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北省博物馆
于 波
在我收藏的1978年版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彩页上,有“越王勾践剑”和“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从我上学学历史到我工作教历史,一直有一个想法,想亲眼看看这些文物,那该是怎样的感觉啊!
直到2017年,我走进湖北省博物馆才实现了这个愿望。
11月11日,星期六,接到女儿的电话,她的作品入选“第五届湖北美术界暨第三届湖北国际当代艺术节”,邀请我去武汉参观,我欣然同意。在万林艺术博物馆欣赏了女儿获奖的作品,看到一名普通研究生的作品能与大师级艺术家的作品同台展出,打心底里高兴,也为女的进步感到骄傲!
参观结束后,女儿问我想去哪儿玩玩,我脱口而出——博物馆。因为我早已经做了功课。“越王勾践剑”和“曾侯乙编钟”这两样国家一级文物都在湖北省博物馆。我俩打车直奔博物馆。
坐落在东湖风景区的湖北省博物馆具有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的古楚建筑风格,馆名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题写的。
我首先进入编钟馆。这里展览的就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此乃“镇馆之宝”啊。我先是远观这庞大的“阵仗”,心想,这是西方的钢琴、就是教堂的管风琴也无法相比的。上、中、下三层排列,大大小小共计65件编钟,这应该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美绝伦的青铜编钟既是乐器又是礼器,体现了墓主人生前的高贵地位。赞叹之余,我想起了材料上写的镈鈡,我要找到它,因为正是这只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镈鈡上的铭文,帮助考古学家完成了断代。我咨询了工作人员,由于有围栏,所以看不清铭文。更不巧的是,我们刚刚错过了一场编钟演奏。可我也心满意足了。围着栏杆几度往返逐一观赏,为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而感叹!

女儿比我还忙。在我欣赏编钟时,她接受了一家媒体的采访。采访一结束,她带着我去看“越王勾践剑”。我想起了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终于成为一代霸主,这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枭雄,他的佩剑的出土也是让世人惊叹。看着躺在玻璃罩里的这把历经2400多年的青铜宝剑,想起一篇文章上的介绍,单就剑首外翻卷成的圆箍形,共有11道同心圆,间隔0.2毫米,而且是铸造而成,就是当今铸剑研究所利用高科技也难以复制。可见当时我国青铜铸造技术之高超。剑身上有八个鸟虫错金铭文,可以断定的是“越王自作用剑”。还有两个字有争议。另外,此剑为何成为楚国贵族的殉葬品?正是这些千古之谜,激发了许多学子投身到考古学当中去。这些文物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证,我们要代代相传。
从博物馆出来,我俩欲犹未尽。女儿讲,她的作品《十二生肖》之所以能获奖,据她老师说,主要是她将传统文化与时尚相结合的结果。是啊,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国家离不开它,民族离不开它,世界也离不开它,因为人类文明是由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共同演进的。而博物馆就是我们历史文化的最后宝库!
坐在高铁上,心里美滋滋的!这个双休日,我过得既开心又充实!
2022年7月16日 于颂德花园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