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谏”说开去
止 若
朱元璋称帝后,正欲册封百官时,却见在列的功臣名单上亲朋不少。都封吧,无功者受禄,怕群臣不服;不封吧,又碍于情面,有点儿过意不去。军师刘伯温见状,献怪画一幅:一绺绺乱发倒竖,各执乌纱一顶。元璋接过细细品味,忽然哈哈大笑道:“军师画中有话,乃苦口良药。真可谓人不可无师,无师则愚;国不可无贤,无贤则衰!”原来伯温“画中之话”乃“冠(官)多发(法)乱”之意,意在婉谏元璋万万不可“乱封官”。
作为封建皇朝军师刘伯温,对“封官”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真不愧为一名深识远虑之“臣”。由此联想到目前一些党政机关“乱提拔”“乱封官”的现象,真还让人有点儿杞人之忧。封官、提拔,事关民之祸福,国之盛衰。若弄得机构庞杂重叠,机关臃肿不堪,大小官员如云,势必造成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相互掣肘,以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财政入不敷出,群众负担加重,国家资金调度失控等等腐败现象。
在用人方面,我们从“德才兼备”“又红又专”都被老蒋搞派系好,再到具体的“四化标准”,其根本思想在于:一要德、能、勤、绩全面考察,任人唯贤;二要有利于精兵简政,提高效率,防止腐败。这是符合精简效能原则的好做法。但是,近几年这一精神在一些地方落实得不够好。天天喊“消肿”,上头消了脚下肿,前边消了后边肿,这里消了那里肿,肿得“机构庞杂,机关虚胖,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芝麻小县,“县长一个加强班”;有的“这局那办一大摊,具体事情没人干”;有的“部门副职配了四五个,括号正职占一半”。这虽不可与历史上的“冗官滥吏”相提并论,但其危害不可低估。
目下,中央强调要精减机构,转变职能,加强服务,但落实的情况却不尽人意。虽然制定了那么多的法,但在一些地方,却总是被这被那所替代。究其原因,与“到处都是官管的官、管官的官,办起事来官推官、官看官、官顾官”恐怕不无关联。
世上物以稀为贵,官场“冠”多“发”则乱,“一家子”刘伯温的一幅画,实为一条主政治国的箴言。至于“乱提拔”“乱封官”给民族精神带来消极影响,则是另一个重要话题。
(原载《陕西人大》1993年第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