, 只要忠于你自己, 你就会成功。忠于自己的良知, 服膺內心的原則, 你就会成功。忠于自己, 使你的荣譽不受沾污, 在最崇高、美好的理想下生活, 忠于你自己追求的精神, 忠于你所认定的信心。忠于自己, 你就不会走錯, 不管旁人怎么说。 如果你始終忠于自己, 无论相处的是敌是友, 都不会有所錯失。 不要由于谄媚、賄賂、腐化等.....因素, 而降低自己內心的标准。 如果矢志忠于自己, 你不会被任何人打垮。

人生永远要把自己放在更大的一个格局之下,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你越是狹窄,越是寸步难行。所以不要把目标和期待寄託在某份工作上,这样的话是很缺少腾挪空间的,也容易让自己抵觸並且失去熱情。所以你发現环境根本困不住人的,是人狹窄了之后,因为短視,于是认为一切都沒价值,才会无力感。你不是属于你当下环境的,志在远方,人也就脫离了当下的苟且。

分享一段故事,明白一个做人道理。一份简单的早餐蕴含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相传汉光帝刘彻为推翻王莽政权随兄起兵于南阳,一开始被王莾新政的军队打的到处逃跑。一天,他逃到了周口逍遥镇,已是人困马乏,到处寻找食物充饥,但由于王莾新朝不得人心,连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刘秀一行一时半会很难觅到食物充饥,正当他们一愁莫展时,发现远处一低矮的民房里射出微弱的灯光,刘秀一行突然间产生了生的希望,他们迅速赶到民宅并敲开了门,刘秀向给他们开门的老夫妇说明来意后,老媪将他们近几日讨来的百家饭在锅里煮开盛给刘秀等人,刘秀一行很快吃完了老媪盛给他们的饭,他们几个口腔香味回绕,仍未吃饱,但老妇讨要的饭菜仅够他们吃半饱,无耐,刘秀只好饿着肚子离开。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天天吃香喝辣久,时间长了,觉得宫庭美食无味,脑海里总回想起当年逃难时的哪个夜晚吃的晚餐,于是,他下令手下寻找到了那对老夫妇,让他们在皇宫为他作大厨。可这对夫妇再怎么做,刘秀仍然吃不到他记忆里的那个味道,刘秀就召老夫妇问道:“你们当年给我吃的饭菜很好吃,你们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老夫妇回到“那是我们乞讨来的百家饭,由于放时间长了,已经发馊,为了消除馊味,我们平时会加点胡椒,再煮会吃,口感香了”。刘秀听后恍然明白了道理,于是对老夫妇创作的这道百家饭,赐名“胡辣汤”,从此,胡辣汤从河南周口逍遥镇传开,河南人因灾向西、向南逃避灾荒,胡辣汤就传到了陕西、安徽淮北等地,如今成了陕、预、皖北等地的一道美味早餐。

《九江文学社》微刊编委会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 丘新梅 余斯文 傅塘根 沈志昂 许峰 丘国华 李延录 倪金茂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 丘昭骏 李小燕 郭仁炳 徐和勇
顾问:刘长江(四平),易顺天 张升 马艳峰 吴生泉 王述成 王勤 王长顺 徐明 郭洪森 叶新华 王立田 肖海玉 杨成宝 尹连荣
微刊主编:洪新爱
微刊副主编: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微刊编委: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吴生泉 肖海玉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胡杨 徐明 尹连荣 张丽贤 朱德天 张安敏 石慧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杨柳风 一束暖阳
九江文学社
微刊编辑委员会
20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