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微信公众号晓说新疆
作 者:守 德
插图作者:张永和
黄毅,壮族,祖籍广西都安、1961年生于新疆下野地。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写作,是新疆当下较为重要的作家。出版有个人诗集、散文集十数部。曾获《星星》诗歌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天山文艺奖、西部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曾供职新疆文联,任《新疆艺术》杂志社社长。
上天的恩赐,天生我痛必有用
——读作家黄毅新书《疼痛史》而感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都是最为宝贵的经历,哪怕是最糟糕、最不堪的事,个人体验永远是作家写作最倚重也最看重的东西;也有人说的比较艺术或隐晦,奇楠树因为遭受雷击、火烧,留下了疼痛伤痕而郁结出沉香。
黄毅三十几岁时不慎运动扭伤,得了较为严重的椎间盘突出症,虽然不是癌症、艾滋病之类的不治之症,但也耗费了他不少精力。为了摆脱椎间盘带来的疼痛,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去修理这几节不争气的骨头,可谓历经人间沧桑,有朋友调侃他说,关键是他的第一部散文集名字没有取好,《骨头的妙响》泄露了骨头的秘密,得罪了骨头,所以才让他与骨病相伴。其实,这哪儿与哪儿啊?《骨头的妙响》写的是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人用金雕的腿骨制作鹰笛的故事。
而不管咋样,反正写到了骨头,甭管谁的骨头,骨头真的就跟他干上了。这真是一个难缠的病,它带来了肉体巨大的疼痛,每次从满怀希望的治疗到后来劳而无功的沮丧,都让他陷入无比的苦恼,进而也让他思考,疼痛时思维是紊乱的,在疼痛减轻的间歇处,思考却是异常清晰,这些持续不断的疼痛,对他意味着什么?上天在他身上制造了这么多疼痛,一定有他的道理,疼痛对一个写作者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恩赐?一种财富?对疼痛切身的体验,不正是踏破铁鞋难觅的素材?既然让他疼痛了,那他就用他的写作来报答上天,正所谓天生我痛必有用。
他的代表作《新疆时间》,是一部以新疆大地为母题的散文集,此书为他赢得了不小的声誉,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黄毅说,通过《疼痛史》这本书的写作,再一次证明我不是一个高产的作家。《新疆时间》写完,用了他将近十年的时间,当时他就想,如果还有下一本书要写,不会耗时这么久吧?孰料,这本《疼痛史》的写作伴随着他病痛的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地又进行了十年,若不是此次疫情突发,必须宅在家中,哪来近两个月的“大好时光”?不用上班,无人打扰,取消应酬,让他得以从容地完成这部历经磨难的书。
伴随着持续的疼痛,他开始了关于疼痛的写作。
他说,在写了十几篇以后,我忽然觉得仅仅写我肉体的疼痛,完全不足以表达我对疼痛的理解,而且会越写越窄,最终走到死胡同中。其实,人生在世,更多的疼痛来自精神与灵魂,特别是生为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疼痛与后天必然的疼痛更是无法尽数,谁的内心没有一部疼痛史?我所要写的疼痛应该是肉体与精神交融的疼痛,诸如失去亲人、朋友之痛,艰难岁月之痛,面对复杂社会的人性之痛,地域带给人的漂泊之痛,凡此等等,应该均是可以涵盖所有人类的疼痛,是具有普世价值的疼痛。有了这些思路,我的写作豁然开阔,无论从空间的拓展,还是思想的抵达,都有了极大的余地,写作也似乎顺手起来。
他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椎间盘带来的疼痛后,终于通过手术解除了伤病,但没有过上几天无痛的日子,他又罹患了严重的痛风,正像常言所说的那样,摁倒了葫芦又起瓢。“谁让我写疼痛来着?看来疼痛注定要伴随我终生,这是一种警告,更是一种宿命”。他如是说。 就像他在此书开篇写到的那样,许多时候不知道是活在梦中,还是活在现实,太多虚假构成了不真实的人生,以至于分不清魔幻与现实,有人说疼痛是生命的表征之一,因为疼痛,所以我知道我是活在当下。而现在,我用我的文字记录下我的疼痛,也是实证了我曾经活过,曾经活在当下的铁的事实。《疼痛史》是黄毅跨越地域写作而进行的一次对内心开掘的写作,它完成了一次从对新疆大地的华美探究,到对自身灵肉的真实探究,就他个人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正如散文大家周涛所言:“疼痛这两个字关乎人生,触及生命,却往往被人们忽略。”
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认为:当我们日益习惯平庸与麻木,也许,唯有疼痛才让人警醒,痛着的人可以更好地体验存在的极限状况。黄毅的《疼痛史》告诉我们,那些来自肉体和精神的痛感,或许才是人生最大的的意义。借着疼痛的教育,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活着。
小说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则说:黄毅的《疼痛史》是一部精心和别具匠心的深沉之作,他打捞切片般的记忆,放大生命中深渊般俘获我们的细节,并将之以独特的审美经验锚定,以炫丽和沉着的文笔,绝佳地呈现给了我们。著名评论家朱向前上升到另外的高度,他说,一个没有疼痛史的民族是一个不成熟的民族,一个缺少疼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疼痛史》是观察家的发现,智者的思索,诗人的表达和古典散文家的修为。
青年新锐评论家何英谈她的感受:我尤其 欣赏黄毅对疼痛采取的纪实主义态度。一般印象里。英雄是不应该轻言疼痛的,似乎那样的表现仅仅是妇女和儿童的专利。然而,谁能说身体不是一种政治?一种形而上学,一种意识形态?
她说:从《疼痛史》,可以看出他乃至新疆文学整体的某种走向变迁。
她还说:黄毅是一个被低估的作家。
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画家张永和,用他精彩的插图,从另一个视角,解读着他眼中的《疼痛史》。
作 者:守 德
插图作者:张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