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晋州城
白 水
公交车行驶到横跨南江的晋州桥上,同行的老师说:“看,那就是晋州城,晋州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十月初在城前南江上举办流灯节,可漂亮了。”我向左前方望去,在从西向东缓缓流淌的南江北岸,一块兀然突起的山丘上,一座古城赫然呈现。面前是南江碧波,两边有道路,城里楼阁俨然,树木高耸,旗帜飘扬,非常醒目。远看城门高踞,檐角高扬,气势雄伟,里面一座古楼耸立在绿树之上,巍然壮观。还有几座小一些的古代建筑掩映树丛中,宁静幽深,隐约透出肃穆庄严的气氛。在蓝天白云下,明丽阳光里,群山怀抱中,晋州古城像一块美玉,使晋州市熠熠生辉,别有一番风致。
决定抽出时间,好好去游览一番。星期天吃过早饭,九点多,出庆尚大学校园,乘公交车到市里。学校位于晋州市南部边缘,再往南就是遍布茂林修竹的山区了。整个晋州市处于群山环绕的空地上,南江在城南迤逦流过,一些建筑沿两岸散落分布,除此之外便是一望无际的山峦。“韩国百分之七十的地方是山。”别人这样说。满山都是树木,葱茏翠绿,看不到一座童山秃岭。据说这是现任总统朴槿惠父亲朴正熙的功劳,在20世纪70年代,他号召植树造林,使满目疮痍的大地披上绿装。
二十分钟便过了南江,来到晋州市。街道两旁是各种店铺,和国内城市一样。现代商业文化无处不在,楼房、广告牌、时装模特等,热闹繁华。往左拐进胡同,清静了许多。大概时间还早,晋州城门前没几个人,门口摆着一张牌子,大概是免费的意思,几个人径直走进去。卖票的窗口前没有人,我走到旁边的门口,用英语说想买地图,工作人员马上给了我中文的晋州城宣传材料和英文的晋州市地图,还用英语抱歉说没有中文的晋州市地图。我问多少钱,她说是免费的。票价不高,成人一千韩币,约合人民币五块钱。如果是团体、学生等,票价还便宜,学生只需二百韩币,合人民币一元。一些旅游材料摆在外面,供游客任意取用。
这里是晋州城东门,门前一段上坡路,城墙厚重雄伟,上面的门楼飞檐开张,雕梁画栋,旗帜飘扬,更显壮丽。屋檐下面一块巨大匾额,上书三个古朴的隶体汉字“矗石门”。旗帜颜色各异,大小不一,有的上面写着汉字“令”,让人意识到这是一座军事要塞,不由严肃紧张起来。
来到里面,到处整洁干净,草坪碧绿,树木茂盛,路面上一尘不染,角落里也看不到什么杂物。有的墙根处或石块旁长着青苔,让人感觉轻松安静。南边城墙下是南江流水,头顶上是幽深的蓝天,飘着几朵白云,不由忘记了城外的喧嚣繁华。
走不远来到最大建筑——矗石楼跟前。和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差不多,四围的柱子架起飞檐斗拱的大屋顶,栏杆围绕,游人可以凭栏远眺。屋檐下装饰各种彩绘图案,富丽辉煌。木地板架空约两米高,更显雄伟气派。从北面台阶上去,脱了鞋,来到里面。已有一些人,有的看风景,有的聊天,有的或坐或躺在休息。中国人没有这样脱鞋的习惯,也没有这样舒适、自在、亲切的感觉了。我先看四周的风景,南面尤其视野开阔,江水蜿蜒流去,如绸带飘曳,对面小山上的树木正渐露秋日的斑斓,远山连绵起伏,与天空融为一体。楼内屋檐下悬挂一些牌匾,多是汉语诗,也有韩文的,大都歌咏形胜,感慨历史,抒发怀抱。觉得有点累了,坐下来休息,斜倚在栏杆上。
看宣传材料,矗石楼是“晋州的象征,岭南第一名胜。战时是将军们指挥士兵的指挥所,平时是书生们吟诗作画的风雅之地。自高丽高宗28年(1241)创建以来,重新修建数次。矗石楼曾在壬辰倭乱时被烧毁,于光海君410年(1618)重建,更显雄壮,1948年被指定为国宝。但是,在1950年6.25动乱时再次被烧毁。现在的楼台是1960年由晋州古迹保存会用市民的捐款而重建的。正面五间,侧面四间,八字形屋顶的楼台。矗石楼的名字源于江中的石头高耸而得名,也叫南将台或状元楼。”历史不能忘记,这座城是历史的见证,所以被精心建筑、保护。在这里休闲娱乐,也凭吊、沉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历史烽火不断,人间何时才成真正的桃花源?几对年轻夫妇带孩子来到里面,小孩子才三四岁,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在地板上爬来爬去,追逐嬉戏,引得人们都欢喜赞叹,笑个不停,也和孩子似的。
离开矗石楼,走到旁边一个小房子前。这是“义妓祠”,里面有一尊年轻女子塑像,这是“为了缅怀壬辰倭乱(1593)时,抱着倭将投江殉国的义妓论介的忠魂而建立的祠堂。该祠于英祖16年(1740)由庆尚右兵士南德夏创建。现在的义妓祠是义妓彰烈会用市民的捐款而重建的。”
我想沿城墙边的道路绕城走一圈,看沿途古迹,和城内外的景致。各处都插着鲜艳的旗帜,给古朴幽静的晋州古城增添亮丽,各处都有用钢筋做骨架,外面用绢帛似的材料做成的人像。许多,路边、草地上、树丛中有,特别是城墙上,隔几步就一个,是许多士兵列队警戒,保卫晋州城。制作精致,衣着各异,容貌不同,有的持枪,有的挎刀,有的举叉,有的持弓,表情严肃,如临大敌。宽敞的地方还有骑马的将军、搬运物品的农夫,准备饮食的妇女等,一派忙碌的场面。心情变得紧张起来,这里可不只是消闲游玩的地方,人喊马嘶,调兵遣将,众志成城,正舍生忘死,抵抗大敌入侵。
向城外望去,风光如画。南江静静流淌,波光粼粼,几只白色水鸟翩翩飞翔。城墙下水边也有一些士兵、村民、歌女、学生、甚至和尚尼姑的形象,和城里的一样。过几天就是流灯节了,到时这些人像里的电灯亮起来,色彩鲜明,活灵活现,倒映水中,非常漂亮。这些是流灯节上的灯,也是当年战斗的参加者,保家卫国的英雄烈士。人们把他们再现出来,让他们肃立在这里,照亮夜空,照亮人们的心灵,去瞻仰、崇敬与怀念。继续往前走,几门古代的“铳筒”,正虎视眈眈地对着南江,上面铸有汉字,“天字铳筒”“地字铳筒”“玄字铳筒”,大概是依据中国《千字文》的顺序。
来到晋州城西部,一条岔路通到城的中部,看英文路标知道是有一座晋州博物馆,于是去看看。了解晋州,知道历史。在里面待了两个多小时,理解更多晋州城的意义。宣传材料上说:“宣祖25年(1592)10月,金时敏将军率领3800名士兵和城民,同心协力击退两万多名倭寇,这便是著名的壬辰倭乱三大捷之一的晋州城大捷。然而,第二年6月,十万倭寇再来侵略时,七万民众和官兵奋勇抗战,结果却不幸遭遇全部殉国的悲运。”馆内各种陈列品展示晋州的历史文化,尤其是那场悲惨壮烈的保卫战。说明文字提到明朝派兵参战,帮助抗倭。有一个房间还利用投影来演示那场战争,我没去看,因为那一件件展品更真实,有更丰富的信息,沉重的分量。
从博物馆出来,继续沿既定路线参观。西南角有一座护国寺,“创建于高丽时代,称为内城寺。到了壬辰倭乱时期,成为僧兵的主要根据地。为了缅怀在第二次晋州城战斗中殉国的僧兵们的忠魂,改名护国寺并重新修建。”寺门在高高的台阶上面,规模不大但庄重威严。门内两壁有四大天王像,勇猛威武。寺内清幽宁静,几株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阳光照耀的地方更显明亮。正对大门的是大雄殿,里面佛像庄严。一口大钟悬在旁边亭子里,上面铸满文字。两边还有供奉佛像的配殿,洁白的蜡烛在案上静静燃烧,橘黄的火焰散发光辉、温暖。不由地小心谨慎,虔诚恭敬。
西端有一座彰烈祠堂,“为了奉拜壬辰倭乱时,癸巳年(1593)第二次晋州城战斗中殉节的将领牌位,于宣祖40年(1607)年建立了赐额祠堂。”西北角有一座炮楼,“是防守晋州城的炮台阵地。宣祖40年(1607)在晋州城内外设置了几座炮楼,但在1969年复原晋州城时,象征性地只复原了1座。”再往东是北将台,形制和矗石楼一样,只是规模小了许多。“位于内城北端最高点,不仅可以指挥城外悬崖下边的军队,还能指挥在城内外布阵的军队。”北将台东边就到了晋州城北门——拱北门,“‘拱’表示拱手恭敬的意思,‘北’是象征王者居住的北斗的意思。”
拱北门有通往正南的大道,向里望去,游人熙熙攘攘,很热闹。顺这条道路向城中走。没几步看到金时敏将军铜像,“高7米,面积255平方米。为了继承发扬忠武公金时敏将军的护国精神而建立的晋州城守护像。于2000年1月1日揭幕。”高高的台基上,金时敏将军一身戎装,顶盔掼甲,表情凝重严肃。左手扶腰间佩剑,右手抬起下指,在调兵遣将。塑像右边有一段上坡路,通向“岭南布政司门楼”。路两边排列众多生龙活虎的士兵,许多鲜艳旗帜,阵势威严。
忽听前面“咚咚咚”敲鼓声,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原来是三位“古代将士”走过来,一人扮军官,络腮胡子,腰挎宝剑,仿佛哪一个塑像活了似的。一人扮随从士兵,手持长枪,跟在身后。还有一名鼓手,正敲鼓喝道。有人跑上前去和他们合影,“将士们”积极配合,大家都兴高采烈。军官还喜欢逗弄小孩子,开玩笑,蹲下身和孩子合影,其乐融融。
时候不早了,往东门走。路边有一片台阶通到一个小高岗上。旁边牌子上写着“壬辰大捷癸巳殉义坛”,“为了颂扬壬辰年(1592)壬辰倭乱三大捷之一的晋州大捷,以及慰藉癸巳年(1593)殉国的七万民众和官军的忠魂,同时也是为了破除国家动乱的局面,于1987年修建了此坛。”想上去看看,发现台阶上摆着一块木牌,上面是韩、日、英文,其中有“虔敬”字样,心情沉重起来。只因好奇便到上面去,是不合适的。静静站一会儿,越来越感觉庄严肃穆。那些官兵、民众、武器、旗帜,一时在眼前浮现,恍然若梦。
旁边还有金时敏将军战功碑、矗石旌忠坛碑、护国之钟等,没有再去看。日已偏西,身心疲惫,慢慢走出城来。外面是另一个世界,到处明丽、轻快,楼房、商店、行人、汽车等。从呐喊厮杀的古战场,来到了文明昌盛的现实中。
慢慢走,看看风景,喘口气,缓一缓心情。不知为什么,惊魂未定似的。来到晋州大桥附近,定定神,再回头端详晋州城,像一块美玉,一颗明珠,流水滋润、青山呵护、楼房簇拥。想象那场战争,十万倭寇入侵,七万军民殉国。可这只是一个长不足千米,宽仅三四百米的小城,南江上该如何挤满战船,城里城外如何杀成一团,喊声震天,如何血流遍地,染红了南江?因此才有这照彻天地的流灯和焰火啊。
“日本这么好侵略别的国家,怎么回事?真是太可恶了。”一位韩国同事说。怎么这样?许多人都思考,我留意各种文献资料,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等各方面来思考。有的认为日本有“岛国意识”,觉得立脚不稳,生存空间狭小,所以有一种要不断向外拓展的焦虑。看过日本人拍的名为《日本沉没》的电影,讲地壳变动,日本列岛下沉,日本人不得不转移到其他国家。这表明日本人的潜意识?在电影《山本五十六》中,日本人把他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服从国家的意志而违心地发动战争,偷袭珍珠港,后来乘飞机去视察部队,被美军战机击落丧命。“使日本能够生存下”,“履行职责”,“奋战到底”,似乎这样就找到了发动战争的借口,就免去了战争的罪责。那么,将来的日本可能再次丧心病狂,铤而走险,发动战争。但日本至今并未深刻反省,不承认战争罪行,还不是正常的心态、正常的国家。中国老百姓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论语》中讲“听其言而观其行”,要提高警惕,谨防日本再走上战争的道路。
与日本这种外向的心态相反,中国从明朝早期郑和下西洋之后,似乎失去对外部世界的兴趣,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一直到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开始艰苦卓绝的现代化历程。中国必须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眼光高远,胸襟博大,才能永葆活力,繁荣富强。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经验,有广博深厚的文化修养,应该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巨大成就是有力的证明,未来更会证明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日本人走向世界,对外扩张侵略,给邻国带来深重灾难;欧洲人用坚船利炮给世界带来资本主义和《圣经》,也书写了一段野蛮和血腥的历史。中国人带给世界的会是什么?据说郑和下西洋时,庞大船队带的是丝绸、陶瓷等“宝物”。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人带给世界 “made in China”的产品,随着孔子学院不断在海外落成,中国教师在世界各地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我想教师们更要向“至圣先师”孔子学习,教授“仁”的思想,让人们都向往和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亲如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现在世界已经成了“地球村”,人们必须要像一家人一样,没有歧视、欺压和战争。“让世界充满爱”,这是一首中文歌曲的名字,表达人类的心声,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深厚的内心修养和不懈的奋斗实践,具有“仁者爱人”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要做好准备,给世界带来和平、和谐与繁荣。
看宣传材料上流灯节夜景,一片璀璨辉煌。流灯节上还放焰火,无数礼花在夜空绽放,绚丽夺目,倒映水面,那该是怎样美丽的人间天上。这激动人心的焰火,代表文明昌盛的现代生活,也代表不能忘记的历史岁月,代表那些忠勇刚烈的英雄魂魄。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在《国殇》中歌颂为国捐躯的将士:“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忽然想到了威海的刘公岛。同样是军事要塞,同样有不能忘记的历史,大清帝国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刘公岛比晋州城要大很多,景致更美丽,一望无际的大海更波澜壮阔。如果在刘公岛海面点亮灯笼,施放焰火,会更加璀璨夺目、瑰丽神奇?转念一想,这两个地方又很不同。因为刘公岛地方太大?海洋太宽广?波涛太汹涌?北洋水师太威武?中国近代历史太沉痛?所以没有了放焰火的心情?算起来,今年是韩国壬辰倭乱420周年,而明年是中日甲午海战120周年,
历史不能忘记。再过几天,晋州城前的南江水面上有流灯节。到时一定来看,看灯火通明,梦幻般的世界。
作者简介: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