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汉· 暖男 ——罗允锡
前两年,有一天心血来潮,我用笔名巴雨加上罗允锡、李克莉夫妇的名字,给我们仨起了个网名“巴罗莉”。
我和克莉同校,她是66届初三的,毕业分配时没有好去处,她没跟着分配,把户口迁到了甘肃天水大哥那。我们68届初一分配时,学校一再动员上山下乡,她从天水迁了户口,1969年4月和我们一块儿到吉林扶余插队,我俩分在一个集体户才认识。
到屯子里不长时间,有一天下地回来,克莉坐在门槛上边歇着边说了一句特经典的话:“我就不信毛主席不管我。”
“扎根农村一辈子”,时代的精神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没想到大我二岁的克莉在不堪繁重的农活之时,倔强地喊出了不屈的期盼。
克莉出身工人,1970年4月第一批被抽调到七0油田(吉林油田前身),参加石油大会战,分在总机厂。
又熬过了一年半,其间经历过几次抽调,1971年10月,我终于也被抽调到油田,和克莉同在松花江北岸不同的单位,我俩时常见面。

油田成立勘探指挥部,克莉被调到新立勘探指挥部。她来信说交了男朋友,我不放心,从八家子坐公共汽车到扶余县里,再坐船过江,然后再坐一段火车,下了车又走了8里地,才到了新立指挥部。
我认识了克莉的男友罗允锡。半个世纪以来,我们成了“老铁”。
罗允锡是上海68届高一学生。上海老三届毕业去向是“一片红”,或插队落户、或黑龙江军垦、云南、江西等地方。家里四个孩子,他是老大,为了让弟弟们留下,他去了吉林双辽县向阳公社向阳大队。
在集体户里,罗允锡是老大哥,他吃苦耐劳,样样活都干在前面。他被评选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集体户成了双辽县知青的优秀典型,报纸登载过他们的事迹:《向阳村里的向阳花》。
下乡后的第一个冬天,罗允锡没有回上海,坚持留在农村干革命,并入了团。1970年4月,油田抽调知青,他第一批到了油田。分在供应十八连,住席掤子,木板通铺,条件非常艰苦。

罗允锡是班长,领着一班人炒沙子。供不应求,他们就想办法,在河边上把沙子摊开来晒,然后再炒,再晒再炒,提高了生产速度。
他出差了,宿舍的玻璃坏了,同宿舍的人用他的军大衣堵窗户,他回来后毫无怨言。上海家里寄来的挂面、糖果饼干等食物也被扫荡一空,他仍然没有埋怨。
1973年,勘探指挥部在前郭成立。寒冷的冬天,罗允锡和同事一块儿锯木头,打算生炉子取暖。头一次用电锯,他拿着木头推上去,只觉得手指疼,摘了手套一看,手指断得就连着一点儿皮了。他捏上断指,赶到油田医院。其后,克莉坚持陪他回上海治疗。手指是接上了,但却是弯的。
1974年10月,罗允锡李克莉新婚回到北京。我约上一个朋友陪他们去颐和园。船在铜牛那停靠,罗允锡、克莉、我的朋友先后下到船里,我最后。罗允锡站起来伸手想接我一把,不料重心移动,船离开河岸。“英雄救美”未成,我和罗允锡扑通扑通双双落水。我俩扒着船帮爬上去,在昆明湖上飘了好久,才把衣服吹干。那次伴婚游玩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他们刚成家的时候,住在当地农民家的出租房里。一天来了一对要饭的父女,罗允锡把兜里的3毛6都掏给了他们。克莉问他咱们花什么?他说这不该发工资了嘛。
宽厚,善良,加上骨子里的热情,不仅让克莉托付了一生,我也跟着沾光。
每年回北京探亲,我事先给克莉打电话,罗允锡会找好单位的车在江南前郭等着,把我送到火车站。我在前郭站是中途上车,得冲上车去抢座。我哪冲得过疯抢的人群,更拉不下脸来挨个问人找座。我打怵的事全被罗允锡包了。我爸来看我,睡了一宿潮湿的宿舍,腰不能动了。怎么送爸去火车站回北京啊?还是罗允锡救了我的急,他带着一辆测井车开到我们采油队,接上我们父女过江。赶不上当天的火车,我们挤在他家土炕上。

我们下乡的生产队农闲时,队长想给生产队挣点儿钱,让罗允锡帮忙给马车找点儿活干。队长在他家落脚,他在外面一通忙活,帮着找到了拉脚的活。
1975年,他们的女儿出生。因为勘探单位野外作业,且流动性大,1979年他们将女儿的户口落在上海,孩子在奶奶身边长大。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
他在党支部负责宣传工作。有一次更换黑板报,同事都下班了,他还继续干着。负责锁大门的同事锁上门也走了。克莉在家左等右等不见人,最后问到锁门的人:罗允锡下班了吗?锁门的人才猛然想起来,罗允锡还在办公室。赶紧去给开大门,只见他还专心地画着呢。
他们的儿子12岁时,按知青政策户口落到了北京,寄宿在一位不相识的老奶奶家。孩子崇敬警察,想考警校。正好单位安排他到南方疗养。他去疗养地点了个卯,赶到北京帮儿子备考。没地方,父子俩在景山公园里找个地准备功课。儿子如愿考上警校,工作后二次荣立三等功。
罗允锡李克莉两人经常北京上海两地跑。我心疼地说,你们的钱都花在铁路上了吧。罗允锡工作出色,是把好手,曾是吉林油田第一批工会代表,并荣获油田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0年6月,油田实施减员增效,30年工龄、副处级以下的全部退养。罗允锡退养后,与1998年退休的克莉定居上海。他们工资不高,凡遇捐款,毫不犹豫。已经47年党龄的他,热情参加社区活动,甘当志愿者,释放着热能。
罗允锡在家绝对是个暖男。他们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相处和谐。凡家务活他都抢着干,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我去过他们东北的家、上海的家,看着他辛勤忙碌的样子,常常感叹克莉命真好。

罗允锡是北京知青的编外人员。我们集体户聚会,只要他俩在北京,一定双双赴约。2019年扶余知青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罗允锡陪着克莉专程来京参加。户里的同学都说罗允锡更像是东北人,豪爽!他笑着说:在东北32年,哪能不像。
2020年,新冠肆虐,我和朋友创作了抗疫歌曲《光辉旗帜》,需要请异地歌友录唱后合成。我向罗允锡求援,他立刻马上恳请朋友为抗疫录唱。二天功夫,就给我传来歌友录制的音频。北京、上海、福建、香港四地歌友合成的《光辉旗帜》为鼓舞抗疫将士传唱着。

罗允锡,铁汉暖男。古道热肠。家国情怀。
谭芯芯2022年7月15日

作者简介
谭芯芯, 1952年生于北京。曾为上山下乡知青、石油工人、国家公务员。发表作品有散文、诗歌、论文、人物传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