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这几十年不长,但绝大部分的时间其实是被我们自己浪費了,所以才会有如果怎样就可以?早知道如何如何就应该?等到临终的时刻,才开始有这个遗憾、那个遗憾,但都已经为时已晚,这才是最大问题!如果从整个宇宙的长度來看,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短到不像话,根本沒有蹉跎的本钱,但我们总认为现在之后还有稍后,明天之后还有后天,所以很多时候都把日子过得有点隨意、有点散慢!所以,人生其实无须太严肅看待,忘记从前再学习做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必计较得失,即使你今天失败,宇宙仍旧照常运转,但如果你成功了,就会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也就是说,人生不但是一个无本生意,连这条命、这个身躯都是別人给的,而且失败了也不用负责,如果把人生当作一门生意的话,真是太划得來了!也所以,宁可在喜爱的事上失败,也不要在讨厌的事上浪費时间,在这个有限的人生过度里,我们可以疯狂的体验一切,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人与人之间在很多时候,是无法做到感同身受的,而一个内心温良且柔软的人,他们愿意为了大家都好,所以尽可能地做好自己。这是一种教养,也是一种胸襟。换句话说,因为理解了人各有各的难处,明白了参差百态的人性,所以看到了生活的本质。战胜自己你就赢了,立志不坚,终不济事,人最可怕的是清醒的堕落,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间歇性努力的人,持续性一事无成,这世上没有什么,比叫醒自己更加困难,真正让你好起来的,只有自律和自信,没有人能阻止你变好,除了你自己。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最终击垮你的,也许并不是你无法承担坏结果,而是你始终放不下自己的糟糕情绪。人生除了生与死,其他都不算事。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叫醒自己,才能不再沉溺过往。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你终会明白别人屋檐再大,都不如自己有把伞。

大丈夫一名不文, 不足为恥, 如果沒有品格, 就不值一谈了。----------巴桑斯
良好的人格由多种习惯造成, 这些习惯可使別人对我们产生良好的反应。 因此, 我们必須培养三种类型的习惯:面容表情、谈吐、行动。面容表情是我们给別人的第一印象, 它往往非常深刻。 良好的面容表情, 就是面帶笑容, 並且给人一个整洁的印象。第二就是谈吐, 一个人说话的语气, 足以造成他人对其印象的优劣,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第三是我们的行为、思想、态度与心情, 我们通常用这些來分析一个人的人格与特性。 如果我们希望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那么就好好发展这三种类型的习惯。

心中无我便是佛,满脑自私终酿孽。修心养性的最高境界是让自己内心达到无我,而无我的有形表现是帮别人不计回报,助人为了心安,受人的关怀心存感激,行动上继尽力帮人,做好分内事,持久下去自会成佛。如此往复,身上自然能产生正向磁力,吸引一群好人围在身边。随着时间推移,一种正向的辅射力在一个班组、一个单位、一个人社区、一个地区产生能量交换。正能量的环境能让不良品行的人变好,让不法分子无处藏身,这就是正能量的辅射带动效应形成的结果。

“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这是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撰书,并悬于大厅用以自励的一副对联。上联的意思是说:不仅要把读书视为最大的快乐,还要把教育子女当作最要紧的事情。柳屯田《劝学文》曾说过一句话:“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无论古今,都应把教育子女当作“至要”之事,予以重视。下联语出《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智”即智谋少、嗜欲淡,利于习静,排除杂念,静养修性。“寡营”,即欲望少,不为个人营谋打算。唐代韦应物《与韩库部会王祠曹宅作》中说“守默共无吝,抱冲俱寡营”。下联意思是说:少思虑、少钻营,保持心安体静,自然有利于养生。

当现代青年人享受生活时,60后、70后的中年人总感觉自己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很艰苦。当走进90后、00后的生活时,才发现生活并不会因为谁早出生或晚出生而比谁享受的生活更精彩。这是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追求取向,人们对幸福的心里标准也不相同,承担的历史使命也不一样。当深入了解90后、00后的生活后,才发现他们的追求和生活并非是60后70后的人所需要的。如今,60后70后童年时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成了这个时代的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振兴乡村、留住乡村文化记忆成了农业农村农民唱响的主旋律,想到这里,我也为自己出生在农村、曾经在拔完花生地里捡过花生、向地瓜地头挑过肥、在庵前溪边摘采过野生草莓和偷食过生产队的甘蔗的而自豪,90后、00后的青年人,不仅永远没有机会去过那样的生活,因为他们是在全方位的竞争中求先存谋发展,可谓压力之大,早已超过了中老年人的想象。

安靜的時光里,慢煮生活,一盏茶中傾听內心深处的声音,淡然一笑溫柔了時光。斑斓之处是一縷最美的阳光,紅塵之內,一池碧水拢著娇淨淨婷婷的荷花。护荷香入怀,品岁月靜好,一縷暗香盈心,心如莲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溢淡远。夏花开的絢爛也安靜,我心安然,回归自然。時光柔软,有风出來,穿过小巷,送來絲絲清涼,草木之间,棲息着一份简单,跟隨宿命的安排,隨风搖曳出一付生命自由自在的画面。

年轻时总是血气方刚敢爱敢恨。 碰到喜欢的人,聊了二句三杯落肚就忍不住剖开自己把心底一切拋给他;碰到讨厌的人,言语不合,恨不得搜刮出肚子是最后一句帶着髒字的墨水,喷在他脸上。 容易感动,容易愤怒,容易觉得身边的事就是天大的一件事,全世界都该來看看。 后來逐漸成熟了,不再喜形于色,笑不露齿,悲不表达,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觉得不会有人在意。 很多事,刚要开口又忍得住,又觉得对方的见识,知识算了吧,時刻扮演一个得体安定的人,把情绪起伏定性为小孩子一般的幼稚。 可是我好怀念那种血液沸腾的日子。

秋天是四季最美的時光我喜欢追寻着秋天的足跡,去漫无天际的暢想,我喜欢秋天的气候那不是淒涼,而是扫除夏日酷暑的清爽,我喜欢秋天的韻味那不是张扬,而是菊花月季相伴着金色的夕阳,我喜欢秋天的声音那不是吟唱,而是一曲丰收锣鼓的交响乐章,我喜欢秋天的美景那不是霜降,而是玲琅滿目的碩果景象,我喜欢秋天的色泽那不是惆悵,而是遍佈大地的金黃,我喜欢秋天的性格那不是囂张,而是无私奉献的高尚,我喜欢秋天的內涵那不是狂妄,而是慷慨地为生灵送上越冬的食粮,我喜欢秋天的多姿多彩它令人欣赏和暢想.我发現:只有秋天才是四季最美的時光!

“入清凉境,生欢喜心”。今天借用佛家的这句话,说说清凉之境。这句话说的就是:心要宁静,只有心宁静了,才能感受到愉悦的心情。佛家认为只要心灵纯洁、简单,没有多余的私心杂念,即使身在污泥之中,也不会受周边恶劣环境的影响。无上清凉,是佛的境界。“入清凉境,生欢喜心”这八个字,道出了人生幸福的真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据说当一个人修心至最高境界,便会身心俱忘,会达到清凉之境,自由之境,心无一物,了无尘埃。正如《维摩诘经》所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外界的纷扰,心中的欲望,社会浮躁,入清凉境遥遥不可及。待到躁动的声息像尘埃慢慢落下,那清凉悠然地会钻进心里,像是惊起的春意,在心中荡漾。而后静静如雪后的原野,尘埃落定,波澜不起,尽是无边、无量、清静、清朗!

大雨过后总有晴天,做人別难过,不必告诉別人,別人永远不会明白你的感受;难过了,抬头看看天空,天那么大,能包容你很多委屈;难过了,不必告訴別人,有些疼痛只能自己承受;难过了,任眼泪尽情的洒落,让真实展現自己心间;难过了,可以假裝快乐,帶給別人欢乐時就能遗忘了自己的忧伤!又是新的一天开始,淡忘过去,珍惜当下,把握未來。保持淡定从容的內心,看淡人生起落,唯有初心不变,方能长久。

“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此联出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上联的“冲虚”,即恬淡虚静。“身世”,指人的经历、遭遇,或指地位、名声。上联是说:培养恬淡虚静的品格,视富贵、声名为身外之物,在幽雅的环境过着宁静的生活,这便是达人立身处世的道理。下联的“心性”,指性情、性格。“安和”,这里指安详平和,亦指平安、安好。下联是说:只要省除烦恼,心性就会获得不同寻常的安详平和。如何“省除烦恼”呢?清代石成金有一首《莫恼歌》,也不失为“省除烦恼”的医心良方:“莫要恼,莫要恼,烦恼之人容易老。世间万事怎能全;可叹痴人愁不了。任你富贵与王侯,年年处处埋荒草。放着快活不会享,何苦自己寻烦恼”。

人生处处皆是学习的机会,凡事能自悟,不假外求,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人唯有靠自己的力量,悟性才能展現出來,所谓「悟」不是知道,而是真正的体验,如此才能称之为自悟。人真正难以突破的是自己的心性。命运其实操之在己,选择也都有其最好的結果,勇敢承担自己的选择,在因缘成熟下,它们的力量便自然会出现。自我价值大多來自生活中的肯定,而肯定的前一步則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一步一步地设定自我挑战的梦想,完成它。把握当下勇猛精进!凡事用心尽力就好。

有人说,健康第一,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仔细想想,也觉欠妥。如果其他都是零,忌不是健康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苗了吗?任何偏执都是无法释透一切存在的社会现象的。要知道,健康的体魄来自于空气、阳光和食物的滋养,丰富的物质保障让人有了追求精神的条件,精神上的快乐又为持续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健康离不开合理持续的追求,人生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满足了精神需求,又促进了健康,如此往复,生命得己延续,社会获得发展,这就是系统,每个环节都重要,也都互相依存。离开了谁,地球照转,哪是因为人多的原故,如果把一个人置于远离大陆的孤岛,他一定坚信还是有个伴真好。

真正有格局的人,深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愿意为别人喝彩。也唯有如此,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朋友之间如此,爱人间亦如此。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看到别人的好。人与人之间,不过一场以心换心。学会欣赏别人,别人才会欣赏你。对他人适时地赞美,不需要多么高超的说话技巧,比技巧更重要的是真诚。真心实意、以诚相待,永远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准则。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常常听人说什么什么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我想说的是宏观上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自我认识。对世界要有正确的认知,首先欲望是人的本性,但没有正确的认知,拥有自身不符的欲望,迟早生怨不是一句珍惜就能维持的。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内心。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到哪里都是囚徒。幸福是一杯水,容易获得,却又常常被忽略,渴了才知道它的甘甜。人的一生,岁月不会回头,时光不会倒转,也许这是一种遗憾,也许是另一种拥有。经历过奔波之苦,才知道知足是福;经历过忙碌的疲惫,才知道清闲之美;经历过跋涉之累,才知道安定的滋味。经过生活的洗礼,终于明白: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心安,即归处。 寒来暑往,几度春秋,日子就这样悄悄的溜走。光阴的脚步似乎也细碎有声。这一路走来不做感慨,也不悲叹,回眸一笑,往事淡然。

我成不了仓央嘉措,也成不了纳兰容若,我只是我,一个多愁善感而又执着的人。一场雨,一场遇,都会让我无尽思念。正如你是我心灵的寄托,笔下的灵感,为你写出唯美的故事,却演绎不出自己。我是你远方飘来的云,你是我江南遇见的雨。你住的城市下雨了,我很想问你有没有带伞,可是我忍住了,因为我怕你说没带,而我却又无能为力。就像我爱你,却给不了你想要的关怀。我喜欢你,像南巷的花猫,放荡不羁。我喜欢你,像北城的石桥古老至极。爱你,不是我有意的,只是因为有你的存在,我再也没有遇见更心动的人。

《九江文学社》微刊编委会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 丘新梅 余斯文 傅塘根 沈志昂 许峰 丘国华 李延录 倪金茂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 丘昭骏 李小燕 郭仁炳 徐和勇
顾问:刘长江(四平),易顺天 张升 马艳峰 吴生泉 王述成 王勤 王长顺 徐明 郭洪森 叶新华 王立田 肖海玉 杨成宝 尹连荣
微刊主编:洪新爱
微刊副主编: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微刊编委: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吴生泉 肖海玉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胡杨 徐明 尹连荣 张丽贤 朱德天 张安敏 石慧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杨柳风 一束暖阳
九江文学社
微刊编辑委员会
20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