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进城(短篇小说)
诗人:超然
文学总监:阿紫
总编:凝香玫瑰

(1)
咚咚咚,咚!咚,咚咚!……
正在看晚间“新闻联播”的张锋,听到有人敲门,便一步并作两步走地走到正屋前门跟前开了门,惊奇地发现敲他门要见他的竟然是多年未曾谋面的王琦!他很有礼貌地说:噢,是王琦叔!快,快进门,屋里坐!
你一个人在家,其他人呢?
其他人到沟口,溜马路看夜景去了。
那你咋没去呢?
我有个爱好,那就是坚持每天傍晚看“新闻联播”。
好!那咱俩先把新闻节目看完,然后我有要紧事跟你商量!
好!那你等一会儿再说!
就这样,俩人把“新闻联播”看完后,张锋关掉了电视机,高兴地说:好了,不看电视了!你有事说事吧!
是关于孩子上学读书的事。
听说,你大儿子正上高中,小儿子在上初中。
是的!王宏今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没考上,准备收暑假后再补习应考,而王宁正好上高一。
看来,王叔命好后继有人啊!
紧接着,王琦谈到向张锋借钱供孩子继续上学的事,却被张锋婉言拒绝。不过,张锋给他提供了一个“长久之计”的建议:王叔,你供教几个孩子上学读书确实不容易。据说,你借钱把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可能再借也不好借。今个不是我冷酷无情不借给你钱,因为我在想,即使我借给你些钱,恐怕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我建议你们夫妻二人,走出咱这个穷山沟,到京城做生意或打工去,吃点苦受点罪,从根本从长远上解决两个孩子上学的用钱问题!
好!你说的有道理!我回去跟你姨商量一下再做决定!
二人言罢,张锋把王琦送出家门。
走在路上,王琦心想:人家张锋现在是人民教师,能赚钱了;也曾是村子里第一个读书成才的大学生……不过,当年他也是通过补习才考上师范学院的!后来村里的学生家长,都鼓励自己的孩子要向他学习,刻苦读书,立志成才,结果又出了两名大学生——王成和王锋。既然人家家长都能把自己的孩子供教成大学生,那我王琦今后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自己的两个孩子考上大学,闯出一片新天地,让我这个贫困家庭从根本上彻底摆脱贫困!
妻子李梅正在家等他,心里说:咋搞的?怎么还没回来?
就在李梅正在心里念叨着他的时候,他也不打招呼就走进家门,把李梅吓了一跳。于是,两人又开始继续讨论白天的话题——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上学的用钱问题?

(2)
王琦夫妇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女孩王云不怎么爱读书,没读完小学就辍学了,其实她是甘愿给两个哥哥上学让路,希望父母能把钱花在他俩身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孩子们上小学上初中,夫妻俩还觉得花费压力不大,能承受得起——只要把责任田种好,凭粜粮赚点钱就可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但到了九十年代,单从大儿子上高中这三年来说,明显感到在经济方面确实是入不敷出,每当孩子开学报到时都要从亲戚或朋友那借些钱。
如今,大儿子王宏高考落榜后还要补习应考,二儿子王宁也要上高中,那上学花费就更大了。
另外,前多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光凭种黄豆粜黄豆也能给孩子把学费钱攒够,而近几年风不调来雨不顺,地上不长黄豆了(只长茎叶不结豆角),麦子也长的个矮亩产品又低。因此,村里的年轻人甚至中年人都放弃种庄稼了,都进城打工或做生意赚钱去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昨晚睡觉前,夫妻二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分析了一下眼前农村的现实状况,最终达成共识:立足长远,面对现实,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上学的用钱问题,不能再向亲朋好友借钱了,而必须靠自己进城打工或做生意赚钱!

(3)
夫妻二人刚进城,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吃和住的问题。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怎么解决呢?
住倒容易,因为正值溽热难耐的伏天,白天做装卸工或拾破烂挣钱,到了晚上随便找上一个僻静的地方,铺盖卷一展就可凑合一宿。而吃饭呢?
正在王琦愁眉苦脸的时候,李梅开导他说:以我看,吃饭也好办——每天到饭点时间,咱俩到大饭店去,给人家收拾个餐桌呀拖个地板呀,求得饭店老板和有关工作人员的同情与理解;如果发现餐桌上有吃客剩下的饭菜,那咱俩就可把它端到一边吃。
王琦很无奈地说:好!暂时先按你说的办!
他俩很幸运,结果吃饭问题暂且如愿以偿。
几天过后,王琦凭做装卸工赚了一千多块钱,李梅走街串巷拾破烂卖破烂也赚了二三百块钱。
有钱好办事。一天晚上,夫妻俩刚躺下准备睡觉时,李梅又拉开了话题:今天我在附近一个巷子里拾破烂时,发现有一个浮桥的过道咱俩可以长期住,因为那过道有个桥墩、下边是个比较大的平台。
好,那明天早上一大早咱就把铺盖行李搬过去。一旦有了比较好的住处,咱再买些灶具自己还能做饭吃。
从此,从具备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而言,夫妻二人总算解决了他们的吃饭和住宿问题。

(4)
当天晚上,夫妻二人住在了浮桥过道一桥墩下的平台上,觉得这个地方确实不错——阴凉干燥也不潮,无人干扰很清静。其实,人只要有一席之地,住有所居,也就心满意足了。
第二天,他们又到超市买了一些灶具,譬如,锅碗瓢盆、小案板、小水桶,等等,然后回到浮桥过道住地。王琦又从附近一建筑工地上搬了10多页闲置的砖,搭建了个简易锅灶,后来还买了些米面油盐浆醋菜、拾掇了些柴火……就这样,提前做好了做饭的一切准备。
既然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解决了吃和住的问题,那下一步就要想方设法挣钱。其实在京城赚钱最快的差使就是:男人下苦力做装卸工,女人进舞厅配男人跳黑灯舞。这两种赚钱方式,他俩也是心知肚明的。

(5)
王琦继续做他的装卸工,而李梅想进舞厅一探究竟。
这一天上午,天高云淡,烈日炙烤,而舞厅里有大空调,比较凉爽。李梅瞒着丈夫偷偷摸摸地窜进京城中心靠南边巷子里一个名叫“随缘”的歌舞厅。
舞厅里人山人海,灯红酒绿,溢彩流光。一对对俊男靓女,在舞池里手挽手、迈开步,翩翩起舞……当灯光由亮变暗以至熄火的过程中,他们竟然放下手臂相互拥抱在一起……紧接着,舞池变的漆黑一团,只能隐隐约约看见有人影在晃悠,原来屋顶周边墙上还有忽明忽暗的横条彩灯。
第一次来到舞厅的李梅,坐在舞池旁一个单人沙发上,看了大约四五十分钟后就明白了这里的一切。于是,她马上起身,扫兴地走出舞厅。她边走边在心里说:凡是到舞厅跳黑灯舞的女人,都不是好女人!搂搂抱抱、亲亲热热的,真丢人!
大概这就是乡下女人跟城里女人的区别吧!人家城里女人,不管是有工作的还是没工作的,有空了几乎十有八九都会到舞厅跳黑灯舞,赚些零花钱,有时运气好了还能邂逅有情人潇洒走一回……而乡下女人却嫌以那样的方式赚钱太丢人。
走出舞厅的李梅,准备继续走街串巷拾破烂。她走着,走着,突然感觉到脚下有什么东西把自己绊了一下。低头一看,发现是一个装着什么东西的“塑料袋”。她从脚下拾起来打开一看,又发现袋子里装有一位陌生老女人的身份证、银行卡,还有现金六百多块钱,以及一些早餐饼干与面包。于是,她既惊又喜,在心里说:今天不拾破烂了,买些好菜回到住地提前做饭炒菜给丈夫吃……

(6)
李梅回到住处,把饭菜做好后拨通了丈夫的电话说:王琦,我把饭做好了,请你回来跟我一起吃饭!另外,我今个还有喜事给你说!
啥喜事?快告诉我!
这事不宜在电话里说,还是见了面再说吧!
好,那我马上回来!反正这会儿也没活干闲着!
不到抽两支烟的工夫,王琦回到了“桥墩下”。李梅和他一边吃饭一边谈起了今天上午拾到一个“塑料袋”的事……
王琦听罢,语重心长地说:赶快吃饭,吃完饭咱俩一起到附近的派出所报案,还能落个“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美名,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李梅生气地说:我一没偷,二没抢,是捡来的,怕什么?
王琦说:你要知道那位老女人丢失了这么贵重的东西,心里能不着急?再说,咱人穷志不穷,别人的钱财要不得!
李梅终于清醒过来了,她说:我从前经常给你说,做人要做好人,做事要做好事,怎么一遇到该做好人好事的时候自己就糊涂了?
只要你醒悟了就好!
吃过饭,说完话,夫妻二人去当地派出所把“塑料袋”交给正在上班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作了个简单的笔录,并让捡袋人李梅签名、按手印、留下手机号码……

(7)
第二天上午,李梅正在大街一旁的垃圾桶里捡破烂,突然感到衣服口袋里的手机在振动。掏出来一看,是个未接电话。她又拨回去,对方首先说话:𠰻,你是李梅吗?
是的,是的!我是李梅!
我是那位丢了“塑料袋”的女人的儿子,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已于昨天下午五点钟把那个袋子送到了我母亲手中,里边的东西很齐全无差错。特别感谢你,你是个好人!
不用谢!那是我应该做的!
据派出所人说,你夫妻俩在京城捡破烂卖钱供孩子上学读书?
是的!是这样的!两个孩子正在念高中,花费大!没办法,我夫妻俩只好进城想办法赚钱呀!
那你现在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吗?
我总想有个稳定的住处和稳定的活干,也不想让丈夫经常下苦力做装卸工!
好!我明白了!我想办法帮帮你!请你在三天以内注意接听我的电话!
好!谢谢你,谢谢你!我夫妻俩恐怕遇到贵人了!
不客气!相互帮助、彼此成全,把爱传递、让心快乐!
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

(8)
果真到了第三天上午,李梅又接到了那位老女人的儿子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我已跟我所在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沟通商量好了,让你们夫妻俩到西门外一个名叫“宜居小区”的门房定居下来还能定期上班赚钱——让你丈夫做这个小区的门卫,月薪三千元;让你做这个小区的清洁工,负责打扫社区院内的环境卫生,月薪一千五百元。
李梅在通话过程中当机立断,明确表示愿意接受他的安排和帮抚,并高兴地说:我替我丈夫对你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天下午,王琦夫妇俩就顾了辆昌河车,把他们在“桥墩下”所放的铺盖卷和其它日常生活用品用具全部搬运到“宜居小区”门口。第二天,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始正式上班……
从此,夫妻俩再也不愁吃不愁住了,再也不过以往令人忐忑不安的流浪生活了。夫妻双方每月所挣的钱,除了日常花销外还能积攒两千元,作为孩子以后上大学应急备用。

(9)
年关即至,接连下了几场大雪。可谓雪皑皑,雾茫茫。
中小学业已放寒假。一天下午,在家闲居的乡村教师张锋,突然想起他的王琦叔,不知他夫妻俩进城后混的咋样?
他正在心中念叨他的王琦叔,而王琦的大儿子王宏闯进了他的家门。两人寒暄几句后,张锋说让他给王琦叔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他拨通电话后说:𠰻,王琦叔,我是张锋!屈指一算,你夫妻俩进城已经四五个月了,不知你们在京城混的咋样?
混的不错!有贵人帮抚!如今不愁吃不愁住,也不愁没事干赚不来钱!
好!那我祝贺你!哎,这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你准备在城里过还是回家过?
我准备让娃他妈在年前回一趟老家,见一下几个孩子,把他们过年的事安排好,返回京城时再顺便去你家,见你一面谈谈,因为你也是我们的贵人呀!
好!你夫妻二人在外多保重!咱有机会见了面再谝!
好!你在见到我那两个儿子的时候,请多指教!
好!一定,一定!再见!
通完电话,王宏给他张锋哥比较详细地汇报了他父母在京城的现状……
张锋得知后,不无感慨地说:穷人头上有晴天!好人有好报!凡是积德行善的人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为你能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高兴!
其实,锋哥,你也是个好人啊!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言罢,两人又开始相互探讨和交流有关补习应考的问题……

(10)
一晃,三年过去了。
孩子们都按父母预先设定的路子走,而且初见成效。王宏正在京城的师范学院上大学;王宁正在高中补习应考;王云找到了称心如意的伴侣,准备等两个哥哥大学毕业以后再结婚成家——之前她跟她男朋友谈恋爱时私下约定,让她婆家要资助她两个哥哥上学读书,直到他们考上大学并从大学毕业,不然她就不领结婚证不结婚。
王琦夫妻二人继续在京城做他俩钟情的门卫和清洁工,继续赚钱支撑两个儿子上学读书、成长成才乃至成家立业……他俩似乎已经看到了他们这个贫困家庭翘首以待的美好未来。于是,他俩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在心里说:还是儿女孝顺争气!还是苍天有眼,岁月不负苦心人啊!
写于2022年8月初
(大约6千字)

作者简介:
郝文鹏,笔名网名“超然”,男,生于1959年10月14日,陕西省蓝田县九间房镇桐花沟村人。初中语文教师,中文大专学历,教龄36年,其中兼职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近20年。
从上学读书到教书育人再到退休闲居在家,一直以来爱好文学与写作近50年,其中真正进入创作状态的仅有10多年。
作品涉及到诗词歌赋、散文、杂文、随笔,以及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集结出版的著作是综合文集《文苑撷趣》(2014年西安出版社出版),其中有部分作品曾发表在纸刊《蓝田文学》《镐京文化》《陕西文学界》《延河》等。
近几年活跃在网络文学平台,创作并发表了近百万字的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现为“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会员、文学理事、编委会总顾问,“华夏文学艺术网”编委会名誉总顾问、总编审(名家.金榜头条新编社现代诗诗社社长),“华夏精短文学学会”认证会员及其北京分会文学顾问,《中外经典文学艺术》和“华夏精短文学学会”签约作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曾有四首诗即《为新时代的领路人而歌》《巾帼才女堪礼赞》《悟道“阿富汗局势突变”》《但愿世界充满爱》,依次荣获2021年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全球中华杯冠军”、“全球名家名人星光榜冠军”、“时光文学名家名人星光榜冠军”、“全球华语杯冠军”;散文《怀念母亲》,荣获“全球中华诗圣杯杰出文学奖”;中篇小说《舞出人生》,在《西北.大秦文学》微刊分10多次连载;歌词《东方有一条龙》和《这就是咱俩理想的爱恋》,被音乐人制作成歌曲,在五大歌网发行。
最高荣誉称号:被“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授予“五大院士文化大使”、“2022年文学榜样人物”,被《中外经典文学艺术》授予“新世纪二十年最具影响力中华精英诗人”,被“北京精短文学”授予“2021年度文学价值贡献者”,被“中国燕京文艺”授予“2021年度文化艺术首席精英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