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伴君君何去 一路山巍峨
————云南省省派援瑞“强边固防”突击队员 杜春甫

李白曾在《关山月》中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边关在古代文人看来是雄心壮志的体现,阳刚之气的载体,灵魂向往的洗礼之地。初唐四杰的杨炯,更是写出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对于戍边,浪漫的古人有一种罗曼蒂克的向往。
现如今,边塞不仅仅需要“戍边固防”,新时代的我们比古人看的更远,还要“强边兴边”,结合起来就是“强边固防”。很有幸作为云南省派第一支“强边固防”突击队队员参加了支援边境小城瑞丽市的工作。
一、初见瑞丽,安静如清晨
2021年7月23日,我们抵达了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所在地瑞丽,沿途所有的商店、市场、学校大门紧闭,路上只有物资配送员和路口卡点值守人员,一座城市是那么静谧,没有生机和活力,甚至没有一点颜色!当三天后解封,看到奔向大街各处的人们,听到商店卷闸门陆续开启的声音,我以为,这座城苏醒了!但仅仅只过了几天,这座城市再度封城,让我感受到这里的情况已是十分严峻,曾经的喧闹已然不在!
二、 战斗开始,夜间转运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回到宿舍,便接到了上级电话指示,“……请6位同志立即组成临时突击队,支援境内关外的姐告转运工作,保证姐告人民群众安全,如期完成集中隔离!”
通知就是战令,这夜注定是“疫情不退、我不退的持久战和百万边民齐上阵的人民战争”的缩影。23点左右,我们6名突击队员迅速到达转运现场,面对上批工作人员的极度疲惫,给予充分理解,其中遇到的一位大姐已经一天没吃东西,只是隔着隔离服打了两针葡萄糖,通过五分钟的情况了解和工作方法介绍后,便完成了任务交接,独立开展转运工作。现场情况复杂,两天昼夜计划转运4千余人,第一日晚间滞留着大量的老弱妇孺群众和缅籍人员,大部分拖家带口、举家隔离,大包小包的行李堆积如山;担任运输任务的大巴司机连续作战,也已疲惫不堪,令人百感交集、百味杂陈;现场工作人员和群众长时间穿着防护服、隔离服,闷热的温度让群众焦躁的情绪开始蔓延……。我们一边安抚着群众,一边迅速整理出一套可行的转运方案,从联络酒店分配人员到群众人数清点,再到上报人车数据,最后反馈剩余酒店,形成有效闭环,切实做到人车数据相符,人和酒店数据正确。次日凌晨2时,当天转运清零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姐告群众的转运工作就是瑞丽抗疫斗争中的一场关键阻击战。8月24日清晨,“大部队”在紧急赶来的路上。我们临时突击队忠实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切实发扬“迎难而上、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在仅休息了三个小时的情况下,按照优化的运转方案,分成三组自行走上了昨夜熟悉的岗位,穿上隔离服,拿起小喇叭,熟悉的语句又在这个转运点响起来,去芒市的请往这边走,去瑞丽的请上第一辆车,小心照顾老人和小孩,师傅可以发车了,祝大家一路顺风……,通过连夜的不懈奋斗,完成了8月23日转运工作的清零任务,避免了群众滞留的风险,开启了8月24日转运高峰工作的前奏。
三、 行进在边境上
瑞丽长达169.8公里长的边境线,除东部外,其余三面皆与缅甸接壤,山水相连,村寨相望,外籍人员往来密切,偷渡等问题频发,边境人员管控难度大。因工作调整,我担任勐卯街道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先后参加了巡边查补缺漏工作,勐卯街道芒令、姐勒段边境物理拦阻设施二道网闭环工程建设质量及进度监督,协调边境一线边防公路修建推进事项,所在勐卯街道是瑞丽的主城区,古时为勐卯古国,作为瑞丽主城区,也是商贸往来最为密集的区域,边境线29.7公里,绝大部分本土疫情即发生在这近30公里沿线的抵边村寨,中缅两国村寨最紧密的姐东、团结段隔网不到十米互相守望,姐勒和芒令段,国境线围绕江水蜿蜒曲折,只能徒步,山间密林,蚊虫肆虐,也仅仅只是这点自然屏障能有效阻碍对岸的疫情传播,途中无数守边人不分昼夜的值守,才换来瑞丽疫情的个位数发生。在别处边境还只有一道拦阻网的情况下,瑞丽早已建成数道边境阻隔网(板)。我在负责芒令、姐勒段边境物理拦阻设施二道网闭环工程建设期间,与街道领导每日翻越近15公里的山丘,我们与时间和工期赛跑,无论大雨滂沱还是夜深林密,没过鞋面的泥巴和磨破的脚掌,以及无数蚊虫留下“大包小包”都见证着我们突击的身影。
记得第一天翻越芒令段几处山丘检查阻隔网建设进度时,我和一名队友跟着带路的当地干部,面对七八十度的险坡,队友说这个坡跟悬崖差不多了,怎么下啊?当地干部已经下去了,我说就是悬崖我们也只能跟着跳,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更是突击队员!就这样我们扒着树根须须,顾不得擦伤,一路的翻山越岭……。十五天后,在付出了一名工人重伤、一辆挖掘机翻下山坡的代价后,瑞丽勐卯全段二道阻隔网如期实现了闭环。
四、封控区里的温情
嘟嘟嘟,手机响起,电话那头是熟悉的瑞丽市委组织部领导的声音,“某小区(小组)确诊阳性病例,需要转运人员和封控值守,目前人手不足,请突击队前来支援”。一年来,作为参加突击任务最多的队员,我先后八次带领队员们参与姐告片区、东南亚商住城、畔崩村、南闷村、勐卯古镇、阳光翠苑、五星商城、胜峰商住楼等封控区的紧急转运和值守工作。军令如山,兵贵神速,封控是切断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必须做到令行禁止,不打折扣,严丝合缝。按照封控管理的要求,配合做好封控区域内流调、转运、核酸采集、保供等工作。无论刮风下雨,无惧蚊虫叮咬,岗在我在,民需我达。冒雨为群众送菜送药,耐心细致地给群众做心理疏导,用真心换真情,以实干暖民心!和封控区的群众融为一体,成为离不开的“百事通”和“贴心人”。每天身穿“大白”给封控区群众们送菜送水,甚至扛煤气罐时,本来还在埋怨着疫情封控什么时候结束的群众,都会热情说道:你们真辛苦,歇会再送吧!身穿隔离服憋闷着喘着粗气的我,听着群众暖心的话语,也顿时湿了眼眶,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内心无比欣慰!
五、特别的年夜饭
2022年新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新年,从离开部队就没有远离过家人过年!很荣幸队领导将突击队年夜饭的筹备交到我手上,通过几天紧张筹备,我们自己动手布置活动场地,准备年夜饭,挂灯笼、贴春联、写福字,剁馅儿、和面、包饺子、其乐融融,歌声、笑声、欢乐声、声声入耳……温馨祥和,年味十足。
不仅加深队员们在瑞丽建立起的深厚友谊,更激发大家将浓浓思乡情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年夜饭后,我们自导自演了“逆行出征战疫情,强边固防保平安——2022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精彩纷呈,大家尽展风采。2021年,我们不远千里、逆行出征,在援瑞抗疫中我们坚毅笃定,在强边固防中我们初心如磐;2022年,我们将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意志,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一线,惟愿祖国山河无恙,人民幸福安康!
六、夜战“大弹弓”
春节刚过去几天,边境便再起风波,接连几晚都有境外人员隔网抛掷毒品,虽然没有临近乡镇因对面武装冲突打过边境的榴弹炮弹危险,但也不能放任毒品流入境内危害群众生命安全。我担任勐卯街道前指副指挥长以来,每次夜班都在凌晨后险情多发时段前往边境巡查督查,2月10日那晚也不例外,我带领前指2名工作人员到姐东丙午段检查值守情况,并对教体局等点位值守人员做工作预警和交代,已到凌晨3点深夜,不放心又折返回丙午段点位再次跟包保单位负责人叮嘱,刚从边境折返,5点多钟传说中的“大弹弓”便出现了,分两次在该点位进行了物品抛射。事发后紧急指挥搜查行动,带领漾濞支援民兵、派出所、部队和村民等人员,对阻隔网间和网外可疑范围的玉米田地等进行了4遍地毯式搜查,直至上午村民陆续到田间地头开展劳作才结束。
2月23日畔崩段边境夜间也发生6名不法分子翻越阻拦网偷渡出境的突发事件,接到任务后我和队友立即前往协助处置,研究提出处置方案,做好边境一道网封堵和后续值守调整。守边不易,固边更难,虽是和平时期,边境线仍充满着各种急难险情,守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丝毫不能松懈。我们的边防线,也在不断斗争中更加坚固,我们身后有着强大的祖国,这也是我们敢于斗争的勇气和底线!
七、傣家寨子的“41户”
在社情民意调研中,我再次来到了美丽的芒令允井傣族村寨,依山傍水的村寨紧邻瑞丽江、畹町河及一条小河汇成的三江口,傣族竹楼虽已被新农村建设改造成了现代民居,但山青水秀,竹林深幽,让人有种纵情山水间,心游尘世外的感觉,这里居住着40户土生土长的傣家村民。这些傣族村民大部分只会讲傣语,有德宏州派出的两名同志陪同入户,让我心安不少,但还是闹出不少笑话。上午农忙时分,大部分农家只有老人在家,有户老奶奶很热情的欢迎我们到家里,给我们看墙上挂着的远嫁姑娘身穿傣族盛装出嫁的照片,

很想知道她在说些什么,是不是思念远方的女儿了呢!看看身旁两名德宏同事,结果我们大眼瞪小眼,他们居然也听不懂傣语,最终还是小组干部过来解了围,这家老人就医麻烦,身边亲人都不在……,我们一一做了登记和记录。来到另一户家里,除了一个老奶奶,还有个眼睛扑闪闪的小孙女在家,小女孩的眼睛像山间溪水一样清澈,我们连问带比划问问家里的困难情况,小姑娘都立刻翻译给她奶奶听,顿时我们都放松的笑了,现在再偏僻的少数民族寨子孩子都能上学,国家政策照耀边疆,真好!由于前期在芒令段山间修建二道隔离网也是我在负责监督,所以经常来这个寨子,跟村干部都很熟络,
加之这个寨子没有出现一例新冠病例,也没有一例“偷引带”问题,被省州市评为了“强边固防”示范村,我负责统筹队里打造的“强边固防”教育实践基地也坐落在该村,所以队领导们也跟村干部们开玩笑,老杜要做41户了,慢慢的我这个41户荣誉村民就“坐实”了,也很荣幸被村民们接纳啊!
若干年后,像允井这样的古老边疆少数民族村寨在党的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政策引领下,在勤劳淳朴的傣族群众耕耘下,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繁荣美好。
八、边关情节终释怀
瑞丽对于在昆明工作生活十几年的我来说,是另一个开始,他带给我守护的辛苦与快乐。边关情结,也是抛弃一切过往,重新开始的情结,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是一种自我救赎,一种重新的自我认知!限于篇幅,简单记录下瑞丽一年来的点滴,即将结束抗疫突击队的工作,不由得想,从小城的宁静回归大城的喧嚣,我们还能否坚守这份平凡中的宁静呢!

写于2022年7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