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需要许多腾飞的上海
十五年前赴上海庆贺女儿的婚礼;第一次登上东方明珠塔,糊里糊塗上上下下,根夲不懂欣掌二字。一趟上海之行,饱受环景熏陶,社会富强了,国民普遍长寿;60岁还在摇篮里,70岁才是新生活的开始。回到家乡洛阳后,加入了杜甫诗社,诗词学会,书法协会。学习,只有学习,才是进步的阶梯。
去年仲春,二次登上东方明珠塔。昔日王之渙35岁登山西鹳雀楼,楼高仅70余米。老朽75岁重登东方明珠塔,塔高263米,壮哉!
忆王孙.词:
塔高二百六十三,
恰似庐山四百旋。
两腿莫名自酸软,
气嘘喘;
犹如身浮云雾间。
注:引用毛主席登庐山;跃上葱笼四百旋
当上到东方明珠塔最高处,一览整个大上海全景,真正领会到了王之涣的: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爸!您看”女儿指着远方高插云天的“上海之颠,楼高828米,超高速电梯118层只须55秒”。
“啊呀!恰如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呀!”
“爸!您再看;金茂大厦,88层,428米高。你看那‘开瓶式起子楼’,爭雄似的抜地而起高耸吻天,这就是标志性的大上海”。女儿自豪的解说着。
“喔,这一看呢,美国的国防五角大楼仅5层22米高,还被‘本拉登’给撞倒啦呀!美国算完啦,哈哈!”
老朽一时间诗兴大振;就象台湾大诗人席慕荣所形容的;“诗句就象小鸡脱壳一样,藏也藏不住了”可着大嗓门喉叫起来;
上海,
人海、车海、楼海,
每天都掀着巨浪,
波动着世界。
因为,
这里拥挤着一万种滨纷的色彩。
那遥远的山村向你涌来,
梓梓学子向你涌来,
抱着心潮澎湃,
飞上“上海之颠,”
飞上东方明珠的塔尖。
上海——我们的末来,
中国.需要许多个腾飞的上海。
蔡西杰撰稿于上海
18051525221
2022.8.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