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里故乡
彭崇良/作
讲到童年记忆,一个习惯于写作的人,故乡一定是他的情牵之地,梦萦之所。梁子岛的对岸就是我的故乡——庙塘村。在我身患重疾的那个十年,几乎总在梦里见到同一个景象:青砖青瓦房,屋前一口塘,塘是青石板铺就,塘中心有井一口,也是青石板砌成,连塘边的两座大坟也是青石板磊起的。这种朦胧记忆,并非我一人个才有的,有时与老屋的同村小伙伴谈起,他们也只能说个大概。
来来往往,匆匆而过,许多年过去了,故乡是个什么样子?还能记得么。
时代在进步,乡村也在做着改变。刻着村名的文化石,村头的网店,还有美景中做直播的游人......,朋友,你若有一颗心好奇心,那么,你的心便是年轻的。
一行人穿梭在松林间,从前的土泥路,建起了水泥阶梯,中间数段又换成新建筑材料的栈道,几处文化石刻着大块文章,名言警句。池塘里,莲叶田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山凹里,水田漠漠,野雉振翅,没入蓬草;高树间,暖风习习,虫鸣哂哂,人来声止。
沿着新建成的环梁子湖绿道,可以直达位于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南冀——涂镇生态旅游典范区。万秀、熊易、官田、野湖咀、沙咀、陆家咀......,好似颗颗珍珠,串连在梁子胡绿道,依山傍湖,生态宜人。路、桥、航空等联合搭建起立体的交通网,拉近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一小时生态旅游圈,给出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出乡的人们,回乡安业,外乡人以此乡为故乡,流连忘返。
摄影人以镜头纪录实景,文学家用纸笔移景造境,新农人又将艺术化入生活。一座久远年代的红砖烟囱,将历史以新文化的名义,高高地耸立于道旁。在这里,农作物在集约化的土地上,以季节的名义,变幻景色;依山就势,建茅屋,搭栈道,将隐在茂竹林深中的村庄,引入将要到来的开花季;以生态的名义,将自然之色,和着人工之设,生发出新的创造;行走于新村,见青绿,听溪流,移步换景,观景的人便是新风景;若以观光车代步,又不知少了几多景色,几多体悟呢。那边,知青点逗留有火红年代的青春奋斗;这边,“天空之镜”融合了天与地,将那低下身段方得见的美景,留给有心人。
秋阳夏雨,春花冬雪,远山近水,虫鸣鸟啾,人们毫不吝啬自己的思想的空间,将这一切,尽情地收纳,再加以句读删减,去书写自己心中的美文,将故乡新的一切传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