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 • 大石调 • 初生月儿 • 念离人
作者:尹玉峰(北京)
心掀巨澜雾雨风,痛了谁人惆怅同。 撕肝裂肺哀悼中,念离人,不再逢,悲声起、泪眼朦胧。
前言作者系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沉痛悼念朱鹤年先生
作者:罗序伦
惊闻朱兄驾鹤去,老泪纵横读遗篇。
千秋绝唱柘皋赋,故乡从此失文贤。
许是苍天悯伤逝,泣尽雨滴湿屋檐。
平生湖海念知己,音容笑貌驻心田。
朱兄,一路走好!
2022年8月14日于合肥
读散文大家朱鹤年先生“柘皋赋”
作者:罗序伦
拜读柘皋赋,触动故乡情。
小镇历千载,人杰地亦灵。
贤人代代出,今更多才俊。
汨汩清河水,达江通海郡。
胜迹不胜数,步步留胜名。
淮上枢纽地,皖中倚重镇。
南来北往客,篷帆日夜行。
临街立茶楼,对客品香茗。
仰楚思吴越,慕贤话古今。
感君雅意长,忝列君子文。
往事已如烟,不堪忆少年。
般若一片心,婆娑四壁影。
向风遥拜意,千里达悃枕。
欢迎走进【尹玉峰教授都市散文基地】都市生活,衔玉藏珠,润透石土。海吻桑田,但见凤翔蝶舞。风籁颂天白,诉愁绪、寒寒暑暑。解心音、丽丽楚楚,惠光缕缕安抚。生活百态,壮丽大千,潇潇风骨。心历流年,风物熟睹。若是凭栏,璨璨彩颜夺目。脉脉惹相思,感天地、悠悠所属。玉冰清、尚其志,旷怀幽谷。
附:散文大家朱鹤年先生《柘皋赋》
柘皋赋
朱鹤年
柘皋者,古镇也。
南对巢湖,烟波浩渺,水天一碧;北靠群山,连绵起伏,叠嶂层峦。丘陵地貌,山明水秀,处处风光呈锦绣;温带气候,四季如春,时时花卉竞芬芳。一条石梁河,弯弯曲曲,南北穿街而过;五座老石桥,高高低低,东西两片相连。
柘皋史话,千秋灿烂。始建于商周,历三千多载。曾有矤叴、扶旮、秦皋、橐姑、橐皋等多个名字;历经秦汉、隋唐、五代、宋辽、元明等各个时期。史前皋陶部族属地之都;春秋鲁哀公会吴王之城。存中华历史完整之印记;储炎黄文明不朽之珍藏。老古墩乃石器时代之村落遗址;老坝村现商周晚期之鬲鼎残留。东岳墓出土西汉“橐皋”之古印;典韦碑见证三国魏将之陵寝。拐子马记叙宋金之鏖战;遇难桥见证洪武之感恩。风雨无边,烽烟无数,亭翼雄姿如故;明代矮楼,清朝当铺,瓦松陈梦余馨。
柘皋人文,千古风流。孔夫子师项橐,古今谁人不晓;七岁儿名天下,何方有我神童?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是吾乳泉之甘美,方触动文豪之灵感;吴敬梓“石臞诗稿序”,系我柘人之高才,始激发作者之文思。末代进士杨欲仁,巢湖书院题联:“凭山脊以为堂,士品宜从高处立;借湖光而作鉴,文风须向上游争”,育人坐标何其高也;总统资政杨亮功,台湾官邸藏诗:“几家灯火林中见,一夜征车逐月行;风景不殊乡土异,依窗不睡到天明!”怀乡之情何其苦哉。高植译《战争与和平》,开启苏俄文学之普及;鲁彦周写《天云山传奇》,开创伤痕文学之先河。巾帼诗人阚家蓂,名播海外;慈善画家罗序伦,誉满中华。鸿儒巨匠,峥嵘世代;英才俊彦,璀璨古今!
柘皋风物,天下闻名。物资聚散之要埠,交通运输之枢纽,军事战略之重地,文化交汇之中心。八公山之名,而今犹是;八公山豆腐,原产之乡。山多优石,华东建材要地;泥土肥沃,皖中稻米粮仓。公路省道国道,联通四海;铁道高速高铁,畅达五洲。现代化农业,四方普及;太阳能发电,八面开花。柘皋大曲,飘香千里,墨客骚人趋之若鹜;柘皋小吃,闻名中外,嘉宾雅友接踵而来。民风淳朴,祖传美德;崇尚读书,时代需求。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又见物华天宝;盛世光临,宏图绘就,重现人杰地灵。今日老街,仪态从容,犹展一帧古画;明天新镇,雄姿勃发,必绽万朵奇葩!
诗曰:柘皋历史数千年,灿烂人文照大寰;喜见舜尧圆国梦,沧桑古镇靓新颜!
朱鹤年:笔名楚云。安徽巢湖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黄麓师范,进修取得大学本科学历。1961年起历任小学、中学教师。1984年调入巢湖日报社任副刊部主任,主任编辑。巢湖市作协秘书长、巢湖诗词学会副会长。学生时代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新诗集《紫罗兰》、《幻飞的蝴蝶》、《无声的岁月》,散文集《遥远的风帆》,格律诗词集《朱鹤年诗词选》等,主编出版散文集、新诗集、格律诗词集多部。
↑罗公序伦在京文艺界发表重要讲话
↓罗序伦作画,尹玉峰演奏《思乡曲》
【编后语】
莺啼序 • 柘皋故里
作者:尹玉峰(北京)
罗公柘皋故里,寸毫环峰绕。云烟起、彩叶流光,放眼风物刚好。梅朵里、欣然傲骨,迎来遍野兰花草。石眼生竹笋,菊开素雅谈笑。
君子天函,慈善中国,遍天云海藻。梅先放、不惧严寒,初生为元花俏。赤霞颜、冰肌玉骨,向世界、流芳捎好。影横斜,动月黄昏,春天来到。
幽兰隐隐,蕙芷修身,中国结玉貌。蒂朵壮、不择平谷,坠露花香,蔼蔼光明,岁月不老。庭前守望,幽篁万亩,一帘帷幕轻盈起,圣洁光、朗丽了花鸟。清风透净,逗烟堆雨幽篁,咬定青山岩堡。
东篱烂漫,画意诗笺,比玉君子找。采菊故,可曾报料。近了烟村,远去庸物,菊之言表。群翎拔起,相寻知己,太阳菊亮在眉角。愿人间、相互关怀了。长情总在燃烧。心墨如花,翠烟袅袅。
作者系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柘皋古镇位于安徽巢湖市北郊,繁华了3000年,一度成为江淮名镇。据记载,柘皋,汉代设县。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柘皋之战”,就曾发生在这里。到了清末,成为安徽三大重镇之一。
柘皋既为古代区域性文化(即楚、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分野的一尊界碑,又是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交流、冲撞与融汇的一座通埠。柘皋古镇历经千年历史的文明沉淀,形成了皖中徽派文化特色,其内涵底蕴丰富而迷人。
柘皋镇有条北闸老街,全长200米,街面两边是清一色的明末清初建筑,距今近400年。2020年冬,罗公序伦领我信步老街,蜿蜒的青石板路延伸到古镇尽头,在雨天尤如一条青丝带飘落在老街上。路的两侧均为粉墙黛瓦,飞檐翘壁的两层徽派木宅,上有精雕细刻的花卉和吉祥图腾。整条街的建筑色彩淡雅古朴,结构错落参差,石板街路面、小青瓦,再加上青砖马头墙,构成了街道的层次感。在老街民居的马头墙上,“胡德成号”、“一大字号”等各种各样的老字号还依稀可辨。当年,李鸿章家族在老街正中开的一间当铺,一共有七进的房子,现虽败落,但仍然可以看出当年建筑的宏伟。(尹玉峰《千年古镇——柘皋》节选)
从千年文明古镇柘皋走来,从巢湖走来,从无限深厚的徽之文化中走来,铭刻着永生不灭的文化身份的印迹:有凭藉文治武功统一中国北方的曹操;有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著名清官包拯;有善于运用文韬武略、削平群雄、建立明王朝的朱元璋;有建设台湾、开发台湾的第一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等政治人物印迹。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东吴儒将周瑜;有用兵如神,倭寇闻风丧胆的抗倭名将戚继光等军事人物印迹。有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庄子及宋明理学代理人朱熹等学术思想人物印迹。有千百年来被传为神医的华佗;近代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等科技知名人物印迹。有著名徽商,“红顶商人”胡雪岩;《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经济学家王茂荫等经济人物印迹。有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提倡白话,主张文学革命的胡适;有教育家。倡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陶行知;有中国古代第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小说家吴敬梓;有诗作高昂激越,节奏急促,被誉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之称的田间;有饱览了中国画史,研习宋、元、明、清各家画艺,形成了自己的 卓越精辟的见解,尤其70岁以后,画风大变,作品浑厚华滋,意境深邃,卓然自成一大家,以精于墨法,善用焦墨和浓墨著称,与齐白石并称为“北齐南黄”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有擅狂草,以虚实相生、气势磅礴见长,独创林派书法,被誉为“草圣”的林散之”等思想、教育、文学艺术代表性人物印迹。历史水流长,文化印迹也长。(尹玉峰《千年古镇——柘皋》节选)
↑作者尹玉峰(摄于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