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传媒网讯(首席记者 华燕雯)近日,在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供职的古文物研究专家路侃先生,在中国新闻传媒集团成立六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应邀发来了贺词。
“祝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越办越好,愿朱鹏源先生事业更上一层楼。”同时担任南京古都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的路先生写道。
考古专家路侃讲解明孝陵。
路侃先生,1969年出生,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人。上世纪90年代即跟随贺云翱先生在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工作,长期在野外参加考古勘探调查。2005年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工作至今。
路侃先生是媒体圈的老朋友,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南京的各家报刊上:
据《南京日报》5月27日报道:4月30日,南京致力于文物古迹保护与推广的华古团队推出寻迹南京古墓葬系列行走活动第一期,从明孝陵大金门开始,考古专家路侃一一介绍起明孝陵的“前世今生”。路侃是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资深考古专家,1998年以来长期参与明孝陵地区考古调查和文物修复相关工作。
路侃先生在马鞍山考古。
据《金陵晚报》报道:2012
年,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的考古专家路侃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曾经为牡丹花坛到北京查证过,"
它不是圆明园的,应该是来自北京昌平清铁帽子王郑亲王祖坟地。牡丹花坛上共有 90
条龙,但仔细看,这些龙都不是五爪,而是四爪的。四爪为蟒,不是龙。在非常讲究礼制的清王朝,圆明园内用四爪龙,是不可能发生的。"
路侃作出判断,这个花坛应该是为打造谭延闿墓时,从北京郑亲王祖坟收购来的石刻中的一件,其本来面目应该是郑亲王墓宝顶的须弥座。
路侃先生近照。
《南京晨报》报道称:宋灭南唐后,没有采用隋灭陈的毁城政策,而是非常重视南京的发展。“南唐都城金陵府的范围,从中华门一直到鼓楼,将秦淮河两岸纳入城中,是‘老城南’、‘夫子庙’的发轫时代。”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路侃告诉记者,“城南”是老城区,是从南唐就开始的城市布局。
路侃告诉记者,北宋灭亡后,南京成为南宋的陪都,旧南唐宫城则是朝廷反攻江北的“前敌指挥部”。而后朱元璋修明城墙,就利用了南唐旧城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