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7月5日上午,凤凰诗歌村黄桃示范基地及诗歌客栈揭牌仪式在张家界龙跃村隆重举行,获圆满成功。凤凰诗歌村这一文化品牌立意于文化扶贫、文化兴村,共建百家诗意文化名村。落户张家界这片神奇土地,以山水育诗意,以诗歌兴农村,两看相宜之间,更有相得益彰之妙。

正值雨季,当天清晨,武陵山脉山岚缭绕,澧水河滨水雾朦胧,倒像是有雨的先兆。然随着晨曦一缕一缕的来,阳光一丝一丝地开,愈近开幕时间,天气愈加晴明。到了上午9点,天空湛蓝,佛架山上熠熠生辉,满山青翠欲滴。

随着悠扬的音乐响起,大会在慈利县政协副主席姜志平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中拉开了序幕。黄桃基地负责人向化丽女士向嘉宾汇报了基地的基本情况及创业的艰辛与成就。诗村总策划人、创建人,国家一级作家杨拓夫诗人发表了别开生面的演讲。拓夫诗人说:我常常想起艾青老师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人们一直在说诗与远方,也一直在追寻远方,这些年我们越走远越远,越走越飘,甚至飘到外国去了,自己许多好的文化丟失了,文化离曾经的母土也越来越远了,我们丟失了太多宝贵的东西,孩子们分不清韭菜和麦子,也辨不清哪是公鸡哪是母鸡。因此必须把优秀的文化送到那里去,让最基层的人民能够享受到好的文化。让优秀的文化重回村庄,重归母土,于是,我想到了诗与村庄,开始了行走村庄,诗写村庄;把我对村庄的感怀用诗的语言表达,又献给村庄。”


石门、慈利、桑植三县是贺龙、任弼时当年创下的革命根据地,一支支红军队伍从这里开始长征,这里有数千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让老区人民感受诗歌文化,拓夫诗人怀着艺术奉献老区人民的情怀开始了诗意之旅。三年前,他把凤凰诗歌村的牌子挂到了常德的峡峪河村,今天又挂到了张家界的龙跃村。在偏远的山村搭建这样一个艺术平台,为的是让这里的人,这里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学习、交友平台,让都市文人有一个服务于民的好地方。

还记得六年前,这里还不过仅有两棵黄桃树苗,几经分家,如今已经发展成山山岭岭的黄桃林。这里春天是桃花的世界,花香漫溢,夏日是人间的蟠桃园,硕果累累。看花的人来、采摘的人来了、写诗的人来了、画画的人来了。龙跃村有了桃花之美,有了桃子的收获,有了自己致富之道,村民不出门,有了自己的印钞机。

讲到这片桃林,就必须提到陈凤娥女士。这里产的桃清脆可口、余香绵绵,有一种独特的口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其缘由既得益于这里不打农药,土地含硒丰富,加之天生长寿水浇灌带来的天赋异禀,更离不开陈凤娥女士多年不离不弃的辛勤付出。这些年陈凤娥女士为了这一片黄桃,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终于培育出了一流品相、出众营养的“凤娥黄桃”。

陈大姐不仅是种桃能手,更是热爱文化,有情怀。她热爱文化,渴望文化能带给她新的动力,给这片土地赋予新的魅力。她在拓夫诗人指导下办起了湖南首家诗歌客栈,每一个小包房墙上,每一个住宿房间及走廊都有诗画,楼上可诵诗、写诗、绘画,给留守儿童一个特别的空间、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城里的孩子可以学习耕种、养殖,认识一草一木,嗅到泥土的香味、野花的馥郁。留守老人也可以在客栈吟诵歌唱、健身养生,生活不再孤单。诗歌客栈让岔溪村一下子变得有了诗的品位,让学生有了一个好去处。

在凤凰诗歌村,我们将诗情与画意交融,既播种文化、又挖掘文化,以期凤凰诗歌村成为弘扬文化的载体:
一是传统文化。凤凰诗歌村特别注重挖掘和发扬农村的传统技艺,在建第一所诗歌客栈的时候,请了一位姓王的漆匠,他用毛笔把拓夫老师的诗写在墙上,又画上不同风景,来到这里的人都啧啧称赞。近几年我们在农村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艺术人才,也为乡村文化振兴作了贡献。更重要的是让农村的传统技艺,传统文化得以弘扬。
二是诗歌文化。今天有了一家诗歌客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将来有十家、百家诗歌客栈在杨柳铺乡出现。同时可以接待上千人的师生、游客,让这里成为一个研学旅行的好基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体验和学习,在此养生,呼吸新鲜的空气,吃环保的饭菜,学到城里学不到的东西,也让广大文人墨客创作出更多新鲜营养的好作品。
三是生态文化。天鹅山上有天鹅抱蛋的传说,天鹅山下是十八罗汉山,对面是佛架山,中间的山谷有龙水穿过,依次有道林村、龙跃村、岔溪村,我们要让这片有佛有道的山水再不受侵害,山水常青,百花常开。为了保证人们吃上生态的食品,陈凤娥的儿子办起了生态养鸡场,把鸡养在林间,吃的是虫子、百草和玉米,鸡肉鸡蛋的味道都是记忆中的好味道,更有利于健康。所有蔬菜都是自己传统耕种,施的是农家肥,不打农药。让人吃得放心,城里人经过这里都要带一点回家。
凤凰诗歌村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落成之日,诸多领导、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既赏诗歌,又话将来。

罗建平,周泽灯,盛晟等多位老师朗诵了杨拓夫老师的作品。为了凤凰诗歌村黄桃示范基地及客栈落地张家界,杨老师多次深入这片山水踏看、调研,并写了下许多美妙的诗篇。日后,将有更多的文人来到这里采风、创作,也将为偏远山村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健康台姚伟台长在揭牌仪式上说,他参加过无数次这样的会,但没有一次让他这样感动,他在这里看到了不一样的人和事,这里的文化扶贫让乡村振兴可持续性,让人真正看到了希望,这样的好典型及经验应该好好总结,推广。
中国文艺家理事会理事长宋国宏先生说:“拓夫兄是凤凰诗歌村的创始人,一个清澈的诗人,干净的文字让天地生辉。”宋国宏先生也是一位纯粹的诗人,在北京直接支持和参与了凤凰诗歌村的创办,参与了首家诗村的授牌仪式。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为凤凰诗歌村的发展、壮大而助力,无私地全身心地支持文化扶贫工作。

北京大学老校长、世界化学学会主席周其凤院士一直全力支持这项文化扶贫、文化兴村工作,为诗村题字、打气。几年来,正是他们的一直默默关注与支持,加之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凤凰诗歌村才得以健康的发展。
原宁夏新华社、香港新华社老社长,原上海合作组织上海负责人及多位北京文化名流的参与,并就凤凰诗歌村及诗歌客栈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各位老专家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
这次活动也受到张家界市县乡三级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大力支持。市文联现任主席覃文乐先生到会祝贺并为乡村文化扶贫工作加油打气,出谋划策。原主席刘晓平及杨次洪秘书长到会,并与专家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就国际旅游诗歌大会与凤凰诗歌村联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了宝贵意见。慈利县政协主席覃业成全程参与,并对本次活动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让各方面工作得以有序进行。慈利县文联主席朱常青及慈利县作协的领导全程参与了揭牌仪式,并就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及乡村文化建设进行了讨论。杨柳铺乡党委书记金海峰、乡长曾凡银多次深入龙跃村、岔溪村了解情况,调研相关工作,落实具体细节,确保授牌工作万无一失。曾乡长更是亲自主持了本次授牌大会,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如我们的初衷,亦如大家的期许,凤凰诗歌村的建成,就承载了以文化人的使命。让基层的人民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挖掘弘扬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的文化为基层人民服务,这是凤凰诗歌村的两个基本理念。有了凤凰诗歌村及诗歌客栈,这里的留守儿童将有许多机会与大师交流,听大师讲学。杨柳铺乡有一大批执着创业,又热爱文化的人,他们热爱生活,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随着凤凰诗歌村及诗歌客栈的落地,更给与他们发展文化产业的良机。相信不久的未来,这里一定会展现异样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有位84岁的李大爷,多年前他就发展果业,带头做村里的产业,而今依然痴心不改,到处奔走,说服大家一齐发展。那天,拓夫老师听说有个山洞,就要村民带路去看看。李大爷听说后,赶来陪同,大家不放心,怕他摔跤。可他比年轻人还精神,健步如飞,硬是陪着大家把山洞考察完。李大爷是一位有思想,有精神的先进农民代表,在村里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张家界的山是奇特的、独一无二的,而从那份奇特延伸下来的东岳观、杨柳铺也独具不一样的灵气,有着不一般的人民。好的文化遇上这样的山水,还有李大爷、陈大姐这样的群众,就一定能深深地扎下根,让老区人民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享受到文化的能量,进而获得真正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