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国栋喜欢虎。虎,同福,自古就是辟邪镇妖护身的吉祥符。古代大户人家大堂正中都兴挂“虎”,四代同堂,虎虎有生气、有福气。
20世纪70年代初,舒国栋就开始在画案上涉虎。半个世纪走来,他究竟画了多少只虎,数也数不清。他的绘虎已成一绝,寥寥数笔就能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不怒自威。
舒国栋早年工作于南昌工艺美术厂,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名家冯杰先生。那时,美术厂主要承担着为国家出口创汇任务,彩蛋画虎是主要产品。一个彩蛋上要画两只老虎,一只站着,一只趴着,还要辅以山谷、林木等作背景。
为了提高画虎的技艺,舒国栋经常在中午吃过饭就跑到单位不远处的南昌八一公园去看老虎。停留在虎舍前,他盯着笼中虎,一边观察一边写生,并不时与饲养员交流,了解老虎的习性与特点。
彩蛋是以传统工笔重彩方式绘制,老虎身上的斑纹纤毫毕现、至精至微。经舒国栋之手创作的彩蛋,汇合在美术厂一批批工艺产品中,源源不断地为国家换回一笔笔外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艺美术厂出口创汇的项目逐渐被新的业态所取代,而舒国栋画虎的功夫和技艺并没有因此而荒废,相反却历久弥深。他融入时代元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转型,由过去画工艺小虎转向了画宣纸大虎。
当年在蛋壳上画虎,看似是“雕虫小技”,但因在弹丸之地进行创作,需要谨小慎微,舒国栋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功夫。而今在宣纸上画虎,他挥笔恣意洒脱、不受拘束、纵横奔放,三下五除二就将一只活脱脱的写意虎绘写出来。
当今画坛,画虎者甚多,而舒国栋笔下的老虎与众不同。他虽摒弃了那种虎啸震山河的张狂,抛却了张牙舞爪的凶狠,一反前人画虎所刻意强调和过度夸张的凶猛残暴,但笔下的虎却不失生气与威武。

山君图
化阳刚为阴柔、变金刚怒目为菩萨低眉,舒国栋以一种“百炼成钢化作绕指柔”的文人情怀将“虎”化为“福”,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人评说,将对“虎”的恐惧化作迎“福”的欢喜,应是舒国栋学贯中西、师古创新的一大成果。
“画画不重要,画得与别人不一样才重要。”舒国栋非常认同程十发先生说的这句话,并一直铭记在心。观赏舒国栋创作的虎画,你会发现细微之处有变化,不仅不雷同于他人,每幅作品之间也有差别。其画中的虎或躺或卧,或行或坐,或猛抬头,或低回首……憨态可掬,千姿百态,使人望之而心生欢喜。
满纸云烟惊风雨,丹青妙笔传精神。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再加上有着透彻的理论感悟,舒国栋画虎达到了物我两忘、超尘脱俗的境界。他说,自己画虎画气不画形,是虎不是虎、似虎又非虎,画的是虎的神情,传递的是虎的精神。虎魂藏其中,虎威露其形,自己主要是把真实的生命写意出来。
舒国栋创作的虎图,最大的一幅长达4米,画中的5只老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营造出“五福临门”的意境。海内外收藏家对他的作品格外看好,竞相收藏。
舒国栋说,作为一个画者,总是想着今天画什么、明天怎样画,而自己的理想也融在了一点一画中,而这一点一画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
舒国栋,1956年生。南昌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南昌书法院创作部主任、江西省侨联国际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南昌市青山湖区侨联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

作者:危春勇
责编:何金德
整理发布: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