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以忘怀的战斗故事(1~3)
作者:杨广东
难以忘怀的战斗故事
作者:杨广东
序言
父亲辞世二十余载,每年只要我回到家乡,第二天我准会来到父亲的墓碑前,为父亲摆上鲜花,敬上父亲爱喝的酒,表达我对父亲的哀思。
很早我就一直想为父亲写点文字,却一直不曾动手。我知道这是因为对父亲的感情太深,自已的文化水平实在有限,以至于怕写不好,不敢下笔。今年又是我兼任辽河油田欢采厂关工委“五老”工作的第二十个年头。学校放假,社区校外辅导站开班。厂关工委正确指导,社区细心安排,学生们的假期生活丰富多彩,但为青少年传承红色精神的教育课是必不可少的。灵感一动,八一建军节将至,就给学生们讲讲我在童年时父亲讲给我的一个又一个没有经过虚构的鲜活而真实的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故事吧。由此才促成了我的这篇拙文,也圆了我很久以来的念想。
1.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杨乃杰,一九二五年出生,黑龙江省肇源人。1946年3月家乡解放后,他于1947年9月离开母亲和新婚不久的妻子,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步入了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第19师的行列。后来于1948年11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0师。父亲的人生中,这段军旅生涯,是他一辈子最自豪的事情。那刻骨铭心的国恨家仇,那腥风雪雨不堪回首的岁月,他实在是忘不了啊!因此我童年时,每到八一建军节这天,父亲总会把我们姐妹几人召集在一起来品读他妥善珍藏的多枚军功章、纪念章、奖励证书以及数张泛黄的老照片,然后就给我们讲他亲历解放战争的一些往事。
听父亲说,他们130师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部队,素以作风顽强,作战勇猛,长于爆破,敢打硬仗和能攻善守著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钢铁长城的缩彰,也是我军坚不可摧的象征,是共和国的自豪和骄傲。父亲亲历了辽沈、平津、淮海、海南岛等四大战役,在多次的反击战、阻击队中他多次受伤,又多次爬起,英勇顽强,表现神勇,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本人荣获过三次大功,五次小功的光荣称号,并曾两次受到军首长的亲自接见和授勋。他身上残留的几处弹片的痕迹一直伴随着他终老。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多年,但我仍对父亲的战斗故事耳熟能详。仍然记得父亲所在的第390团二营机炮连这个浴血奋战的英雄集体;仍然记得为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官兵们;仍然记得父亲教唱的多首革命歌曲……

2. 南山外围战
父亲讲,1948年国共三大战役拉开序幕,辽沈战役的主战场就在锦州,10月7日到10月15日,辽沈战役第一阶段。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第四野战军主力部队对据守辽宁锦州南山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因锦州是辽西走廊的重要节点,南山是守卫锦州的巨大屏障。所以说,它是在东北的其中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是辽沈战役的一个组成部份。父亲他们390团的参战人员这次是执行打外围的任务,就是清扫錦州外围的国民党军的据点。一声令下,战斗的号角在锦州的南山下响起,顿时是炮声隆隆,硝烟滚滚……父亲部队的上千门大炮齐轰锦州,声音震耳欲聋;国民党负隅顽抗,火力也十分凶猛。父亲和战友们炸碉堡,破障碍,越城墙、炸桥梁,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战斗十分惨烈!战役期间的某日,父亲的部队正与国民党兵顽强拼杀时,猛然间看到自已的枪管已打红,不能再用了,这可怎么办?!情况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希望岀现了!父亲说,他突然看到身旁有一个受伤的国民党兵,手里握着枪,走起路来跌跌撞撞,说时迟,那时快,父亲迅速地夺过这个国民党兵手里的枪,继续与顽敌们死磕下去!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他的许多战友也在这次惨烈的大决战中中弹牺性了。历经数小时的激战,参战人员先后击退国民党军数十次的反扑,130师最终攻占了锦州南山,将猎猎的军旗插向了敌人的阵地

3. 四十二枚金镏子
解放 军夺取南山后,部队临时休息。父亲就想利用这暂短的时间把这支夺来的枪维护一下,以备再战。此时父亲看到枪托的抵肩处有两个小洞,据经验分析,此处一定是专门存放保养枪支清洁工具的小小“仓库”(也就叫,附件筒)。父亲果然就从这个小洞中拿出了机油、毛刷等维护工具,这时他感到里面还有东西没有拿岀来,他又将手指伸到小洞的最底处,竟然掏岀了三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小纸团。这是啥呢?父亲打开纸团后,呈现他面前的却是四十二枚金光闪闪的金镏子。(现在人们叫它金戒指)哇!震惊!这里竟然还藏着这么多宝贝啊!此时,父亲没有多想,迅速地将纸包包好,把这四十二枚金镏子如数上交给部队首长。记得多年前我和父亲还提起过此事,我说:“爸,黄金这么贵重,你当时怎么没想着给将来的子女留几个呢?做为纪念多好。”可我清淅地记得父亲当时一脸严肃地对我们说:“我们解放军有铁的纪律,一切缴获要归功”。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一想起此事来,我心中十分敬佩父亲。他对家国的炽热胸怀和对党的耿耿忠心是永远值得我们子女学习的。他虽然没给我们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后来听父亲说,他们攻克锦州共用31个小时,共歼敌10余万人,牺牲在疆场的解放军指战员也何止成千上万啊!他还告诉我们,由于他在南山的战斗中机智神勇,敢于拼杀,战绩显赫,荣立了“英勇果敢”大功的殊荣,也是他所在团唯一一个受到军首长亲自接见和授勋的。
战爭年代九死一生,父亲是战争的幸存者。今天当我们回忆起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片断,当我们缅怀那些名垂青史的解放战争英雄,殊不知还有多少悲壮的史实已不为人知,有多少中华儿女的英雄事迹被淹没在累累白骨之中!父亲的部队在占领锦州南山阵地后,革命洪流摧枯拉朽,解放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缕曙光在锦州的南山升起。
岁月暗谈了刀光剑影,南山远去了鼓角争鸣!今天的南山全称为“南山生态运动公园”,是锦州市民的休闲中心,也是国人旅游的好去处。虽然古战场遗迹犹存,但金戈铁马已被轻歌曼舞取代。
同学们, 作家阿托尔斯泰在他的《苦难的历程》中写道:“岁月会消失,战争会停息,革命也会沉寂下去。”是的。革命,不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吗?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多年,但我仍对父亲的战斗故事耳熟能详。仍然记得父亲所在的第390团二营机炮连这个浴血奋战的英雄集体;仍然记得为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官兵们;仍然记得父亲教唱的多首革命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