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向仁德恒为贵
【《子罕第九》内容提要】本篇中心是通过集中记述孔子的生活态度,进一步阐发其思想观念,可以说是对前半部《论语》思想内容的梳理和进一步发挥。所谓生活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涵,包括生活观念、行为表现及其对待具体事物的态度等等,集中反映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

【原文9•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好”是喜爱、追求的意思;“色”并非专指女色,这是一个借贷用法,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言,是指人的嗜好、欲望,包括性欲、情欲、物欲等一切精神的和物质的欲望。孔子的这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还没有见到象好色那样追求学问道德的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没有见到”并不是没有。一个人如果有“好德如好色”般的心志,那他就会在仁道的修养上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真君子,成就自己的道德人格。
这就是说,修身,首先要确立人生的方向,树立追求的目标,解决好做什么人、走什么路的问题,这是君子修身的前提。
确立了人生的方向,树立了追求的目标,能不能始终不渝地走下去,实现自己的志向,关键就在一个“恒”字,所以,紧接着就录入了孔子的这样一段话:
【原文9•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篑”土筐。“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就是“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却没有完成”的意思。为什么只差一筐土了而要终止呢?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想提土了才终止的!这就是“止,吾止也”的意思。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即:“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了一筐土,这时继续下去,(最终堆成高山),那是我们自己要继续(才完成)的。”

这一章给我们阐述了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道理。孔子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成败,内因是决定因素。一个人,能不能在自己确立的道路上走下去并最终取得成果,完成一项使命或者干成一番事业,最主要的还是看他有没有恒心和毅力,能不能战胜自身的弱点。有的人天资很是聪明,少年时也很有壮志,也取得过一些令人赞叹甚至惊叹的成绩,但却会被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吓倒,缺乏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导致半途而废!也有的人经受不住金钱美色和名利地位的诱惑,抑制不住自己贪欲的弱点,最后不是被美色俘虏,就是被金钱财富和名利地位绊倒,功亏一篑!近年来,那些落马的贪官污吏,平心而论,其中大多数最初都是很有抱负志向的,也是很有才干的,而且也确实干出过不小的政绩,否则,是难以被提携到显要位置担当重任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正处于政治生命的青春期,有着无限美好的政治前途,但却因生活腐化脱落而落马,有的甚至会被载入史册而遗臭万年!那个因与少女偷情而被媒体曝光不雅照片的重庆高官雷政福就是其中典型一例!所以,所谓的修养,其实就是征服自己——征服自己的弱点,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品格端正、意志顽强,能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人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能够经受住欲望的考验,确实是很不容易的,此所谓,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有位哲人说过,征服自己被征服天下难!但是,只有能征服自己的人最终才可以征服天下。我们看汉刘邦,本是好色之徒,无赖之流,趁秦末的农民暴动起家,与项羽在楚怀王面前相约先攻克秦都咸阳者为王。他攻克了咸阳,但他心里更清楚自己的实力难敌项羽,因此,他战胜了自己贪恋好色的本性,将秦宫的一切“女色无所动、财物无所劫”,“恭恭敬敬”原封不动地等待项王接管,所以才有了“鸿门宴”这出戏。历史的结果是这位昔日的无赖,成就了一代天子的梦想!
所以,“修养”是一门学问。孔子是现实主义者,他认为食、色是人之本性,人有嗜好并一定就是坏事,好的嗜好反倒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源动力。他告诫弟子,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都取决于自己。一个真正的志士,首先要培养对仁道的爱好,在个人修养上,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不能有半点松懈,要勇往直前,永不停止。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接着就给我们举了一个勤奋好学、不断进步的榜样:
【原文9•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孔子说,在他的弟子中,能够毫不懈怠地按照他的教导去的,只有颜回一个。紧接着又对其他弟子说:
【原文9•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对其评价很高,只可惜活了32岁就不幸早逝了。所以,在谈到颜回时,孔子总是感到很伤感,很惋惜,时常对弟子说,很可惜颜回这样的人才了!我只看到他不断地追求进步,没有发现他有一时一刻懈怠过。“止”停止的意思,这里当停止不前、懈怠的意思讲。他希望所有弟子能向颜回学习,象颜回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勤奋敬业,不断进步,永不懈怠。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史永峰,笔名冷梦良。陕西省孔子研究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宝鸡孔子学堂客座讲师、宝鸡市孔子研究会副秘书长,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讲师团讲师,陕西省作协会员丶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部长、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著作《论语通俗解读》分别被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图书馆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