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新民,生于1962年,中共党员。陕西铜川市王益区人,号同官居士,书苑堂主,字墨瑜,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名人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画院院士、人民美术杂志社副总编兼北京分社名誉社长、中共中央党校《国粹艺苑》副主编、中国明星国际战略联盟委员会中国区书画负责人、丝绸之路赛事产业联合会文化顾问等职。曾获“当代世界文艺先驱人物奖”、“新中国建设功勋人物”、“中国十大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中国好品牌Haobrand年度艺术人物奖等,受到多家单位的表彰奖励。其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永久收藏,个人资料及代表作品被收录进大型文献书籍《世界文艺大百科》。师临米芾,以魏碑为范,多力丰筋,雄厚洒脱。构思灵气、功力浑然天成,书法结体遒劲,笔走龙蛇干练灵秀,运笔抒墨全神贯注,激情飞扬,主题意境极具张力,犹如漩涡般环环相扣,又如溪水般绵绵不绝,舒缓沉静,风姿万象。
张新民先生是一位勤奋的艺术耕耘者,他始终怀抱着初心,从未停止过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前进脚步。近年来,张新民先生的书法创作成果丰硕,广受各方高度赞誉,先后受到央视网、新华网、人民网、环球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腾讯网、西部网、科教网、各界导报、西部赛事网、中华风采人物专刊、世界文艺大百科等特别报道。2013年,中国第十三届世纪大采风年度总结及表彰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务大厅隆重举办,张新民被组委会指定代表书画家上台彰显德艺,抒发感言;2015年,出席中国梦圆盛世书画展开幕式及中国第三届好品牌年度表彰大会;2016年,出席中宣部、文化部指导组织的第十六届中国世纪大采风表彰大会及香港中华墨缘艺术研讨会。2017年,成为全国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家;2018年,参加中国国际集邮网、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为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文艺领域发展成果而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当代名家名作书画展暨邮品首发式”等,并出访马来西亚等国,弘扬中国传统书法艺术。

张新民先生人正格清,是一个重情谊的人,淡泊名利,真诚厚道,善待朋友,人缘极好。书画界前辈苏卓蓉先生等人曾多次撰文推介张新民。
严于修身,严于律己,天道酬勤,张新民因具备了博大深厚的文化功力,且能博采众家之长,对人的优势精当发挥——坚持入古出新,拓而为大,转换艺术空间,部分点线夸张,敢于冲破传统的中锋用笔,惟效果是从。这样既有历代名家草书风貌,又有自己大笔草书的特色。作品分外粗犷,豪放,雄强,浑厚,愈发气势过人,骨力超群,给人以山呼海啸,龙飞凤舞之感。

近几年来,他耐得寂寞,不爱张扬,潜心追寻草书艺术的真谛,在创新中前进。老年之时,壮心不已,实在难能可贵。作品中多巨幅长卷,任情挥洒,毫不拘束,豁达流畅,浑然天成,形成了具有“格调豁达,空灵飞动”的鲜明个性和独特的张公风骨。
创业实,做人实,人们提起张新民,脑海里就会浮现“惊天海涛”、“碧空鹤舞”、“雨后青松”、“烂漫山花”......皆因他每遇时就尽可能地遍览名山大川。近年来,他应全国各地书画界朋友的邀请——登泰山、上黄山、攀峨眉、临东海、览长城、越马六甲海峡,进新疆、逛上海。近期又在京城里筹办起人民美术杂志社《北京分社》任名誉站长。他的穿越为他的艺术注入了营养,他深有感慨地说:“一个书法家,心胸有多宽,精神境界有多大,成就的作品气势就有多大!”故而,能以墨取韵,用笔胜于用墨——表达了心胸境界,探索适合自己精神气质和学识修养的路子,创作出大量让人爱不释手的名篇佳作。

个性永远是艺术的生命。张新民的行笔结构、章法、意境自立成体,欣赏价值高。历史可以告诉我们:2012年他的10幅字竟从日本换回一辆小轿车。自那以后,他的字渐渐地平步青云,他的人名随之也成为名人。一次偶然的聚会有幸得以范增先生夸赞:“张新民同仁长于行草书法,注重用笔用墨,草书深得王羲之、张旭、怀素草书之精髓,奔放流畅、个性强烈,具有民族精神之内涵和浪漫主义色彩。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和多家纸媒频频报道张新民先生的事迹与作品。观众有诗赞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学海无涯,天道酬勤,张新民的字在国内外闻名遐迩,作品走俏市场后,他则疏于钱财,淡泊名利,仍真诚厚道,善待朋友。父老乡亲,平民百姓只要求字,三幅五幅分文不取,有时甚至连装裱费用也赔进去。他说:“字为心画,书如某人,人正则书正。”因此德艺双馨他冠之无愧。
静观世界,笑对人生;继2012年墨泼东洋后,他的成就先后被编入《千年英才榜》、《世界文艺大百科》、《国际文艺季刊》中文版开辟专栏;2013年5月荣获“中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当代世界文艺先驱人物》奖牌的的殊荣。张新民先生的书法作品,尤其是大笔草书,狂而不悖,草而有章,注重每个字的优善姿态,一点也不忽略,这就是他的为人。用他的话总结:“时代呼唤书法,书法紧随时代!”

张新民先生为人儒雅亲切,并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他说在社会活动中不仅可以服务大众,同时也可以锤炼自己。他常腾出时间去关照家乡当地老青年工作者协会,慈善及扶贫协会及老干局的活动和为教育系统做讲座培训。张新民先生也从来不吝啬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年轻人,实为年轻人之良师益友。做事先做人,真诚、简单、坚持是他为人的风向标。笔者也曾多次受教于张新民先生,他丝毫不吝啬自己的经验,让人受益匪浅。
初春时节,春寒将走未走,万物已见复苏。忆起童年每每在柳树发芽尖儿时,就会心生盼望,盼望着他日又可折几枝柳条编出几个柳叶圈戴在头上欢乐。穗状的柳芽从枝条上钻出来了,柳条在春风微澜里,款款摇摆。临窗的小木桌上,久不光临的阳光正好躺在了一本书的封面上,目光所至是那个大大的“禅”字。那一刻,视觉的盛宴里似乎有了佛之般若智慧。
出神之间,我看着这本《人民美术》2019年2月特刊封面上的书法“禅”字透着古典的雅致情怀,同时又彰显着一份随性淡然,看似柔软,实则柔中带韵,韵中透力,气韵生动。这字背后的气质和柳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柳树与苍松翠柏刚劲挺拔的风格迥然不同,也无白杨树那样高大强悍,它刚柔相济,灵动洒脱,而且折枝插柳便可成活,从不挑剔环境,生命力极强。它们的枝条是向上生长的,默默地长着,朴素地坚韧着,它们有着自己的理想。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凌冽,每当春回大地时,柳树总是最早去迎接春的希望。
眼前的这个“禅”字正是中国行草大家张新民先生为《人民美术》2019新春特刊所提的封面,透过书法的形表达着生命的质,它是灵动的,有生命力的。“禅”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几行禅意之句此时不免浮上心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时常是修行,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不容易,勿忘初发之心,方能应对各色纷扰。

观摩欣赏过张新民老师多次现场书法创作,也有幸与老师讨教聊天,张新民先生可谓是苦学智取,耕古立新,他的书法正是遵循着历代的名帖法度,但又不为古人所束缚,经过多年的修行苦练,取得了深妙的艺术造诣,自成一体。他的书法不斤斤计较于点横间的得失,而是谋求整篇的自然和谐,表现出纯粹天然的诗意、情态和意兴。这种刚柔并济的坚韧与默默向上像极了柳树的精神。
张新民先生曾说过:“书法体现着汉字之美,人文之美,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中国精神的载体。书法是极简的,白纸黑墨少许红,但是每一笔却有着不同的韵味,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吾心写吾字,书者所写的字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气质正是他内质的外现。只有笔墨精妙和善仁内在相结合才能透射出书法的价值。所以,书者必须要立德立品,艺德双修,用真心真诚来浇灌手中之笔和笔下书法之花。问心归源,才能做到给观者以心灵上的能量补给。”这席言语间,流动着极大的心灵能量,颇具禅意。先做人,再做事,还是最真的道理。

当下,在文化强国的战略下,作为一个党员,作为一个艺术家,张新民先生从未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坚持文化自信,服务大众,锤炼自己。在豁达淡然中,他从未停止进取之心,以已之力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愿在点横撇捺中行走的张新民老师像“春之信使”的柳树般成为助力中国文化强国的春之使者,成就自我,助力中国!
中国书法是华夏民族独特的艺术奇葩,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智慧结晶。因为它具有生命的动感而产生出无穷的变幻,体现着真、善、美的艺术境界,呈现出顶级的艺术视觉享受才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发展光大。张新民的书法正是遵循着历代的名帖法规,经过多年的修行训练,取得了深妙的艺术造诣,深厚的工力中透着大气雄浑、朴拙厚重、沉稳端庄、洒脱灵动地在章法中变化莫测而自成一体。已经年过半百的他是怎样走过崎岖的学书之路呢?
1982年,张新民分配到铜川市纺织厂工作,由于勤奋努力、敬业爱岗,表现出色,得到厂党委领导班子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党委书记赵德科同志,更是对张新民赋予深切的关心和栽培,从而对张新民人生观和艺术修养奠定了浓厚的影响。由于工作的突出表现,张新民很快被调到厂工会做文体委员,不久又任命为厂团委书记。文职的岗位使他如鱼得水,大量的组织、宣传工作潜移默化地成了他习书练字的大平台。一个偶然机会,他得到一位地方老艺术家的指点,并收藏到古代书法家米芾的摹勒书帖,顿时爱不释手。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作书十分认真,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张新民师临米芾,以魏碑为范,多力丰筋,雄厚洒脱。构思灵气、功力浑然天成,书法结体遒劲,笔走龙蛇干练灵秀,运笔抒墨全神贯注,激情飞扬,主题意境极具张力,犹如漩涡般环环相扣,又如溪水般绵绵不绝,舒缓沉静,风姿万象。

1988年秋天,他考入陕西省团校深造学习。此后,他大量阅读有关书法发展的历史和临摹、借鉴各个朝代、流派的经典作品,极大开阔了眼界,他的书法创作有了新的飞跃,也是在这个时刻,他的书法名作品分外粗犷,豪放,雄强,浑厚,愈发气势过人,骨力超群,给人以山呼海啸,龙飞凤舞之感。
2013年5月26日上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务大厅,中国第十三届世纪大采风年度总结及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大师们汇聚一堂,神情专注,侧耳聆听。台上一位身形伟岸、气势轩昂的书法大师正在引古论今,阐述书道,侃侃而谈。他就是来自范宽、柳公权故里的陕西铜川书法界艺术大师——张新民先生,并被组委会指定代表书画家上台彰显德艺,抒发感言。

多年的不懈努力,张新民的书法名气越来越大,甚而传扬国外。受到中央电视台专访后,张新民书法艺术而声名大噪,被中国国际画院聘为终身院士,中国世纪大采风组委会也邀约其挥毫献艺暨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颂奖,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永久收藏。其先后受到央视网、新华网、人民网、环球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腾讯网、西部网、科教网、各界导报、西部赛事网、中华风采人物专刊、世界文艺大百科等特别报道,中国艺术家委员会和中国书画家协会授予“一级美术师”,对其作品市场价格给出明确认定,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推介为收藏作品。其豪迈而流畅的行草之风也得到业界一致好评,被台湾、马来西亚、香港、菲律宾、韩国、新加坡等书法爱好者争相收藏。
苏卓蓉、王培珍两位书画界前辈给张新民的评价是:颇有书法、绘画天赋,经名师点化,造诣颇深,人脉贯通,名气不小;师临米芾,以魏碑为范,书体风格多力丰筋、雄厚洒脱;一幅字就是一部书,构思、灵气、功力浑然天成。还赠诗两首,其一:笔走龙蛇二十年/云雾江河皆逢源/冷眼向洋看世界/安居煤城不出山。其二: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同官居士字!

书法作为中华文明两千年来得以流传、继承和发展的文化瑰宝,它同任何一门艺术一样,具有一定的鉴别标准,其一为思想性,其二为艺术性,前者为作品的灵魂,它是港湾、是驿站、是方向、是目标、是归宿、是主题;后者为前者服务,是功夫、是技巧、是形式、是载体。观新民书法,集二者为一体,结体遒劲、运笔洒脱、构筑俊逸,不斤斤计较于一点一面间的得失,而谋求整篇的自然和谐,表现出纯粹天然的诗意、情态和意兴。在书法的临写学习中做到同中求异,放怀自然,各取生机。能将对哲学的理解和对人生的参悟揉入书法,跌宕连绵,一气呵成。运笔抒墨全神贯注,激情飞跃,主题意境极具张力,犹如漩涡般环环相扣,又如溪水般绵绵不绝,有骨有肉,舒缓沉静,风姿洒脱。
多年来,张新民先生一直保持着初心,不安于现状,在自己的笔墨中默默耕耘,不断探求生命和自然的丰富内涵。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杂气自去,清净自来。这就是他艺术和人生共生的境界!

楚丰华
收集整理
转载于网络
2022.8.19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