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纺车
文/朱桂花
儿时的记忆,一切都是美好的。 那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爷爷奶奶,父母和弟兄姐妹。全家共住在一个大院中,正堂屋是厚砖房,东西屋是土坏房,整个院子坐落在村的中心位置。记得院中有一棵老石榴树,也被小时候的我们爬得光溜溜的。追赶小猪小羊的游戏已是家常便饭。满院乱跑的小猪和小羊踩坏了父母编织的蓝子,嗷嗷乱叫的声音加杂着童子的欢笑,惹怒了倔强的父亲,游戏结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我记忆更深的是家族的传统手艺,纺车与抽屉。 爱捣乱的我拉开母亲的抽屉后,精制的小手帕包着一张发黄的画像,也不知看了多少遍……问了多少遍?可母亲从不显烦,笑着告诉我说:“那是爷爷和奶奶。” 我又好奇的问?“怎不像” 母亲回答我:”那是他们年轻的样子。” 画像中,爷爷和奶奶端正的坐在编织的柳条椅子中,慈祥又和蔼。 我高兴的拿着画像问父亲:”怎么不挂出来。”父亲回答我:“墙已挂不上了,因为太潮湿了。” 我拿着画像,“爱不释手” 全家人都笑了,土坏的房屋中笑的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快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记得每到晚上,幼小的我坐在母亲的怀中,边玩耍边看母亲在纺线。小小的纺车在母亲的手中吃力的摇动着,时儿转动,时儿转起,我小心的拿起白棉花卷,递给母亲,几分钟工夫棉花卷变成了细细的白线条。 接着母亲在吃力的转动纺车后,棉花线又变成了又圆又尖的白线柱。真是太美了,一个个精制的白线柱,就这样的成了母亲的手工艺品 。不知到是什么时候,朦朦胧胧中鸡叫伴随着防车声,吵醒了我,这时我看到了用萝卜做成的油灯,微微的发着-点点亮光,照在了母亲那慈祥而又布满皱纹的脸上。这时小妹的哭闹声惊动了母亲,立时母亲赤着三寸金莲很吃力的站了起来,拿起拐杖慢慢的走到床前,轻轻的给小妹盖上棉被后,又艰难的回到了纺车的怀中。就这样,无数次的夜晚,坚强的母亲盘坐在纺车的怀中,直到黎明前的鸡叫。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和形势的变化,人民群众有了公社。我们村也成立了大队部,也有了新的干部,大村又分成了几个小连队。公社领导带领全公社的群众,来到我们村开发当地水自源,挖坑塘修水渠,目的是浇灌麦子和秋作物,达到每年高产稳产。记得很清楚,当时的住村工作组分批住家管饭,母亲用家少有的麦面和鸡产下的蛋招待客人,还用自己纺成的线用织布机织成布后,在做成鞋子和衣服棉被供大家穿用。
母亲用一双勤劳的双手纺织出了,世上最美的布衣图画。 常言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亲的一生是何等的艰难,又是何等的伟大,她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母亲的形像已刻在了我的骨子里,流在了血液里,至今我至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作者简介】朱桂花,笔名,相信真理 。河南许昌人,农民,与文字结下了良缘,闲时爱拍照,记录生活,愿做一位自由的供稿人。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



金牌主播朗诵热线:
传奇: 13436847700
智昊:13756148336
阿桂:13943822385
天乐:13991678287
(备注: 作者可以选择您自己喜欢的主播老师为您朗诵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