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姜太公一钓千古铭
文/ 苑 枫 诵/枫韵
要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那真的是千古一绝。远自商周流传至今,可谓是口口相传,妇孺皆知。是传奇中的传奇,故事中的故事,神话中的神话。即使在神话故事中,也堪称绝妙。这里不必再浪费口舌,繁冗赘述,单看他垂钓的妙趣:不在鱼,而在奇……于是赞颂之词千古不衰,尤其是文人墨客,诗词大家,世代以来,但凡琢弄几句垂钓文字的,也多半赞咏有嘉。不妨摘其一二,以供欣赏回味,这看似有点掠美之嫌,实无抄赘炒作之意,唯给“铭”字作注脚而已。熟知最早一点的,当然要数《诗经·大雅·大明》(节录第八段)。

如: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尚父者,太公也。写牧野之战,即武王伐纣,周灭殷,攻陷朝歌最后一战的气势,“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系指文王得太公,朝政情状之盛,气势之大,战果辉煌,朝政清明。实乃颂赞太公。
六朝·周·庾信《文王见吕尚赞》诗:
言归养老,垂钓西川。岸上磐石,溪唯小船。
风云未感,意气怡然。有此相望,于兹几年。
这首诗尤见一个“垂钓”,一个“相望”。真乃情之所至,势必依然。
时至唐朝诗人辈出,诗作喷涌频现,咏太公垂钓的大作名句也屡见不鲜。诸如:
房玄龄《玄云》:周文猎渭滨,遂载吕望归。
符合如影响,先天天不违。
诗人盛赞周文王载尚父之归,乃天意所为,不可违拗。仅用20个字,极其简约地概括了文王得太公的故事。

王勃:《三月曲水宴·末段》
付岩来筑处,磻溪入钓前。
日斜真趣远,幽思梦凉蝉。
这四句分明是意在追溯太公入钓之前的情境,以此引起后世读者回味人生变数,“凉蝉三月鸣”的大道理。足见人生不馁吧。
罗隐的诗《题磻溪垂钓图》: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这也就是直言吕尚垂钓的与众不同,在于“直钩钓国”,非同凡夫俗子的垂钓。传奇色彩,溢于言表。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就说: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个典故:一是像太公一样,闲来垂钓而得重用,二是伊尹入商之前的梦,寄希望于浪漫之词。那《行路难》的“难”,或许就变成了“易”。
徐夤《寄天台陈希畋》
阴山冰冻尝迎夏,蛰户云雷只待春。
吕望岂嫌垂钓老,西施不恨浣纱贫。
坐为羽猎车中相,飞作君王掌上身。
拍手相思惟大笑,我曹宁比等闲人。
诗中既有吕望,诸葛,又有西施、赵飞燕。于是如等闲者的作者,只有与友人拍手大笑而已。这妙用典章与铭记不言而喻了。

白居易《垂钓》诗:
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偶持一竿竹,悬钓至其旁。
微风吹钓丝,袅袅十尺长。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
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无私俩不得,但弄秋水光。
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
这岂不就是钓鱼不在鱼,亦不在权的忘情心态。诗中直至太公情调,太公心里,鱼人两忘的高尚情怀吗?
崔道融《钓鱼》
闲钓江鱼不钓名,瓦瓯斟酒暮山青。
醉头倒向芦花里,却笑无端狂客行。
这就是不为浮名所累,不被世俗所束缚,自由自在,率性而为,乐在其中。分明是在潜移默化地效法太公的渭水一钓之风。
宋·沈辽,《钓鱼》诗:
池上独垂钓,日斜含夕阴。游鱼方适意,唯我亦无心。
投竿乃有获,顾汝犹颠掷。脱钩舍之去,我与汝偕适。
这种钓之又放,鱼我各得自由,也是作者的满足。可见不在鱼而在趣。赞颂并效仿太公,溢于言表。
宋·施清臣诗:
一蓑一笠一孤舟,万里江山独自游。
有人问我红尘事,笑入芦花不点头。
此诗颇有太公钓渭水之意,虽不点出名姓,犹觉风味建在。
现在的人也仍不乏赞咏如初,例如内蒙的王巧英诗作:
咏姜太公钓鱼
垂钓忘情渭水边,守牢方寸系苍天。
思谋远略除无道,皓发功勋立大千。
也还有人写藏头诗一首,直言《姜太公钓鱼》
姜侯设脍当严冬,太平盛世子当中。
公无渡河苦渡之,钓鱼闲客卷轮迟。
鱼没都由怯岸人。
这是巧妙嵌入:每句开头的字组成“姜太公钓鱼”。看来作者功夫不浅,不但启迪后人,又玩性十足。且直言姜太公钓鱼。

古今之人盛赞太公钓的诗作倍矣,诚如《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有姜尚回樵子武吉的话:“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夫在此,名虽垂钓,我自意不在鱼。吾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尘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
恰恰是:“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金鳞设,只钓王与侯”垂钓的真諦。吾有诗为证:“短杆长线守磻溪,这个机关那得知。只钓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这些文字道尽太公坦言直抒垂钓的心境:可谓淡定、超然物外。犹见他心高志远,腹有乾坤。物我两忘,承载着拯救苍生这个上苍赋予的神圣职责,此乃天意而非偶然。这应该就是太公垂钓意义的明示与自白。

时至今日,几千年来,难怪人们作诗,处事,为人交友仍旧沿袭那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口头禅,这不是学问的学问,远超学问;这不是哲学的哲学,胜过哲学。玩而味之,愈加令人咀嚼,琢磨……以至于严子陵效法,柳亚子沿用,毛泽东劝和柳亚子先生时也说: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或许也不无来由吧?
于2022.4.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