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支钢笔》
作者:王余昌
2018年3月28日,二十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骨回到了祖国。
挺拔的礼兵,怀抱着用国旗覆盖着的棺椁缓缓走下飞机的舷梯。
在其中的一具棺椁旁边,放着一支锈蚀斑驳的钢笔。
我知道那笔尖一定依然闪耀着光泽,就像当年妈妈送给我时的那样。
那是1950年一个深秋的夜晚,我行将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成为一名光荣的随军记者。
离家的最后一刻,妈妈将那支钢笔放到我的手里,妈妈说:
“这是你爸留下来的,带着它,去记下,去记下你在前线的每一天”
我就怀揣着那支钢笔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眼前是血雨腥风,身后却是万家灯火!
我永远记得那位战友临终前说的话,他说:
“等以后日子过好了,那时的人还会不会,会不会记得我们?”
这话深深扎痛着我的心,他就这样走了,而我却只能紧握着那支钢笔。
我要用那支钢笔记下这些,多记下些,再多记下些!
我用那支钢笔,记下了汉江边那五十个日日夜夜;

我用那支钢笔,记下了上甘岭的血肉拼搏;
我用那支钢笔,记下了邱少云在浓烟烈火中如凤凰涅槃;
我用那支钢笔,记下了黄继光他高喊着“为了祖国!”
我想告诉人们:为什么我们的战士用胸膛去堵敌人的枪眼?
敌人的坦克是怎样碾碎了我们战士们的骨骼?
我想告诉人们:我们不能后退,因为身后头就是咱们的国、就是咱们的家!
我还想告诉人们:落后就得挨打,落后就得血流成河!
这是197653位烈士的忠魂在呐喊一一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你要强大,你要强大!”
寒来暑往,那支遗落在战场上的钢笔已被荒草掩没。
冬去春来,我的尸骨亮起了闪烁的磷火。
那是我想家,我是在用生命之光照亮我梦中的家乡!
我知道,也许我的姓名已经无人知晓,可是在炎黄子孙的家谱里面永远有我!今天,就在今天,祖国接我们回家!
回家,回家,回家,我要用那支钢笔写一封信给妈妈,告诉她:我的灵魂从此不在异乡飘泊!
我要用那支钢笔画出满天的彩霞,那是祖国披在我身上五星红旗的颜色!
妈妈,今天的你已不再有悲伤,不再有饥饿,不再有屈辱,不再有战火;今天的你让世界瞩目;今天的你如一轮红日喷薄!
妈妈,我的前世用那支钢笔记下的都是你的苦难,而我的今生要用那支钢笔描绘出你的盛世欢歌!
此生无悔入华夏,我爱你,中国!
王余昌,1950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委员。从事表演艺术40多年,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文化大奖。在当年的首届全国小品大赛中,曾经一举夺得编剧、导演等3个大奖曾在多部话剧及影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塑造出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并多次获国家及省内大奖,多年的演出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作出许多文学作品,由其创作并演出的大型叙事组诗《红色记忆》,被誉为近年中国诗歌的一个收获。王老师的叙事诗以个性化的视角切入了现代中国革命历史的某些细节深处,其中饱含正义、善良、牺牲和尊严的诗意片段,铸造成多姿多彩、浑然天成的叙事体乐章,带给观众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的震颤。

若兰,龙羽朗诵艺术团团员。2022年在全民K歌365工会举办的“郭曰方作品朗诵大赛”中,获“金牌诵将”奖。喜欢阅读, 热爱朗诵。在学习朗诵的路上,始终遵循“源于心,始于念,动于情,发于言,止于心”的朗诵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