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元咏蝉说诗文三篇

蝉生写意
二零一九年七月三十日
蝉者,乃一清疏纯净之物种。其身,仙风道骨。其神,清高雅韵。其声,知了。
究其身世,地下天上,扑朔迷离,始于黑暗压力,漫漫尘路,似无童稚之乐,道有青春之苦,别一番坎坷岁月。待炼就金甲铁足,应有几载功夫。为识日月雨露,得见葱茏世界,便艰辛凿道,从地下偊偊而上,于静无险处破土而出。然世事难料,旦逢不测,一命呜呼,甚是可叹。而幸存者即择路攀高,去尘了俗,卸去盔甲瓮靴,迎风展翼,霓裳靓衣,煞是精神。旋即,或结伴、或独处、或飞或攀、或栖枝、或合唱、或独声,无须管弦相伴,皆一往情深,高亢歌振,声扬寄远,餐风饮露,不奢不侈,不休不歇,似敬业尤嘉,也许知之来日并非方长,惜时惜缘,奋力拼搏以尽瘁。故得历代文人墨客青睐,更让世人觉无蝉鸣不为夏时,暑热而未闻蝉声似觉空矣。于是便有了“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白”,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等等等等的释怀诗句流传。
古语云:草木有知,蝉始鸣,半夏生。又道: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于是这先声夺人的领唱便引来了万声相竞、相和的天籁之音。这一韵三叠,高低分明,声声相接的乐章不分昼夜,不绝于耳……在酷热中似乎带来了丝丝的凉意,增添了少有的快感和童趣。悠长而无私的告白,又仿佛在说:知了风雨,知了雷电交加,知了云天草地,知了红瘦绿肥,知了小桥流水袅烟人家,知了盛叶落花,知了朝晖夕霞,知了秋风起时,知了有生世上只一夏……虽知之,便了之,足矣。依然的坚守、依然的高位痴唱,绿色有情,枝叶不弃,世俗不染,无牵无挂。然,时现螳螂不轨,但有黄雀护驾……一等的缘分,绿丛安家,无忧无怨,终极痴情的一夏。依然留后高下,再经风雨蹉跎,入土重生……代代繁华。
评曰:蝉,虽生不易,短暂而清辛,但鸣,留其声,因独特,留其名。人生一世,轰烈不一,但留其声难,留其名更难。故,知了是智慧,因随心性。了知是觉悟,悟道便是禅。

咏蝉说
二零二零年七月十四日
地下成长坎坷中,破土历险获重生。
于无声处卸盔甲,脱胎换骨展翅功。
先声夺人领夏唱,惜时不倦放歌声。
随处唱台无管弦,清音高远非籍风。
或聚或散无房舍,不离不弃绿丛行。
淡泊寡欲乐长吟,餐风饮露身家清。
人若参禅先悟蝉,知了二字莫言轻。
蝉声宛如禅韵曲,听与不听随心性。

颂蝉警语
二零二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不食人间烟火蝉,餐风饮露度时年。
一身薄衣惟家当,句句知了声高远。
提醒世人惜光阴,只争朝夕莫等闲。
今日之事今日了,明朝自有新事办。
知了应是警示语,多少不知在禅关。
参透蝉生清苦身,劝君珍惜每一天。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