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武汉气温居高不下,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市民亲水行为增多,溺水事故易发。幸好,江城武汉,有了一支特别英雄的队伍,长江救援。
这是去年的一张照片,是一个落水被救者送来的锦旗。我之所以启用这一张,是因为背景就是办公室,接受锦旗的就是救援总队的大队长张健民。下面是一面今年的锦旗。

“经常在江边玩水的居民其实都熟悉我们,他们也知道一旦发生危险就向我们求助。”张建民说,印着“长江救援”字样的黄色T恤衫是队员们值守时的标志性穿着。
张健民说,2010年5月,来自武汉全市18支冬泳队的上百名游泳爱好者共同组建了一支救援队,2015年6月,救援队正式注册为“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成立12年来累计救下800多人。
“当初大家都是凭着一腔热情,因为爱游泳走到一起来,看见别人有危险,就想去伸手拉一把。没有人要求我们去做这个事,大家也不图回报。”张建民说。
水中救人堪称“以命搏命”,志愿队队员告诉记者,在湍急的江水中救人远比自己游泳渡江的风险大。江中遇险,即便是擅长游泳的人也很难从容应对,一些意外落水的人更是出于本能拼命挣扎,甚至会将救人者一同带入险境。
2014年10月25日晚,3名青年在武汉段下长江游泳,不慎陷入湍急的水流中。听到呼救,64岁的救援队队员陈忠贵立即和队友跃入江中施救。在众人接力下,3名青年被救起,而江水挟着一大片水葫芦压过来,卷走了体力不支的老陈。直至次日上午,搜救艇才在事发地十多公里外找到了他的遗体,这是救援队成立以来第一次有队员牺牲。以生命拱卫生命,长江救援志愿队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张建民说,救援队成立之初,队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现在,年轻队员多了起来,有企业职工、公务员、医生和教师等各行各业的人。“很多人都要上班上学,但他们一有时间就来,各支队也都是按队员的个人情况来排班的。”
“我喜欢游泳,很早就听说长江救援队的事迹,所以我也加入进来,尽一份力。”夏利琼是金牛支队队员,在今年7月16日武汉渡江节上,他获得乙第二名的好成绩。
据了解,今年6月至8月中旬,来自43个支队的600多名队员分时段排班值守在武汉三镇的22个点位上,与社会各界的救援力量一道,共同守护着前来亲水纳凉的市民群众。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城市传承着英雄血脉,英雄的城市传颂着英雄的歌。
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是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市,亲水也是武汉人挥之不去的情结。水有可爱的柔情,当然,也隐含着凶险。长江救援队自然产生了。
救援意识是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识,城市有社会救援站,消防部门也亮出了火警救援的旗号,水域面积最大的大都市,水险救援也是必然。据悉,武汉长江救援,在城市之间横向比较,这也许是一支最庞大最壮观的队伍。就是这支壮观的队伍,今年已在险情里危机中,以蛟龙之态与魔水搏击,拯救了多条生命。

我们常思考,什么是英雄。我想,最朴素的定义应该是置生死不顾,奋勇救人。诗意的形象说辞是逆行。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场莫名其来疫情检验了武汉人临危不乱的英雄气概,到处的险情救援火警救援显现了武汉人英雄素质,长江救援队从江城特殊领域凸现了武汉人英雄的本色——笔者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志愿,他们一个个都是没有报酬的志愿者!
长江救援总队,其实就是水上志愿者大联盟。
他们对上班一词的说语是值守。
这就是他们的值守!
看见他们雄姿列队,我不想用更多的美辞加以礼赞,我只说,他们都是铁汉子,他们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基石。白天,他列队成行,筑起生命的保障线;入夜,他们依然值守在生命的保障线上。





















红旗是鲜亮的,红旗是鲜血与赤诚浇铸而成。平凡的人,普通的人,以救援为职,以救援为魂,浩气与长江并存。
他们艳丽了长江,长江也辉映了他们。英雄的江城武汉,幸有这支特别英雄的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