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铁裕,笔名:一荒玄,云南昭通人。
自由撰稿人,系《散文阅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等多家平台的特邀作家。
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作家驿站》、《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中国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湖南写作》等刊物、报纸上发表作品。累计在各文学平台上发表过各类作品四千多篇(首)。
现居云南昭通。

马致远(元)
苍凉马致远
作者:铁裕 - 云南昭通
烟雨红尘,虽优美,但却会落得人生一苍凉;
苦涩尝尽,一场秋,只可惜灵魂在暮色下悄然游荡;
多少离愁,怅寂寥,那匆匆的过客何处去寻仙境与梦荒;
青山衰老,人亦老,只见那四野苍茫处留得一片寂静与空旷。
“枯树老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越调天净沙.秋思》的小令,成了许多古今文人骚客的意境、情调。不知有多少人放浪在外,一任痴情如注,一任时光沧桑。
这是一种潇洒、苍凉的意境,这是一种悲哀、落寞的情调。其实,这是那个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马致远的情调,这也是一种缱绻陌上秋风紧,枯木夕阳落山哀的情调。

你看,在暮色苍茫中,马致远骑着一匹瘦马漂泊在天涯。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一股苍凉的气息。而他的形象,又凝聚着中国古代那些落魄、失意、孤独的文人骚客的气质。人生在世,有多少人都是在大半旅途中,独守种一种情怀。哪怕是在落魄、失意,或是喧嚣里,也保持着沉默。只因为他们不羡世间繁华,只愿漂泊流浪;不羡功名利禄,只愿看一路花开花落;不羡美味佳肴,只守孤独与苍凉。
宁静的秋天已到来,伴着缠绵的秋雨飘扬;
飘零的落叶在纷飞,悲凉里竟然有静雅婉约的诗行;
恬静之中自有冰心,那柔和的月光挥洒在幽静的大地之上;
生命也是苍凉的啊,真不知有多少人在苍凉里能踏出繁华的盛况。
只因为穷困、潦倒;只因为失意、落魄;只因为惆怅、彷徨。因而,那些浪迹天涯的人啊,才会无奈,甚至绝望。
有多少人不是满腔的热情吗?他们怎知世界是如此苍凉;
有多少人不是以慈悲为怀吗?他们怎知在这世间难以推销善良;
有多少人不是盼修成正果吗?他们怎知人生有时竟然也会如此的荒唐;
有多少人不是幸福和美满吗?他们怎知繁华过后竟然又会演绎出人生的惆怅。
于是,一个个都登高遥望,想等待美好的时光。可是,仿佛苍天就是这么无情,一个个只能鬓先秋,泪空流。陈子昂不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吗?陆游不是“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吗?辛弃疾不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吗?
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情此景,仿佛是一幅年代久远,已经发黄、发霉,却又透着幽幽古意的水墨画。那画面虽然古老、泛黄,甚至有些破损,却仍具有一种天然颓废之美,有一种空灵、清淡之中的生命绝唱。

马致远苍凉吗?在苍茫暮色中,马致远仿佛就是那长长的枯藤,苍劲的老树,啼鸣的昏鸦;仿佛就是孤独的小桥,悠悠流淌的河水,三三两两的人家;他还是幽静的古道,呼啸的西风,溜达的瘦马;他更是漠漠的苍天,飞逝的流云,西坠的夕阳。
人生有时苍凉,但岁月可以延长;
梦想是繁华的,但有失意伤感生命的悲壮;
莫要轻言亘古,风雨难洗心灵之痛人世之沧桑;
一路虽然坎坷,但一定要在困苦艰难之中学会坚强。
马致远流落在天涯,断肠在天涯,马致远何尝不是天涯?
苍凉的马致远,马致远太苍凉。
在那个时代,不知有多少人咀嚼着失魂、落魄;
咀嚼着孤独、寂寞;咀嚼着无奈、忧伤。
一首小令成就了马致远,马致远成了一手小令。
这首小令逼真、开阔;
这首小令悠远、深邃;
这首小令辽阔、空旷。
红尘陌上,看不见的是清秋梦;
细数流年,说不清的是繁华散尽醉一场;
悲欢离合,躲不过的竟然是那份执念与离殇;
月圆月缺,猜不透的是那风华过后青丝化作秋霜。

这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怀与苦楚,这是大自然的景色与人的情愫相融洽的一幅古典风景图。虽然有些古老,但依然漂亮。
夕阳西下,只见那条天涯之路,竟是那样的崎岖、坎坷、漫长。秋风萧杀,尘灰滚滚;幽径无人,孤雁远去;黄尘卷起,四野苍凉。
不知有多少人,都想着朝马致远的路走去,或是在他栖息的地方站着,让疲惫的灵魂稍作休息。从苦闷的心灵中诠释出那人世间的酸涩苦辣的滋味,无限难爵的惆怅。
世态沧桑,路途漫漫。往事虽越了千百年的时光,但那条天涯路上,仿佛还在走着马致远。
天涯路上,花独自开,藤兀自长;
天涯路上,路途坎坷,秋水涌涌漾漾;
天涯路上,蝶语悠悠,承载着多少文人骚客的念想;
天涯路上,长河落日,有人在草木摇落时还在读着马致远的苍凉。
2022年7月30日

人物介绍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雨巷文学
责任编辑:陈继业
2022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