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庆精神与高贵的生命咏叹
——— 张永波石油诗赏析
文 / 唐 凯
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专题写作并独立成辑的个人诗集并不多见,大庆《岁月》杂志社诗人张永波的《地火芬芳》就是其中一部。他用整部诗集集中抒写了石油和石油工人的生活,从中我们能够看出诗人已经历练出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对石油和大庆精神的完整继承和弘扬,同时也完成了对自身更为深刻的洗礼。他已被石油牢牢地粘在这块土地上,一直在为这个精神支柱默默地、坚定地坚守着,歌颂着,维护着。从诗集的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赤子情怀和对生活充满的无限热忱。
这就是文化生态,精神造就生态。
我也住在这个城市,也一直把石油这个意象作为我的“前程命脉”和心灵寄托。在大庆,没有哪个词汇比石油更为光亮,它是城市的魂,市民的灵气。即便开采完了,没有了,它哺育出的石油后代仍然具备优质的艰辛创业血统和感念情怀。

《地火芬芳》多达178个目录(含组诗)275个页面,敦厚的一本,满满的石油芳香。而我读到的更是满满的诗歌芬芳,这些朴实优雅的简攻文字,像王进喜的打井方案那样朴素无华。我们看到的是,一代中年后诗人心中的感念和对灵魂的执守。他也卑微地处于这人世,但他却能靠住一身严实坚挺的厚厚遁甲,这是由自然物和人工精神共同铸就的东西,他和它们已浑然一体,根深蒂固。是的,我说的就是地方文化精神,它取决于你对环境的层次感受和融入深度。
限于篇幅,凭个人喜好选了20首片断跟大家欣赏一下。

一、向石油致敬
一些铁的物质再一次被竖起
又再一次被钻入地下岩层
至此,这些物质仿佛有了生命
在尊严的怂恿下
它们像一个部落里的图腾
渐成翘楚,这些走过国家地理的物质
英雄般的手指抚摸琴键
弹拨高山流水
弹拔情感里埋伏的千年吼声
我试着图解一种自豪
站在钻井平台上
以一个准将般的标准礼姿向他们致敬
现在我需要有足够的时间
思考一下突然而至的时刻
这些疯狂生长的思想
我要将一些盘根错节的管道
植入我生活的深处
像美学里的题目,清晰又神秘
纠缠着我早已熟知的生活
我曾幻想着与这些物质联手
一起抵达彼岸时那片刻的感动
我的眼晴,竟然充盈了太多的幸福
多年来,我在介于浓淡的山水之间行走
不改钢铁般硬朗的本质
我目睹了百炼钢化绕指柔的石油
在灯火阑珊处挥舞的手臂
它们一直不曾落下
【欣 赏】
不光是在井场看钻机打井是令人激动的,穿透地壳这个意象想想就令人激动,想一想都是非凡的。这首诗歌写出了石油的灵魂,气魄,精气神。而通过回味国家建设,再次树立起了人生信念。穿透地下的,不只是钻头和钻杆,还有人的信念,情感,和精神。这种拼,就是最初的大庆精神。诗歌充满了豪迈和高尚情怀,和新生活浪漫主义色彩,让我重新感觉和回到那个心音时代。可以说,这首诗歌饱含了挚爱主义的泪水,并无私地把它献给了这片深情的土地。

二 、石油或者玫瑰(节选)
我想不出这些粘稠的碳水化合物
比作玫瑰的浪漫理由了
千年等一回,她就要开花了
或者正在开花,并且在梦里
固执地说着芳香
......
尽管我常在比喻中患得患失
我会敏悦地深入到他们的内部
和他们的意志,精神一道
同时间兑换出一把钥匙
打开地火之门
让奔涌的石油之火
照亮我的头颅
【欣 赏】
这份“爱情”来得如此真切,它赋予原油的生命象征精湛彻底。这些充沛的联想紧紧围绕着深沉和崇敬的主题,让它一次次抚平我在生活中的患得患失。石油和地下蕴含的力量给人以支撑,这就是信仰,是不一样的人类思想之光。细想一下,这是和铁人王进喜一样的说话方式,诗歌间接完成了另一番意境的传承。我们说的“干劲儿”,就把这首诗歌给干出来了,它粘在钻头上,一路上追着推杆,穿过黑暗,直抵光明。
三小镇(节选)
小镇我是从一张军用地图上
才知道它过去的名字
一条乡间的土路爬过街中心
散发着腥的气息
这里盛产把羊、盛产黄牛、也盛产美女
我的妻子是这一代最美的女人
这仿佛不关镇里人的事
不过我的到来却引起小镇的不安
因为我是小镇的姑爷
免不得人们要品头论足一香
我不知道人们对我的评价的高低
总之我是小镇的半个人
......
如果不能发现新油田
再过10年我可能就要回到小镇上来
那时我将是小镇上的一个完整的人
——发表在2003年《岁月》第八期,同年收入《2003年度中国诗歌选》和《新世纪5年诗歌选》
【欣 赏】
诗歌里流露出的谦卑和不安完美地应和了诗人的性情,这是一次非常精湛的写作。我们从它反馈的信息上,得知石油工人的忘我精神。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老一代石油工人历尽的艰辛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换作现在,也是无法承受的。天寒地冻,设备简陋,物资匮乏,衣衫单薄,食不果腹。不靠信念是根本撑不下去的,五十年代的大庆湿地动不动就是零下四十度,而他们住什么?干、打、垒,远远不如陕北的窑洞。
诗歌把所有这些都悄然含住了,它甚至是柔软的,它丝毫没有提到事业和奉献这两个大词。什么才叫真正的艰苦卓绝?请继续阅读张永波诗歌......我的评诗是靠“感知”起底的。

四、波斯菊
工友在采油站旁种下了它
这位崇拜美丽的兄弟
总爱藏身于花朵的内部
饱醮石油芳香用身体作画
我这位穿红色工装在作业区晃动的兄弟
偷闲时总爱在波斯菊前沉思
他的思想像火,像喜悦
像一个季节中局部的骚动
他的爱肯定与这些花朵有关
和花朵相拥的事物有关
而这些事物的骨头
或许与我兄弟的向往有关
波斯菊身边发生的一切
全然不知,它一门心思地美丽
仿佛在把自己对夏天的热爱
尽情地表达
【欣 赏】
石油工人的朴素生活和简朴的思维方式在这首诗歌里呈现得非常完好,浪漫和追索都是极简的。波斯菊代表了我们的理想,理想之花在关切的目光中绽放。它同时又是感性的,让我们直接看到了它,触摸到它。我们俯下身躯去嗅它的芳香,那就是我们的思想散发出的芳香。我们爱深思,应和这大地一起浮动,我们的心音律动,采撷着时光的赋予。我们的兄弟构成五万个情同手足(注:指当年参加石油会战人数)......
五、嬗 变
让我和石油回到各自的前世
我回到海洋。石油回到族类
回到凝脂,深怀属性的裂变
和发酵的阵痛,我回到山川,大地
摸着四季的翅膀
虚设的情节里
只只蝴蝶,时光的花朵
说着飞翔的深度
风弄了水,我们像涟漪
给口口重的天空,扯出朵朵白云
在荒原。草为春天而生
为春天而死。通过虚构,
我想起石油在草尖上,在露水里,复活
请过来,沿着我不设栅栏的目光
疼爱它们,在错过的光阴阴里
用一场迟到的雨,把它们扶起
接下来的日子,在你的城池里
种星星,栽月亮
拍头,我发现石油是这里
最美的风景
花非花,雾非雾
一头种着你的前世
而另一头种下了我的来生
【欣 赏】
这首诗重新回到了石油的前世今生,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向我们勾勒出了“石油之茧”,它的化蝶是那么绚丽和壮美,如乌黑的蛟龙。诗歌的高度涵盖整个大荒原,而整首诗的维度和意图是作为一种“探寻”。说得更直接一点,这也是对文化和追索的探寻,而最真挚和饱满的,仍然是对土地深沉的爱情。
六、蝶恋花
当采油树在宗教面前
再也矮不下去了,于是
信仰的蝶靠近花
花蕊上散着石油气息
是可以翻阅的
淡淡的幽香,带着书卷气
千古一页
字字曲折,不仅沟通心灵
还像是通往希望的桥
虚构一场艳遇
我已交出青春三十年
在你的野性之美前,我一再犯错
你的娇颜,使我在荒原以远
像一束闪电,在奔跑
像一颗颗心
在狂跳
【欣 赏】
我们惊讶地看到了诗人惊人的赋予能力,它把石油写成了信仰。即便放到现在,我们的各行各业,只有把你的工作当作信仰来做,你才会发现工作本身蕴含的光辉思想。这是一场达人的挚爱,挚恋,一般人很难进入这个层次。而说穿了,这也是对祖国建设的坚定维护。读诗就要读心性,诗歌就是任何人的“不愿和你直接说出”。你巧妙的语言就是你巧妙的思维,你自我验证,不需要我来解读。是不熟悉您心音轨迹的人才需要到了我。

七、丛式井
我试图用多种方式
向你描叙大地的恩泽时
石油突然从井口露出它的仙风道骨
这是我奔走相告的上午
宋芳屯村口的燕群说出了
我们采油的新方式
我该怎样选择语言,来描述这样的场面
以及创造者被亲历的成就击时的颜料
就像此时的我无法准确表达的款动
这场景比一个汉子大哭一场还痛快
像世上所有出色的创道一样
无论优秀还是从容,都不夸张
那屯集在梦里的力量
期待中的花开和裂交
来得突然,又在意料之中
它让人获得了片刻安静
像紧张之后的一次深呼吸
如此的顺畅
像一个战役的插叙
白刃与肉搏,大吼和惊悚
定向的冲击,参数的诸元
让矿区的魂魄变成了云霞
这是何等的声势
我听到生命在岩层间的葡匐声
它们由远到近
【欣 赏】
意象生诗,丛式井并肩林立着,昂首,低头,仿佛向大地集体诉说着,向苍天集体仰望着。这份感念只有把自己深植于这片土地的人,这个环境的人,才能表达得如此完好。
石油路上的创新和变革从未停止过,哪怕是一个小小部件或环节的革新,也让人激动得心潮澎湃,夜不能寐。这就是成就,不分大小,集腋成裘。“这是我奔走相告的上午”,看到这里,已经止不住泪水。什么是祖国的强大和昌盛?这就是,当我们看到满篇都是赤子.....
丛式井是中国石油人发明的,一个平台多口井的打法。
诗歌如此精美,丛式井,如此精美。诗歌抒写了这个新玩意入驻大庆油田的豪迈心情,我们和祖国一起光荣。张永波的诗歌能让整个井场跟随意象动起来,我们看到了轰轰烈烈和如火如荼。深刻之诗,来自情感的朴实和心灵深处。

八、一瓶石油
有时我甚至想
在大多的感情纠结中
一个人突然感觉生活馈赠的
东西过于轻又过于重
它们被珍藏在尘封的往事里
时常让站在时光河边的人
被不安的浪花需湿了鞋子
有时我甚至想
这瓶装的石油送给客人
会在他的记忆里添加多少幸福额度
这盛满了潟望和汗水的瓶子
在人生的行囊里
可是一架钟表的发条
动组列车上背负的燃料
我甚至想
作为一个地城的名片
它上面而大写着金色的秋天
辽周的土地结满成熟的果实
它们沉句甸地带着时光的温度
等待取暖的人们
把它带走
【欣 赏】
在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和油田科技馆和博物馆,都有一个访客纪念品,统称“一滴石油”,包裹在水晶里,非常精美,我就写过关于它的诗歌。
大庆有啥土特产没?有哇,一滴石油呗。
张老师更大方,直接送一瓶。
石油在炼制前黑乎乎的,粘乎乎的,成坨的,称“原油”。从原油的光泽我们能够看出地质的生态和物质本初,相比氢化炼化后得出的化肥、塑料(乙烯)、沥青、石蜡、机油、汽油、黄油、柴油等等,原油仍然是其中最珍贵的,因为它是所有油的母亲。
我们大方地把大庆的母亲送给您,收取点费用是因为制作了水晶。
很当然,这首诗歌赋予一瓶石油以情愫,并尝试站在客人的感知角度赋予它形象和色彩。而读诗的发现是,诗人的生命时时刻刻都在和石油连在一起,那是我们共同的命运。我和这滴油情同手足,融为一体,已经不可阉割、分离、甚至湮灭。
是“赋予”的能力让我们的相貌也长成了石油的样子,这个气场无可破解,我们最终也会像一滴石油一样挥发,散去,蜕变成全新的其它物质。
九大同镇(节选)
不管我愿不愿在这里老去
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过好每一个完整的日子
养好一双儿女,被人念想着
在镇子上走哪都有打招呼的人
吃着喝着粗茶淡饭
我也算上是一个幸福的人
跟着太阳起居
住在清一色的面南背北的房子里
说着一口高梁玉米一样高腔的方言
改喝一声五谷,丰收就缀满了眼底
院子里挂着紫色的葡萄
桌上摆上大庆老窖酒
咬一口八井子的香瓜吃
我也算上是一个幸福的人
......
【欣 赏】
大同是大庆的一个区,大庆的第一口出油井——著名的“松基三井”就出自这里,大同镇里居住着原住民和后来的石油工人。
诗歌流露出了面对世俗的平淡、寡欲,和繁华后的转身、归隐。而一纸乡情,就这么跃然纸上。可以说,写得风情万种。这颗归隐之心实际上是个人生向度,而诗歌的侧面也在告知我们这里是个祥和、安宁的去处。这就是大庆之美,它瑰丽,干净,而且并不喧嚣,因为脏的东西进不来,进来也无法存活太久。这里是天然的圣地,由人文亲手打造和构成,无法侵犯,更无法撼动。大庆的存在,像中国的第三个世界,另外两个是其它城市和乡村。不来大庆,你永远不知道举城的矜持和内敛,这是一种全新的大庆精神,无论你在这里碰到什么人,文化辨识度极高。
大庆人很牛吗?不,他们宠辱不惊,能屈能伸。我说的是石油人。

十、会战西街(节选)
会战西街的影城正在上映着
石油题材的电影
威尔斯·布鲁斯佈演的石油钻井队长
奉命去另一颗行星上
钻孔打眼安放高爆炸药
情节惊险,刺激
而影城外的石油钻井队
正忙着打加密井,他们紧张呈现的场景
比银幕里表演的故事更精彩
这天的阳光技艺娴熟,独特
泼金般的手法,让钻塔和操作者
涂上古铜色的釉彩
一如夏天举办的辉煌的博览
一片金黄
我在采油厂九楼上目睹了
这声势浩大的场量
一种冲动和敬重,让我冲出楼去
扑进了这阳光里。我知道
这些阳光下奔突的人们一定
与我的生活有关,一定与我热爱的城市
和一个要要在这个城市写抒情诗的人有关
......
【欣 赏】
诗人首次向我们呈现了井场作业,毒辣辣的骄阳下,是一群年轻的当代石油人。诗歌在第三节完成了融入,而他的方式就是主动介入,这让我想到了许多的生活哲理。我们来看诗人的认知点——这些阳光下奔突的人们一定/与我的生活有关,一定与我热爱的城市/和一个要要在这个城市写抒情诗的人有关。
反比我们身边的冷漠和互不相关,可以感知诗人那颗博大的爱心和敬畏之情,他对生活所有的层面都充满了感恩之心。我见过《岁月》杂志的潘永翔老师和张永波老师,潘老师总是笑盈盈的,而张老师总是笑呵呵的。他们都特别随和,而坐在旁边的诗人红雪(大庆晚报副总编)谦卑得像个小学生,总是戴个眼镜,文绉绉的,也一直是笑眯眯的。这就是我感知和直接接触到的大庆诗人、文人、媒体人,他们或许一辈子也学不会“惊天动地”和破马张飞。因为他们深植于大庆,这是个养颜更养性的城市。
诗歌运用了影城正在上映这个反衬手法,体现出荒原油田人与现代化的融入,交互辉映出的是对劳动者的牵念和对石油产业的敬仰。

十一、她就站在光影里
当我写完365首诗的最后一句时
石油已被赞美声湮没
春天输往秋天的石油管线正在焊接着
这段燃烧整个夏季的激情才能抵达的距离
让收藏爱情的女电焊工面色通红
她用焊把为生活加温
一个热情的挥霍者,用光芒
把同情和悲悯连同关爱一起缝进梦里
织耕鸟收起情歌,风的脚步举放在时光里
清醒地落笔在钢铁的意志上
用火焰写出一行行秀美的文字
......
她诗兴大发,田野上画石油的流速
画白合花优雅的暗香,画江河的容量
画翅飞期的深度,“她热爱展翅时
抚摸天空的快感,
倾听风从腋下流动时的得意”
云雀的羽毛梦隔着月光,隔着雨
蝴蝶喜欢离色彩近一些,面对的火花,
我也喜欢离那束发光源近一些
作为女焊工的关注者
面对她躲在光芒后的面容
我怎样歌唱,
才能交出我对她的真情
我喜欢那棵火树银花的树
她就站光影里,像一尊神
我不能前去打扰
【欣 赏】
用精湛的比喻完成了这首诗歌,细腻地抒写了管线焊接女工的劳作流程和形态。说到底,仍然是对劳动者和事业的敬畏填满了诗人的心胸。诗歌的意境在光与火的意象中承接着,烈火般的激情与热情,与爱情。这个语法的象征大大加强了诗歌的光泽度,也可以说,洒尽了光辉。诗歌在隐含处层层描写焊接女工的心理状态,这个不动声色的“外接”手法是很厉害的。如果你只看这些宏大风格的文字表象那就完蛋了。
十二、生活在高处(节选)
生活在高处,每天
太阳馈赠我大把的金币
石油钻台上,我悄悄地
把它兑换成一地的月光
生活在高处,每天
荒愿馈赠我坦荡的胸怀
石油钻台上,我悄悄地
把它吟颂成百曲柔肠
生活在高处,每天
爱我的人馈赠予无限的爱
石油钻台上,我悄悄地
用手扶的刹把书写浓墨重彩的人生
生活在高处的人啊,努力在内心
背诵着另一个世界的诗篇
让一颗崇拜向上的心
随着一颗颗星斗返回蓝天
【欣 赏】
经典而又传统,从生活实处带来的比兴简单而又生动。在高高的钻井操作台上,司钻人员的视野比地面上的工人大了去了,手握刹把的成就感让人感觉就是个撬动地球的人,这份豪迈和荣耀不必形容。站在这个高度上,诗人把一切都关联起来,包括时光和责任。与其说写出了仪式感,还莫不如说写出了使命感。

十三、天上草原
白云,这天上草原最多的羊群
在杜蒙和油田的边缘悠闲地享受着春天
娜古拉新婚的毡房
像雨后的鲜蘑一样的养眼
低沉的呼麦和嘹亮的长调声中
我看见黑白相间的奶牛
反刍着百草的醇香
我的运油车从它的身边走过
也没有惊动她的甜蜜生活
她的处世不惊、让我大感不解
我肯定干扰不了她的生活
我用汽车的喇叭向她问好
她抬头看我时
我肯定已经消失在草原的深处
【欣 赏】
张永波的石油诗歌进入了业界的各个层面,读完他的诗集,我甚至都知道了油田都有哪些技术工种了,也学会了好多与采油有关的专业名词。
《天上草原》把草原放在高处,是怀着一颗敬仰之心,洗礼之情。诗歌在最后写出了草原的辽阔、祥和、缓慢,它们象征着草原宠辱不惊。我开着运油车走过这一切,仿佛整个大庆在草原身上轻轻走过,这份契合简直儒雅得不能再经典。什么叫“养眼”呢?就是能给人带来怡情舒适的景致,而滚滚石油,就深含在这广阔的蓝天和大地之下。

十四、小 憩
工休时喜欢依门张望
笑盈盈挥手钻塔上的司钻
想像他就是登幽州台吟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子昂先生
望着他手抚捺把时的身影
而我会故作煽情地为他写下
一行刻骨铭心的诗章
然后用文人自视清高的目光
审视荒原,想象
钻塔这只铁笔吃力地狂草石油
我便以石油人的身份
体会诗的真正意境
不再是我一行行简单文字的涂鸦
【欣 赏】
这就是诗歌里有诗歌的大家风范(不知你听懂了没有),诗歌虽然短,但是维度却非常丰厚,这些饱满的诗情装满了小憩。石油工人写诗,相当于自己对着自己的画作临摹,怎么看都是在精心侍弄,而不是在创作。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永远盛装着的是,一份蓝图,这便是宏伟人生。
十五、深 秋
糖槭树落光了叶子
绿色将是另一个季节的标志
贝加尔湖寒流的判决书
已经准时送达
冬天正备开庭
我热恋中的采油树
咬紧牙关,保持着申斥的热度
东北的深秋,与冬天不谋而合
那一年,狗皮帽子和杆杆祆
裹着我瘦小的身躯
一次次地将我抚上钻塔
数十载寒来署往
深秋的风
像驱赶生灵的鞭子
阵痛过后
鬓角上已染上了霜花
【欣 赏】
创业年代的东北,深秋如冬,冬至极寒。数十载寒来署往,石油工人始终战斗在钻井、采油、勘探、护井、冶炼、和运输第一线上。那时候的条件非常简朴,可以直接叫做简单,狗皮帽子和杆杆祆是他们冬至的标识。这些朴实裹着我瘦小的身躯,一次次地将我抚上钻塔。一代石油工人就这样义无反顾,为祖国建设献上青春年华,深秋的风像驱赶生灵的鞭子,阵痛过后,鬓角上已染上了霜花。这便是一种决绝和执大。
诗歌通过写实完成写照,无怨无悔,信念决绝。浪漫的第一节,把深秋初冬写成恣意绽放的大自然,呈现的是石油工人的豁达心胸和纯朴的奉献精神。今天读来,让人感受历史的足音并没有走远,仿佛就在昨天,他们踉跄的身影依然历历再目,令人动容。这就是它的现实意义,所有今天的幸福,都是由先辈们艰苦卓绝,磨砺而出。

十六、快乐的芦苇
在龙凤以南,在卧里屯以北
一些芦苇尽情地谈笑风生
它们的绿色和笔直的腰杆
都不会影响这里的故事
芦苇浓墨重彩地围住水面
几丛丛蒲棒打着夏天的锣鼓
一些鱼让流水神秘得
像一个埋得很深的谜
水泽倒映着我们的生活
石化城给水禽一块时空
芦苇荡里飘着机械低语的信息
整个下午,我都在接近芦苇
梳理着这些物质闪亮的花朵
我看到它们怎样向岁月的深处
表达方寸的美丽
这些流溪边的美人,像一阵风梦幻
至今依旧临水而立
守望着鱼虾
守望着工业过后一方水泽的秘密
【欣 赏】
大庆是油田之城,更是湿地之城,它拥有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龙凤湿地,更拥有大小170多个湖泊。湿地,湖泊,草原,一直向北连通到著名的国家级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齐齐哈尔)。这在黑龙江省贴近内蒙古的地界是绝对罕见,所以从空中俯视,它美轮美奂。
是曾经的荒原养活了草原,湖泊,和湿地,也养活了鱼虾,牧草,水鸟,和大庆精神。诗歌以芦苇比喻石油工人,以及他们的生活和地位,抒写出美妙的象征和活力,也隐含了许多关于生存的曼妙之处。

十七、夏 天
这是我的夏天
在我的屋前、一座热电厂
擎举狼毫巨笔,狂草着
蓝天和闪电
这些制造激情的凤凰,
在高大的厂房里
出出进进,我一眼就认出
一些叫光明的工友们
他们挥动着安全帽
比夏天更热烈,火红
我房屋的北侧,一片空旷的地带
一些城市里的农人
开始播种葵花和玉米
这些农作物的叶子一定很丰满
花朵一定很美丽
它们就默默生长在这座城市的边缘上
我房屋的走廊里
去年的燕子又飞回来了
他们的孩子已经从窝里探出头来
喊着妈妈
【欣 赏】
在外人眼里,大庆只是个钻井、采油、送油的矿区,甚至连“城市”的概念都无从说起。实际上呢,大庆从很早的时候就同步建立起了产业链——石化、热电、装备制造、技术输出等等,而市政建设也紧紧围绕这一块展开,给社会配足了人民生活的各方所需,商业、教育、文化、科技、博物,都是步步紧跟,步步推进,而且绝对是高层次。
诗歌撷取了其中的“热电厂”,它位于龙凤区。在炎热的夏天和蒸馏高塔的意象切合下,写出了火热的生活,和围绕这城市的一切流转,生生不息。
张永波的《地火芬芳》诗集有二百多个石油主题,而实际的总数可能超过数千个,他是写不完的。读完了诗集,你也就读完了整个大庆生态和油田信念历史。
十八、丹顶鹤
一群南方飞来的丹顶鹤
落在北二十里湖
用剑一般的长嘴翻捡着
去年留在水里的食物
北方年暖还寒
丹顶鹤是先跑来报春的鸟
丹顶鹤在春天驮着祝福飞翔
舞蹈在松枝间
筑起吉祥的巢
丹顶鹤鸣叫着
天气就暖和了
湿地泛青,北二十里湖穿上了
花衣裳
高高的芦苇长出了
多深的苦难也飞不到这里来
【欣 赏】
这就是前面说过的扎龙湿地的故事,更与南方的盐城有关,与那首著名的“丹顶鹤的故乡”有关。丹顶鹤无论是南迁还是北上,大庆湿地都是它们的必经之路,大庆和齐齐哈尔本来也是连在一起的。
在没有丹顶鹤的地方,丹顶鹤就是你的庭前燕子,就是天上高飞的鸿雁,它们是季节的象征,亦是生命不息的传承。诗歌隐喻这片丹顶鹤经过的地方——我们的大庆,已经历尽苦难和风霜,建立起了自由与和平的天堂,多深的苦难也飞不到这里来了。意象通过文字象征出来,苦情里的温暖,才是最饱满的人间。

十九、采油工曼娘的世界
整个春天,曼娘都欣赏百合花
她说,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然后首先去草原
在牧歌和长调中辨认故乡
那是皈依,更是幸福的眺望
整个春天,曼娘还要在梦的边缘
温习母语和花朵的芳名
古典的海棠
时尚的连翘以及波斯菊的身世
还有步登高伸长的手臂
一直挽着向上的美丽
整个春天,曼娘在油井旁种植花朱
用石油的意志间筑巢
她说,有花就能招蜂引蝶
当白云飘过蓝天、影子落进湖里
她会小心捞起晾干后将它送回天空
当鸿雁路过这里
她会为它打扫出一间干净的屋子
如果还有愿意参与这份生活的人
她会用禅语为其祈
她会双手合十
把思索存入档案中
让历史和未来的风吹醉自己的人生
【欣 赏】
石油工人的生活就像枯燥的钻井和采油的机器吗?当然不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人都是人性的,都有精神追求的。我选择诸多诗歌中的这首“旁逸斜出”,向大家呈现石油工人的精神世界与境界,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
事实上,大庆石油工人的文化成就举世瞩目,不容小觑:体育方面有奥运冠军;演艺方面有歌手汤潮,舞蹈家王举;雕塑方面有油陶.....群众文化方面可不只是广场舞,油田一直保留诸多的演艺团队,下广场,下基层,到矿区(本来也是矿区),到学校;更有百湖三打一(扑克牌竞技),甚至弄出了“三打一白酒”。这些精神面貌一直呈现着生机和展露着石油工人的身心状况。
我们来说大庆的文学,文学里的大庆诗人,诗人里的石油诗人。在大庆,采油工曼娘是个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企业培育出的文化,世界上没有哪家像大庆油田这样的深厚与雄浑,并且一直比较稳固。我曾在自我思想里做了个探究,始终认定这是对最初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守和完美继承,就是说,或许全国上下只有这个地方,人的心,情感和思维,仍是共同家园式的,社会主义本真和理想乌托邦式的。其它的地方即便有,也没有这里纯粹。悲情一点讲,这也是一种坚守和捍卫。这同时也是我坚持写这篇诗评文字的最高动力,也是迟迟不肯发送的原因,因为它有可能被异端破解。我感觉我也是在帮助完成这最后的使命,谁敢说这不也是最最瑰丽的中国梦?

二十、站在油田中部的一块麦田里
站在油田中部的一块麦田里
模仿一位伟人的身影
努力让每一个姿态做到尽善尽美
想象灵魂深处落满霞光
毛泽东,一个与诗有着密切关系的名字
一个世上最棒的诗人
他手持一顶草帽
挥着金灿灿的阳光
慈父般地微笑
痴情而又亲切的目光
注视着丰收的田野
左手抒写中国的农业诗
右手抒军中国的工业诗
我没有草帽
却渴望他迷人的微笑
永远将我们安慰
湯望戴上一顶他手中的草帽
站在这块
被他挥舞成旗语的地方
生长谷穗、高粱
也生长采油树的大地
百灵鸟的颂歌庄严四起
【欣 赏】
诗歌进入象形思维,在整部诗集里是个新手法,蛮好看的,久违的感觉。从头看到尾,诗歌的质地透入骨髓,全篇透入着深切与真挚。或许卑微与谦逊的本性让我们把自己身置于生活的低处,但是敬仰与抱负又让我们挺起在精神与灵魂的高处,这便是心灵的萌动与起伏。
麦田就是我们的王国与家园,我们在此播种理想与信念,抒写诗歌便是对它的深度耕耘。我很佩服这个诗人,有一种境界叫羚羊挂角,但是他的文字表达又是那么的庄重、朴素、与大方。大词的背面,你必须学会阅读诗歌内部的朴拙与坦诚。此时,我也站在这片诗歌的麦田里,看油龙破土,闻地火芬芳,听大地心音,望秀月长天。
大庆精神,创业精神,拼搏与奉献精神,实际上建构了这里每个人的精神本质,并最终发展成基因。目测社会现状的发展动因和走向,我总感觉写这篇文字是一种缅怀心态,但愿我是才疏学浅,但是心存一点忧患也是应该的。裂变也好,流失也罢,反正我们心里永不忘记,因为我们创造了历史,而历史本身——永不忘记。
谨以此文献给油田创业先辈,以及依然奋战在祖国各条石油战线上的现代石油人。
作者简介:
张永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诗刊》《星星诗刊》《草堂》《诗潮》《扬子江诗刊》等200种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近千首(篇)。作品收录于多种诗歌年选并获多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