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老安堂
白 水
在韩国首尔市里,沿旅游地图上的路线,来到云岘宫前。这是退位国王养老的地方,但又觉得不大对劲,既称为“宫”,就应有高大堂皇的殿宇,可眼前不过是一个大的院落。不高的围墙里面露出黑色的屋顶,一片平房,掩映在翠绿松树枝叶间。围墙外紧挨着钢筋水泥的现代楼房,高大漂亮,但和这古典的院落比起来,显得简易而浅薄。现代建筑满足实用需要,古典建筑则崇尚精神追求。我还是喜欢和大地更亲近,充满生机,有人间味道、烟火气息的院落。
心情逐渐轻松,呼吸舒缓,脚步慢下来。从景福宫那边走过来,一路上尽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店铺,坚硬的道路和高大楼房,行人匆匆忙忙,整洁严谨的服装,一脸认真的表情,现在来到这个地方,眼前景物不一样,心情也不一样。
不是宫殿,就更好,还不用买票。眼前的云岘宫仿佛中国国内一家大户人家的院落,院墙、房屋、门窗、树木、都很亲切熟悉。自己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见过自己村里和周围村里的一些地主大院,和这有许多相像。不知不觉间,儿时许多感觉记忆慢慢涌上心头,真是久违了。怎么不高兴?现在老家村庄的旧房子大都已拆除,旧貌换新颜,再也没有往日的踪迹,想找回这些感觉,真的不容易。
一边感叹,一边信步走进大门来到院里。大门位于院子的西南角,也和老家许多院子的格局一样。大门北边沿墙有一溜房屋,是看家护院的卫士们的住处。不过现在这里没有警卫,没什么看大门的。地面上是洁净的细沙,仿佛雨水刚洗刷过一样。走在上面感觉到松软,听到脚下传来微微的沙子摩擦声。墙根角落处的沙子颜色稍暗,泛着青幽的光泽,上面长出了青苔。不禁想到“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诗句,悠久而又鲜活的感觉油然而生。院子里一些松树高大茂盛,暗褐色的树皮显现岁月的久远,一簇簇翠绿的松针在阳光中闪亮,生机盎然。
大院里又有三个并排的小院,连在一起,分别是老安堂、老乐堂和二老堂。建筑格局基本相同,院门、堂屋和两边的厢房。此时是下午三点多的光景,游人不多。我走进老安堂,像是回到童年老家的感觉似的。一切都似曾相识,熟悉亲切。堂屋不高不大,屋内宽度大概只能容下两张八仙桌。不过这里没有什么八仙桌、太师椅,人们席地而坐,面前即使摆放一些东西,还会有坐立行走的空间。房间窄小,也就和人有更亲近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人留恋仅可“容膝”的茅屋,确实有道理。况且人生在世,多大的房间才是大?多豪华的装饰才算气派?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小屋反而让人容易感受到自我,小屋之外的天地又是何等广阔,丽日明月、雨雪云霞、青山绿水、花草树木、莺歌燕舞,变化万千,何等壮丽、美妙和神奇,悦人耳目,又心旷神怡。在大自然面前,人怎能称大、自夸?先哲早已提醒“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怕人们迷恋外在声色,找不到真正的自我。
细沙铺就的地面上到堂屋的前厦,只有四个台阶,三块青灰色的砂石。一排黑褐色的柱子支撑起滴水的屋檐,不高,就在头顶上面。小时候在农村老家,不知多少次抬头看花瓣一样的檐头滴水,映在天幕上。下雨了,檐头滴水垂下明亮的水流,飞珠溅玉,或者悬挂晶莹的水珠,如明星一般。而这里的天空更洁净,空气更清新。再加上翠绿的松枝从旁斜伸过来,增添许多美妙的意趣。
午后的阳光仍然很明亮,斜射下来,少了让人心焦的炽热,渐露出脉脉的温存,透过丛丛的松枝,在地上留下斑驳的阴影。虽是盛夏,走过了很长的路,脸上还挂着汗珠,但不显得闷热,渐觉清爽。我不由得在台阶上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也因为很久了,没有在屋檐下的石头上,树荫里,静静坐下来,看看静谧的小院,洁净的地面,飞翘的檐角,翠绿的树枝和蔚蓝的天空。这里只有我自己,四周很安静,外面的热闹喧嚣都听不到了,没有花花绿绿的颜色,只有这温馨的老式房屋,粗壮高大的长青松树,蓝色的天空和亮丽的阳光。
想想自己,人过四十天过午,正是这般光景。不知不觉间活力衰减,少了激情,多了感叹,少了力气,容易疲倦。连想象力也不再努力向前,描绘美好明天,容易沉湎在回忆中,寻找那些尘封已久、早已褪色的经验。怎么办?没什么办法,这是自然规律。在未来的岁月中,能有安身之处,心平气和,远离忧烦和痛苦,在吟诗作对、读书写字中优哉游哉,走完最后的人生路程,这不只是理想,简直是一个完美的梦想。
坐在那儿出神,时间似乎凝固静止了。蓦然醒悟过来,想起是身在异国他乡。哎,怎么这样?自作多情了。自己是何许人?不过是中国芸芸众生中的一介草民,一个农夫,从山野间,从地瓜沟、玉米地里跑出来,却在人家这宫殿里装模作样地发呆。真是好笑。
身上觉得多了些力气,还要启程,走自己的道路。于是起身走上台阶,来到前厦,正门上方是一个匾额,三个隶体大字:“老安堂”。屋里面有古代的人物形象,有各种生活用具,展现久远的历史场景。一位老人正对门口,盘腿坐在席子上,身后是装饰汉字诗文的屏风,面前铺雪白的韩纸,他手执毛笔,以为是在写字,看解说牌上说是在画兰花。中国人常说“喜画兰”,这是退休国王在颐养天年。常读书写字,吟诗作对,有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我想国王也是要做臣民的榜样,不断学习,追求更高精神境界。正如孔子的夫子自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老安堂”的名字便来自《论语》,有人问孔子的志向,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韩国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很大,现在的韩国人都重视学习,要不断“充电”。有的退休后还到中国学习汉语,实在精神可嘉。
这样的老年生活是无比美好的,享受宝贵的生命,回顾激情往昔,写下美丽文字,慰藉自己,教育子孙,与民同乐,安度晚年。前厦的每根柱子上都有楹联,老安堂正门口的一副是:“万千年去山犹在,莺出瓦舍不敢啼”。历经岁月沧桑,世事繁杂,心中一派肃穆安详,才更能体会山高水长,地老天荒。老国王的文字当然不止这样的思古之幽情,看其他楹联,有更多的教诲、期待和祝愿,要告诫、勉励自己的子孙和臣民。
在其他各个房间的门口,都有类似的人物塑像,王妃主持家政,侍女准备饭食,儿童读书习礼,仆役收拾用具等。可谓贵贱有等,长幼有序,各安其分,各得其所,安宁和谐。韩国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各处都有这样的塑像,展现古代社会场景。有的地方还有真人化妆表演,吸引游客,如在景福宫、晋州古城看到的那样。不只是为了旅游业的赚钱,也是不忘历史文化。人到底是社会性的动物,有悠久辉煌的过去,才能有光明灿烂的未来。如果仅仅生活在当下,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满足现实需要,那和食饱弃余的动物没多大差别。
虽然已经觉得劳累疲倦,时间紧张,行色匆匆,但还是坚持到旁边的老乐堂、二老堂里面去看一看,哪怕是走马观花,留下些模糊的印象。都差不多,堂屋、厢房,里面有塑像,门口有简单的韩、英、日、中文解说牌。老乐堂是国王接待宾客、歌舞娱乐的地方,二老堂中有许多女眷,守卫更严密一些。
该离开这里了,顺便又到老安堂去看看,站在正房门口,再回味一下刚才坐在台阶上的感受,看一眼正执笔写字作画的国王。他面容安静慈祥,又透出一种庄重威严,正凝神深思,手中的笔停在空中,仿佛千钧之重,又迟迟落不下来。也许内心里的思想斗争激烈,艰难,让他无法决断,难以落笔。可不是?刚才在一间屋里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汉字:“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丙寅作辛未立。”
这个丙寅年是1866年,在亚洲的中国、朝鲜等地方,古代行将结束,君主王朝已风雨飘摇,穷途末路,历史正走上现代化的征途。但这可是充满无数艰难困苦,饱经痛苦屈辱的一段道路。云岘宫本来正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日本侵略者占领后大肆破坏,许多建筑被夷为平地,不仅毁灭物质性的宫殿楼阁,还要进行精神殖民,抹去朝鲜民族的历史记忆,灭其文化。当韩国兴盛起来,人们又重新建起了这些房屋。
来到云岘宫大院门口,听到儿童悄声细语的说话声,原来大门旁边的房间里来了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看书、写字、画画。其中有两三个穿着漂亮的传统韩服,着实惹人喜爱。孩子们认真学习,饶有兴致。老安堂里的国王树起了好榜样啊。
作者简介: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
征 稿
为应对书号价格越来越高涨,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本季收录16位作家的散文作品,每人20个页码。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本季收录16位诗人、诗词家的诗词作品,每人20个页码。
每位作者配清晰的照片一张并附200字左右的作者简介。作品不涉及敏感难以出版的题材,所投作品自己按重要程度先后排列,便于编辑取舍。
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单书号正式出版,并附图书光盘一张,每人费用3000元,《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出版后,每位入编作者获样书100册,并参加有著名作家、评论家及相关媒体参加的新书发布会、座谈会,图书将捐赠国家、省、市图书馆和相关大学图书馆收藏,入编者还可成为《都市头条》、《极光文艺》签约作家或者专栏作家,并可在《都市头条》开设专栏或专题,择优在《极光文艺》纸刊或其他纸刊推荐发表作品,还可以介绍加入山东省写作学会等。
欢迎各位作家联系入编。如有出版书籍的文友可单独联系,丛书及独立书号均可,全国多家出版社常年紧密合作。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