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环境消杀是阻隔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为应对泌阳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泌阳县红十字蛟龙应急救援中心严格落实落细公共环境消杀及封控区、管控区消杀等工作,蛟龙救援队的消杀队员抢时间、拼速度,与病毒赛跑,每天出现在全县封控区、管控区和各个场所,筑牢疫情防控“卫生”防线。

蛟龙救援队每天出动8到10台弥雾机和数桶消毒液。将消毒液按一定比例兑水后倒入弥雾机,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安排人员分组和分工,叮嘱消杀注意事项;队员们不仅要身背30公斤重的设备,忍受身着防护服的闷热,还要承受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音以及喷射出的雾化消毒水造成的视线模糊,他们采用地毯式喷洒消毒的方式,对封控区、管控区道路、绿化带、健身活动广场等重点区域进行细致的消杀,并对每栋居民楼的楼道进口处、拐角处等生活公共区域进行消毒,确保社区消杀无死角、无盲区。

“穿上防护服之后,队员们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不能擦汗,要一连坚持三四个小时。”平恩东队长说,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些防护装备是十分宝贵的资源。
当他们脱下防护服时,防护服里的汗水滴滴答答落在地上,队员们身上的衣服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已经全被汗水浸透,湿的可以拧出水来。他们的肩膀上因长时间背着近30公斤重的设备,被勒出了两道深深的红印。脱下胶皮手套后的双手,也因被汗水长时间浸泡而变得发白、发皱!“这手一干了之后,皮肤回缩,还特别痒,真的挺难受的。”副队长井江冰说。

“再重的担子也敢挑,再难的道路也能走,再苦的活也要干。”这是疫情中全体队员们恪守的信念。每天出动30-40名队员、4-6名预备役队员、4辆车、8-10台弥雾机、1台大型喷洒式无人机参与消杀,针对泌阳东高速口、尚东第一城、花园街道办事处、铁路小区、老一高东北角墙外、高邑乡罗沙坡村委全域等地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杀。消杀面积220万平方米。看似庞大的数字和各种场所,只是蛟龙救援队每天的工作量。

尽管消杀的工作十分辛苦,可队员们早已习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严峻时期,泌阳县红十字蛟龙应急救援中心救援队一直“奋战”在各封控区、管控区等防疫一线,执行消杀任务。
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蛟龙救援队的队员们,正在不同的战场上、不同的阵地上,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为全面打赢抗“疫”攻坚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