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阳光,暖暖地洒在餐桌上,骁抓起一粒汤圆,慢慢塞进嘴里......。
赵闯,你,看,你看,骁,骁,骁怎么了。妻子急忙放下手里的物什,一个箭步冲到儿子身边,年轻的母亲一把抱起一岁大的儿子,试图将那颗卡在儿子喉咙里的小汤圆弄出来,儿子红润的小脸蛋变得煞白,小汤圆堵住了喉管几乎不能呼吸。赵闯声音几乎是沙哑地喊了一声,海姆立克氏急救法,海姆立克氏急救法,以前做公益的时候学过的。听到丈夫的提醒,年轻的妻子一把将儿子翻身头朝下,一手支撑头颈部,一手连续拍背,汤圆从娃娃嘴里掉到地上。哇地一声,透过气来的小娃娃难受地哭喊起来。
儿子难受的哭声,深深地刺痛了这对年轻的小夫妻的心。以前做公益还没觉得怎样,就是凭着一份朴素的情感与热情,从前学到的一点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还是起了作用。一个家有了丈夫妻子孩子,才是一个完整的家,拥有多少财富不重要,一家人健健康康生活在一起,才是幸福的。听到妻子轻声地这样说,赵闯接过话头,以后我们可以带着儿子一起参与公益呀。不能给孩子多少金钱财富,但可以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健康成长呀。耳濡目染,让他做一个善良人。
这一天,年轻的小夫妻认真地作了一次深谈。
赵闯清楚地记得,和妻子相识还是在七年前的一次公益活动上。那时,他刚退伍回松滋老家,遇见松滋市阳光公益社和市关爱抗战老兵协会的志愿者们正在组织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活动。也遇见了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志愿者肖梦月,早在学生时代就已经从事公益志愿服务了,她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他和她,从早上六点起,一直到晚上六点左右活动结束,和志愿者们一起,清点分配志愿者自己捐出的米面粮油,衣服按尺寸重新分类。这一天,他们一同将一份份饱含社会各界关怀之情的礼物,送到抗战老兵手里。

面对一位位渐渐老去的抗战老兵,写满九十余年人生沧桑的满脸皱纹,掩饰不去战火里的青春,他们是一群用生命为国而战的老兵。他有着十二年的兵营生活,老兵情结深深烙印在他的内心,训练场上有他苦练本领的汗水,深山密林里有他潜伏深压的印痕,带着这份情结,他从当年的年轻战斗者、而今的老兵的眼神里读懂了那份担当与责任。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和这些抗战老兵更有情怀共鸣,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也特别走心,查阅收集资料,走访登记核实,爱心帮扶慰问。那一段时间,他起早贪黑,遍访了松滋各地近20名老兵。聆听老兵的亲历讲述,让他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峥嵘岁月,这些老人依然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那份执着。更让他忧心的是,这批老人,大部分生存状况并不是很好,有的疾病缠身,有的家境贫困。经此,这批老兵成为他心心念念的牵挂,他找到松滋阳光公益社秘书长、团支部书记肖梦月,提出想加入阳光公益社的想法,要用日常点滴时光投身公益志愿事业。
松滋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东临江汉平原,西接鄂西山地,地理特征属山地-丘岗-平原兼有的地貌,“六山一水三分田”,丘冈绵延,宽谷低丘,河渠纵横,间有湖泊。民风纯朴,乡民朴素的互助行为,自小深深影响着赵闯幼小的心灵。这位80后的退伍老兵、农金战线新兵,讲起小时候来,念念不忘,乡邻们时不时地摘一个茄子、一条丝瓜送给他,让他那贫困的家庭也时时感受着一丝丝的乡情暖意,也在他内心深深埋下了报恩社会的种子。
当他走出家乡,走进火热兵营,很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侦察兵,练为战的强军思想深深融入军人的热血里,训练场上他是猛虎下山,驾驶着坦克车冲入心中的战场;当他走进公益志愿者行列,更是时刻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2016年退伍,从第一次参加松滋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起,累计志愿服务时长900小时以上,走遍了全市16个乡镇山山水水,沟坎坡岭,帮助农户脱贫,走向乡村振兴;进校园传导安全知识,关爱留守儿童,慰问福利院老人,送上爱心,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爱心和温暖。
退伍那年,赵闯遇见了肖梦月,那是一次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服务。那一天,赵闯着一身军迷彩服,早早地来到集合点,帮助清点分配爱心物资,仔细整理每件羽绒服。街河市、沙道观、南海......,每到一名抗战老兵家里,他仔细为老兵叠被子,陪伴老兵,认真倾听他们的讲述。作为一名新入团队的志愿者,他话语不多,主动作为,跑前跑后,踏实干事,也给组织者肖梦月留下了深刻印象。
赵闯你有时间和我一起,送一个孩子去特殊学校吗。好呀,现在吗。
这是一个特殊的贫困家庭,母亲得了一种慢性病症,父亲劳动收入也不高,孩子8岁了,有多动症,普通的小学不好收。是距市区19公里外的纸厂河镇裴家河村妇联主任主动联系到阳光公益社,寻求公益帮助,赵闯帮着肖梦月跑前跑后,很快联系到市里一家特殊学校。今天,他俩一同来到村里,接孩子去特殊学校,他们还自费购买了洗漱用品。一路上,赵闯背着孩子,和他讲故事,逗他开心。两位年青人也是一路聊了很久,虽然是第二次见面,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7年2月14日对于这两位年轻的志原者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们正式的确立了恋爱关系。同一条小河流经彼此的村庄,相同的农村童年记忆,相同的志愿服务理念,只见过三次面,共同参与三次公益志愿服务的年青人的心,很快地碰撞出爱情的火花。1555天后的这一天,他们一个是对方的丈夫,一个是对方的妻子,一同战斗在分配战疫物资的第一线。那一天,2020年2月14日,望着丈夫“伤痕累累”的衣袜,那是连续数日,搬运高浓度84消毒液,烧蚀出的记忆。在当天的朋友圈里,妻子肖梦月特意为丈夫赵闯写下这样一段话,你在前方搬运物资,我在后方写方案,不一样的情人节,做你最强应援!
这是一场特殊的邂逅,公益志愿服务者的特殊邂逅。
两个月后,他们结婚了。那时,赵闯还在等待退伍后的工作分配,为了分担家庭负担,他在一家水果店找了一份临时工作。步入新生活的年轻夫妻俩没有忘记公益志愿服务初心,与市共青团组织合作,走进学校,送平安教育进校园,让爱心在更广阔的天地产生心与心的邂逅。
在一次志愿服务中,赵闯得知刘家场某村组有名小男孩,1岁多了还未喝过牛奶。通过走访得知,男孩母亲是外地人,生下他后便离开了,为解决家庭生计,孩子父亲在松滋刘家场某厂里打工,70岁的爷爷则负责照顾孩子日常生活。赵闯发现,小男孩平时都是吃米糊,一旁摆放着的奶瓶早已长满霉菌。看到眼前这一幕,初为人父的赵闯,内心五味杂陈。他买来奶粉,将孩子日常所用的东西全部清洗了一遍,才放心离开。大悲便晓大爱,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这位公益新兵,对身处苦难者,常怀牵挂,此后,总是隔三岔五去看望这小娃娃,有时下乡顺道,有时绕道也要去一趟,哪怕看上一眼,送上一点物什,他才放落心。
能帮到他人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参与公益志愿活动次数越多,他的感受也越深,也深深体会到做公益的快乐。纸厂河镇水府小学是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学校,每个季度赵闯和妻子都到那里开展志愿帮扶,为孩子送上免费午餐,开展一堂“五防”知识课堂,号召父母节假日陪伴留守儿童;每个周末,他都会带上家人去福利院,和老人们拉拉家常,给他们包饺子,理发,整理床铺,打扫卫生;每年雷锋月,他还会准时参加在松西河畔保护母亲河大型环保公益活动……。
分配到中国农业银行松滋支行了,赵闯抱起已有身孕的妻子说。是呀,你也不用再去水果店打临工了,开心一点,这是我们新婚七个月的最好礼物了,妻子心疼地望着丈夫。
赵闯很快就适应了农业银行柜面工作。在一次营销竞赛活动中,大家对这位才入行的新兵没太在意,不承想,竞赛业绩公布出来,他勇夺销冠。从此这匹“黑马”样样冲在前列,很快成长起来,短短三年时间,这位退伍老兵、农金战线新兵,成功地完成了一个金融小白向行家里手的完美蝶变,成为支行骨干。爱学习,肯钻研,能吃苦,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军人气质,同事为他敬业精神点赞。组织也给他加担子,现在他担任松滋沙道观支行行长。
在支行领导支持下,他发起成立支行员工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秉承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组织以“扶贫济困、助残助学、受心募捐、义务献血、公益宣传、抗疫救灾”为主导项目的公益活动,上百人次参与。他带领这支30名支行青年员工组成的农行志愿者服务队,策划“微心愿”活动,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特困家庭儿童家庭儿童实现“微心愿”为活动主题,从农行松滋支行对口帮扶脱贫、支援乡村振兴驻点乡镇街河市镇为切入点,深入福利院、养老院、学校、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与市团组织、市阳光公益社合作,拓展志愿服务合作项目,很快地成为活跃在松滋的一支重要公益力量。
一手抓工作,一手忙公益,工作生活紧张而充实。崎岖山路,高高坡梁,常常见到一个人骑着摩托车,走村进户,访贫问困,进企业帮纾困。入行的第三年,他晋升为沙道观支行长长,走上领导岗位,第一站就走进沙道观荆百佳企业扩大粮库工程,对接粮食收购企业需求。他的团队很快为企业投放专项资金500万元,保障粮食收购旺委资金需求,坚定种粮户的种粮信心,有效支持了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以服务心态干事业,以干事业态度忙公益。春华秋实,付出爱心与汗水,收获喜悦与欢乐。赵闯先后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金融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中国农业银行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那一身“志愿红”啊,折射出新时代道德光芒,生动诠释新时代新青年,大爱无疆,无私品格,青春风采。
他个人与妻子一道利用双休日,参与公益志愿活动,组成“公益夫妻档”成为松滋公益志愿者队伍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他们夫妻二人的影响下,原来对女儿、儿子公益志愿行为不理解的双方父母,也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了,加上五岁大的儿子骁,这一支“公益家庭团队”也是志愿者队伍少有的。我和婆婆经常聊到转钟两点,小区里住户也讲,你和你家婆婆处得象母女,你家老公反成了你婆婆的女婿了。赵闯的妻子、也是他走上公益之路的引路人,这样讲述自己和婆婆的关系。


当人们结成团队为着同一目标共同奋斗时,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人们一道从事公益事业时,特别是家庭成员间互相影响,走向公益之路,对和谐家庭关系,也是新家风在新时代的表现吧。
一道光焰
2020年春节,注定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刻的记忆之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正在家中过春节的赵闯主动请缨,奔赴战疫一线。从农历正月初二起,他和刘家场支行网点负责人一行四人,每天驾车从新江口至刘家场,往返几十公里,对所有自助柜员机进行清洗、消毒、加钞,确保行内环境卫生,保障客户使用安全。
他组织起一支九人的团队“阳光九勇士”,到防控一线支援。1月28日凌晨4时,由阳光公益社购置的第一批价值14万元的医用物资从仙桃抵达松滋。他带领团队主动参与物资卸车和移交工作,迅速将货物全部转运到松滋市疾控中心物资仓库。此时,天已蒙蒙亮,顾上不休息,顶着凛冽晨风,到药店排队,采购84消毒再送至市疾控中心。29日,赶赴杨家冲社区担当志愿者,协助社区做返乡人员摸底登记工作。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登记,一声声叮嘱,不聚会、勤洗手、戴口罩,从早忙到晚上,走在回家的路上,街灯亮了,临街的楼房传来当日新闻,假如没有这一场疫情,一切是那样的祥和。

1月30日,抗疫一线防疫物资告急,赵闯与仙桃厂家联系,决定前往厂家采购,拿到市里出行通行证,一刻不停留,次日凌晨2时,满载100多箱一线医护物资的货车抵达松滋,连夜分配、移交。时间走到了2月14日,在小区卡口值守的妻子肖梦月见到为小区运送抗疫物资的丈夫,连日来,夫妻俩一个忙那边,一个顾这头,他们的交集多在物资分配方案里,多在电话两头。望着丈夫被高浓度84消毒液烧蚀的衣袜,那是赵闯连续装卸14吨、35吨.....,妻子在微信朋友圈动情地写道:你在前方搬运物资,我在后方写方案,不一样的情人节,做你最强应援!
抗疫期间,赵闯凭着一股不战胜困难不罢手的闯劲,三闯仙桃,六上荆州,行程超8000公里,半年装卸物资近200吨,募集、发放蔬菜8万多斤;他带头捐款3000元用于物资采购,夫妻俩与松滋阳光公益社共同筹集善款168万元、捐赠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30万余件、捐助价值5万余元的生活物资。
夫妻俩在特殊战场上,相携相向,全家人都投入到抗疫一线。
赵闯母亲每天早上在楼道里喷洒洒精作消杀,义务保洁;岳母在小区做志愿者,守护出入小区重要卡口;两岁多的儿子也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近年来,赵闯多次被评为优秀志愿者,他的家庭也被松滋市妇联授予“最美家庭”称号。

谈起热衷于公益,他说,要对得起社会人士的帮助,部队的培养,社会的教育,从小父母对他的教导,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如今,自己已为人父,更希望从自己的行动上,把常怀感恩之心的家风传承下去。
赵闯说,志愿者的路没有尽头,只有远方,更远方!
(根据农行松滋市沙道观支行赵闯事迹整理)2022年7月完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