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感怀
文/满仓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
打小的时候,我就常听大人们叨咕,孔子是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被称为孔圣人。不过,在那特殊年代,孔子曾遭受到无情的批判,甚至唾骂他为“孔二扁头”。后来正本清源,为孔子恢复了名誉。批孔的年代过去了四十多年,我有幸到山东曲阜旅游,亲眼见证了孔子故乡的景物,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乘车来到孔子故乡的那一天,正是早春时节。路边的田垄泛着一层碧绿,冬小麦的身躯挺拔,闪烁着油彩,一副容光焕发的模样。当车将要驶进曲阜的时候,我向前方张望,但见那楼房林立,车水马龙,城镇虽然不大,却很热闹。拐过几道街市,我一眼就看见了孔府。这孔府占地很大,穿堂屋一个挨着一个,像是走进了迷魂阵。建筑风格非常独特,古香古色的样子,既有幽幽长廊,又有别致弄堂;既有孔家不同辈分的居室,又有丫鬟佣人的栖息之所。再看孔府正堂,古朴森严,酷似官府衙门。不错,由于历代王朝都尊孔崇孔,所以孔家一直世袭爵位。可能是沾了孔子的光了,无论改朝换代,还是官场险恶,都丝毫不影响孔家的政治前途。
(图片来源于网络)
离开了规模宏大的孔府,驱车来到了大名鼎鼎的孔庙。这庙的格局不是很大,估计占地不到一公顷。大成殿的建筑是传统的风格,无非是雕梁画柱,琉璃黄瓦,屋檐高翘,风铃唱响。殿堂里端坐着孔子塑像,这位至圣先师接受着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一副博学多才、居高临下的神采。孔庙的院落里长着千百年的松柏树,树干高大,胸围圆阔,因为树龄长远,树皮粗糙,呈现道道隆起;枝丫扭曲,叶片蓝绿,在和煦阳光照耀下,更显出英雄本色。除了树木以外,还有铺在地上的青砖,这砖是乌黑色的,不是平铺,而是侧立摆放着。经过游人们的多年践踏,青砖被磨掉了棱棱角角,地面变得凸凹不平,在砖与砖形成的缝隙里,长着青嫩的野草。在靠近庙墙的低洼之处,有少量的青苔。虽然孔庙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名扬四海。据说历代不少君王曾经来到这里朝拜过孔圣人,即使现在,海外侨胞回到祖国观光旅游,也不忘来此祭奠孔子的亡灵,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随同游人走进了神奇莫测的孔林。孔林是货真价实的的园林,占地面积约有百公顷左右。孔林孔林,顾名思义,无树不成林。园林内的树木郁郁葱葱,有的高大挺拔,威武不屈;有的树冠四扩,遮天蔽日。林下绿草芊芊,在春风的吹拂下,扭动着婀娜的腰肢,向游人行注目礼,昭示着中华神州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在园林深处,掩藏着孔家故人的坟冢。在入口之处,铺着整齐的石板甬道,两侧站立着守护石人。土坟的前面,大多矗立着石碑,上面刻写着碑文,记载着该人名讳和有关业绩,是孔子的多少代玄孙。茂密的树林,加上大片的坟茔,无疑会令人感到荒凉与恐惧。我站在坟地前沉思默想,假如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只有我一人在此,不把我这个胆小鬼吓死才怪呢!在游览孔林的间隙里,我听到一个奇怪的传说,虽然孔林的面积很大,树木很多,但是却看不见一只飞鸟和宿鸟。这是一个不解之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时间关系,我象征性地游完了偌大的孔家园林,踏上了回返的旅途。虽道是走马观花,然而曲阜的“三孔”即孔府、孔庙和孔林我都游过了,并且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肯定地说,我是抱着赎罪心理来的,还是抱着赎罪心理走的,假若孔子地下有灵,对我这个当年批孔的急先锋予以原谅的话,我会感到由衷的宽慰。在孔子肖像面前,我要深深地鞠躬,甚至长跪不起……
【作者简介】
刘亚学,长春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写作出版6部文学书籍,有文学作品自选集《金秋情》;游记散文集《梦境徜徉》;自传体散文集《天命者的白驹》;诗歌集《满仓金诗》;长篇小说《天下狼烟》《风雨彩虹》。在北方都市文化今日头条连载长篇小说《白老婆传奇》。创作、拍摄微电影《嘎嘎敏养兔沉浮录》,在优酷视频网上播出。此外,在省内外文学微刊发表作品二百余篇首。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



金牌主播朗诵热线:
传奇: 13436847700
智昊:13756148336
阿桂:13943822385
天乐:13991678287
(备注: 作者可以选择您自己喜欢的主播老师为您朗诵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