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海拉尔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中俄蒙边境采风纪实
都玉秦
2020年,是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年份。2020年7月23日,开启“中俄蒙边境采风”之行。
经过3000公里的飞越,于当日下午抵达心仪已久的北国之城――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的海拉尔。
天似穹庐,风姿绰约,海拉尔独特的美,措手不及地冲击着我的视觉!
接机的好兄弟大鹏,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兴高采烈地带着我参观这座城市的两河圣山文化景区、成吉思汗广场、哈萨尔桥等,海拉尔市内多元文化的独特风韵一览无遗。
第二天一早,大鹏兄弟早早到酒店接我。按照采风行程,今天,我们会沿着额尔古纳河畔,穿越大兴安岭的白桦林、途经俄罗斯民族乡恩和,到达中俄边境小镇室韦。
海拉尔,坐望俄蒙,鸟瞰东北,1440平方公里的疆土上,草原、森林、湖泊、冰雪等自然景观和以民俗、历史、文化为人文主题的多样化发展业态,让它名符其实地成为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感谢大鹏!也许是他了解我对历史的爱好,上车,就说要给我一个惊喜。出得海拉尔城不远,大鹏开车一路绕行,把我带到了伊敏河与海拉尔河交汇的一处丘陵上,世界军事史上声名卓著的军事要塞遗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青少年时期从历史书中知道,早在清朝雍正年间,海拉尔已是一座清政府戍边的军事重镇。也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定后大清帝国北部的重要门户,为捍卫中俄边界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而今,在历史书中的臆想中踏上这块土地,悲喜交集的感触让心为之一沉。这处军事要塞,不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关东军所建、被日本人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14处要塞中最大的两处之一么?!
大鹏在停车,而我,却站在要塞遗址前发呆。抬头向坡顶望去,广场上,那三个人的雕像,是在欢呼胜利的姿势,是苏联红军、中国抗联战士和蒙军士兵,分别代表海拉尔抗战中三股重要的军事力量吧。山坡上,置放的坦克、装甲车,还有那攻城拔寨的战士,就是当年苏联红军、蒙军、中国抗联军人的造型和战场的还原吧。

提起“东方马其诺防线”,了解抗日战争的人都知道,“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将“满洲国”作为北上进攻苏联的重要战略基地,逐步形成对苏联进攻的战略态势,沿着中苏、中蒙边境修筑了17处军事要塞,其中海拉尔要塞是规模最大、最复杂、各种设施最齐全的要塞之一。
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设四个展厅,展出了抗战各个时期的文字资料100余万字,珍贵历史照片1000余张,地图39幅以及大量的战争实物。其中第三厅内所要走过的45级台阶,寓意为苏联红军和蒙古骑兵、东北抗日联军88旅全体官兵共同奋战,于1945年攻克海拉尔要塞,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艰苦历程。
然而,进入到要塞遗址深入地下18米的巷道,才会发现这处阴暗的地下竟然“别有洞天”。日本关东军海拉尔防区的指挥中心规模庞大、各种设施齐全。30余个钢筋混凝土明碉暗堡、各种炮阵地、永备火力点交叉齐备,被称为“地下城市”。走在要塞地下密密麻麻的巷道中,一件件,一桩桩的史实,会一下一下地敲打着你悲愤的心。这段血与火熔刻的历史,会触及着你敏感又脆弱的神经……
如此坚固的堡垒要塞,得要什么样的势力才能筑成?
1934年,日本关东军在海拉尔强征13万中国劳工,把大批劳工押到要塞修筑施工现场这座人间地狱修筑要塞。从墙上的浮雕可以看出当时劳工的劳动强度之大。劳工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吃的是高粱米稀饭和混合面饼子,喝的是生水,穿的是更生布或用水泥纸袋做的衣服。劳工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还要时常受日本监工的毒打,反抗者则绑上吊起示众,夏天让蚊虫叮咬,有的被日军放出的狼狗活活咬死。

翻阅海拉尔要塞的修建历史,日军的暴行惨不忍睹。更为悲惨的是完工后为了保密,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杀害,其中敖包山下的万人坑中,就有数以千记被铁丝洞穿肩胛骨的劳工遗骸,而解放后,当初幸存的劳工在全国仅仅只找到一个人!
滔滔的海拉尔河畔,藏在地下以13万中国劳工累累白骨筑成的坚固军事堡垒,却挡不住苏军的炮火,也没有阻挡侵华日军失败的结局,而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要塞成了日军侵华的罪证,万人坑的累累白骨,成了侵华日军永远抹不去的罪恶印记!
海拉尔要塞从1934年修建,到1937年末完工。日军自认为固若金汤,牢不可破,便不断挑起边境冲突。1939年5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中蒙边境发动了诺门罕战争。
展现在眼前的一幅诺门罕战争的半景画还原了当时战争的惨烈。日本关东军集中8万兵力、200门重炮向苏蒙军发动全线总攻。在7公里的战场上,600辆战车混战,炮声隆隆,火光腾起,烟柱冲天,草原抖动。大战历时135天,最终以日军惨败而告终。诺门罕战争期间,李兆麟将军领导抗日联军向日军频繁出击,有力支援了苏蒙军歼灭日军。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158万大军在苏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的指挥下,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总进攻,海拉尔要塞成为了主攻阵地。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在海拉尔要塞的日本关东军国境守备队依然负隅顽抗,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26日,日军才缴械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因为日军的垂死挣扎,整整推迟了11天,因此,海拉尔要塞也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战地”。

如今,战争的硝烟虽早已远去,但这段历史犹如翻滚的巨浪,激荡着人们的心灵。
海拉尔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中俄蒙三国人民从战争年代延续下了深厚的友谊。诺门罕战争结束后,蒙古人民共和国为纪念战争中牺牲的苏蒙军将士,在战地竖起了纪念碑,修建了烈士公墓。海拉尔要塞被攻破后,苏联红军在海拉尔建起了纪念碑和烈士陵园,永远不忘苏军烈士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
尔后,中国人民在此处建起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展现了中俄蒙三国人民抗击法西斯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艰苦历程,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从战争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新中国!
“今晚,头枕中俄边界,脚蹬额尔古纳河!飞越3000公里的坚持守望边境的星空,仍然不能辜负对祖国的热爱!极具异域风情的俄罗斯文化和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此交汇升华,感受海拉尔的文明脉络和文化传承!这一天,累着、痛着、感受着!”
好久不写日记了,而在2020年7月24日晚,于北国之北的海拉尔,我写下了这段日记。
写完这篇随笔,心情久不平静。我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