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体康健,望重人敬钦
——王晓波老师初浅印象
李忠秋
王晓波老师,今年八十五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风采依旧。
认识王晓波老师,始于2021年的8月。我刚刚步入醉夕阳艺术团这个队伍。初来乍到,虽然认识几个老朋友,但更多的是新面孔。
醉夕阳艺术团是刘正才老师自己创办的民间艺术团体,集唱歌队,舞蹈队,乐器队于一体,纵向横向全面发展。
第一次参加唱歌队时,最先认识了王老师,因为她,有独一无二的特质,80多岁的人,和50多60多70多岁的人在一起,不搞特殊化,合唱时卖力,要求单独演唱时,总是率先垂范,能一马当先。年事虽高,但膛音洪亮,唱的字正腔圆。掌声响起来是为她而鼓。
因此,对这位大姐姐特别钦慕,这天,恰巧我们坐在一起了,互相聊几句,彼此印象都不错,便加上微信好友。
隔了几天,这位"大姐"兴奋的对我说:我女儿和你是朋友唉。并翻着相册指给我看。
就这样,我们成了忘年交,我由衷的喊她老妈妈,每天唱歌时看着她慈祥和蔼的面容,总是如沐春风般温暖。王老师虽然85岁高龄,也许是因为爱唱爱跳爱笑,所以走路似带风,比年龄小的学员还要略胜一筹。
只因她的内心和春天有一个私会,便画出了春天的画卷,照着这个样子活的鲜艳灿烂,只要心中芳华驻,岁月从不败美人。85岁高龄的王晓波老师,就是心中藏着一个春天。每天都把笑容挂在脸上,从南环的住宅走到醉夕阳艺术团话动室,天天往复无穷,无论刮风下雨,她的信念,她的执着从未改变。每天步行超过三里三,却从不喊累,走路轻盈,没有老年人那种拖拖宕宕。真是感佩在怀。
多少人到了70多岁或拄拐或坐轮椅或是家中已雇保姆侍奉。而她85岁高龄依然一身轻灵地在艺术团队唱歌跳舞。坚持不懈的参加各种演出活动,三年来,团队自发月歌赛,节日庆祝活动,县体协、文化馆组织的活动,三十多次,从不缺席,也从不搞特殊化。就这样,从容,淡定,自已面对生活中,活动中的一切困难和问题。笑容总是灿烂在脸上,没有忧愁烦恼,唱歌跳舞弹琴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子女成人了,她早已重孙重外孙满堂,天伦之乐尽享。可她不愿意牵涉儿孙们,就喜欢居住在肇州,有老朋友,有醉夕阳艺术团这个阵地,她舍不得跟女儿去海滨城市观海踏浪踏沙。就想留在故土里,每天和熟悉的兄弟姐妹们,引吭高歌,翩翩起舞。
唱新歌,学新舞,总是打头阵,敢于站在刘老师的琴前,放声高唱,敢于把广场舞,交际舞步一步一步试学试练试跳,从而比别人掌握的更快更好。自信长在脸上,笑容融化在四季风中,暖暖的,柔柔的,轻轻的,抚煦在周边人身上心间。
她曾是育桃种李人,桃李满天下,芬芳香满园。她的学生虽然跨越了半个世纪,三十年,二十年,依然把她爱戴敬仰。不信你看:有一束束鲜花为证,有演出现场热情的相拥作证。不光是教师节,三八节,春节都有她的学生们来教室为她送花,这花香让活动室沐浴在芳香之中,沐浴在四季如春的爱的德泽里。
我们的团队因为有你,队伍素质在提升,健康长寿的信念在坚定,你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好大姐,好妈妈,好老师。你喜欢你的教师岗位,退休不退岗,每次演出活动,都有你精神奕奕的身影。尤其是在《60,70,80》小团队,你又成为了教师,从舞蹈动作到演唱技巧到服装及注意事项,事无巨细,你和徐妙珍老师配合的天衣无缝。一次次自导自演的节目,总是那样出彩。尤其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你那专业范的妈妈形象,已深入人心。从开始第一次演出这个节目你有"六个女儿"到六一儿童节时到绿地广场演出,你的优秀"儿女"们已达15人了,这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象蝴蝶一样在妈妈身边飞来飞去,唧唧喳喳,老鹰抓小鸡的“长龙",震撼人心。你就那样慈祥的看着笑着。一声"孩子们,到妈妈身边来,给你们讲一讲那过去的事情"。呼拉拉,都听话的围坐在你身旁,专注的听你讲述。于是您的空灵悠远的歌声响起,在小城的上空飘荡。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可您悠悠的声音还在我心中荡漾,不时激起漪涟。节目即将结束时"孩子们"的那一声声“妈妈,我爱你"……的声音总在耳畔萦绕,当时,我在活动现场主持节目,当那一声妈妈我爱你的声音传来,不知道为什么,泪水顿时盈满我的双眸,迄今为止,一想起,便能泪水模糊。
历尽沧桑纳百川,久仰高山涌清泉。
绍华虽去犹励志,当下无悔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