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新生(节选)
——记农行孝感大悟支行风险管理部经理周新生 (节选)
作者:彭崇良
每一次总结不仅是对时间的记录,更是对时间的敬畏。时间总在下一秒不作告别地逝去,记录时间就是记录人的价值。 ——彭崇良
澴河由北而南,依着山势,将县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夹岸高楼,革命老区已经步入现代化,五桥跨河,方便着人们的出行。农行大悟县支行就座落在澴河东岸,临近新建的第五座桥--泉水大桥。
周日的清晨,山风微凉,天已渐渐放亮。弯弯的山道,隐没在群山里,一辆山地车正奋力爬坡。
有相熟的,会老远打个招呼:“这不是农行周经理呀。”“是呀,下乡去。”路人口中的“农行周经理”,是大悟县支行风险管理部经理周新生。这条熟悉的山道连着大悟县14镇3乡362村,那里有他二十八年来,服务三农的足迹。四十年的农行改革路,他行走了二十八年。
当年从大悟山下的夏店镇左河村上周家冲走出来,进县城读高中,走的是这条路;又从大悟山区走出去,就读于广东嘉应大学金融系农村金融专业,走的也是这条路;大学毕业后,回到大悟县,走进人生首个工作地,走的还是这条路。每次出山便是一次新生,每回攻坚更是一次转型,待到成功时,转身直取新目标。
车轮疾速旋转,时光回到1990年7月。一老一少,各自扛一辆二八式永久自行车,正奋力爬坡。少的才20出头,清瘦身材,眉清目秀,一副近视眼镜,框在削瘦的脸颊上。“周新生呀,咱们县农行这是头一回有大学生咧,一下子就来了你们四个。这苦吃得来不,可是要好好干呀!”“彭师傅,我也是山里娃呀。山路走惯了的,头回骑这‘二八大杠’。”
一把老算盘

上班第一天,就和师傅到东新乡白庙村调查农户贷款情况。山里人家,散居山里,隔着好几十里地。才过一道梁,又遇一条溪,人被群山包围着,总有走不到头的感觉。“来回一趟要五六天时间,吃住在农户家里,费用自担。”
当地俗语说,“有女莫嫁五岳山,四十八道脚不干。”“山高路陡石多,出门就是爬坡。”山路上骑“二八大杠”,按老农行人的话讲,是“下坡人骑车,上坡车骑人。”上坡就得扛着车子爬坡。
那个年代,自行车在山里是个稀罕物件,交通上用它,驮物也用它,每个农贷员都配有一辆。一人一车一手电,一个挎包背上肩。出山进山说走就走,要是回来晚了,山风裹着自行车链条的“嗒嗒”声,催人加快脚步。真个是“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多年后,与山地车车友进山长途骑行,又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992年12月20日,他与五十多岁的彭师傅进山,到五岳山的龙泉村、红石村、白庙村、青莲村、山岗村收贷款。山里天气多变,去的时候还是大晴天,到了12月28日大雪封山了。
临近年终决算,“农行电话追着人赶,最后在30多里外的姚店信用社才联系上。”师徒俩推着几十斤重的“二八大杠”,载着几十斤重的收贷物资,往回赶路。
“那雪总有尺把厚,风吹得人脸,生痛生痛的。”在周新生映象中,那场雪真大,路滑难行。12月30日才回到东新营业所交账。全身已经汗透了,“湿冷的衬衣贴着前胸后背,那才叫难受呀。”来不急等锅里的水烧起来,“一把舀上几瓢凉水,冲个冷水澡。”钻进宿舍被窝里,补上一觉。
当年的永久自行车

大学生周新生在东新营业所一干就是五年。在这山沟沟里,他学会了“斤斤计较”。
秋天,农户拿地里的花生抵贷,他亲自下地扯花生,过秤除去水份,按时价抵贷。“拉回营业所凉晒,再送到收购站,还是从地里采收的斤两。”“真的一点也不敢浪费,那可是银行的本金和利息呢。”脸上写满自豪感。
同事们也对这位高学历的年轻人十分满意。始终保持着山里娃的质朴,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对同事关心友爱,对农户充满情怀。评先进的时候,大家一致推荐他,1991年、1992年两次被评为农行大悟县支行先进工作者。1995年2月9日,《湖北日报》一篇报道《有功不受“禄”——记农行大悟支行东新营业所信贷员周新生》,这是他的名字首次出现在省报上。
1997年是个特别的年份。那一年,他二十七岁,在东新工作了近八个年头。这一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夏后的一天,一个人进山清收贷款,“二八大杠”压着石子路,“滋滋”作响,心头一个恍惚,车龙头一偏,连人带车滑进沟坎。不自觉地惊出一身冷汗来,再往外一点,滚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那可是几百米深陡坡,蛮吓人的。”山里人很少出门,过了许久,才被过路的老乡送到乡镇卫生院,眼部缝了七八针。手术不彻底,左眼睑落下了伤痕。不曾想,十几年后,骑摩托车去大悟县城高中接女儿放学,“路上摔一跤,也是左眼睑受伤,缝了好几针。”
东新乡是周新生工作的第一站,也是他收获爱情地方。
那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妻子黄玉霞,第一次和表哥去夏店镇左河村上周家冲,就被周新生家里的贫寒给震惊了。一栋百年老屋,蛰伏在一个传统的弄堂里,进门处与前一户人家共一片墙。四面屋檐围成一方小天井,阳光照进来,昏暗的屋子一下变得亮堂起来,直到天黑前,算是家里唯一的照明了。天井下四块条石彻成的小池,用来向外排雨水。
与父母在一起

夕阳的余辉,映红了山顶的云霞,周新生跨上自行车,挥手与恋人作别,冲入渐暗的暮色中,隐没在熟悉的山林里。
爱恋中的人,总是那样依依不舍,幸福也总会无私地关照追求幸福的人。
1994年元旦,万象更新,新的人生历程摆在周生新面前。东新营业所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宿舍,布置一新,当作婚房。夫妻俩没有休婚假,长期分居两地。当年年底,女儿的出生给这个小家庭带来无尽的欢乐。女儿从幼儿园到初中都在大新上学,直到上大悟县高中,才与父亲一起住到县农行大院。妻子至今仍在大新镇中心卫生院工作。

2018年8月25日,周新生回访农行五岳山风力发电项目,顺道回到大悟山的老屋,看望七十余岁的父母。母亲进屋摸索着拿出电剃刀,问儿子:“这个好象没得电呢?”儿子接过来,找个插座开始充电。
“如今,没有剃头挑子上门服务了。”周新生不免有些伤感,望着老父亲零乱的花白头发,他起身给父亲理发,电剃刀顺着父亲的头顶往下推,白发一丝丝飘落着,直扎他的心底——父亲老了。
为父理发

母亲年轻时就得了头痛病,不能干农活,是父亲一个人操持这个家。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只读到小学就辍学了,他是家里唯一走出去的大学生。读中学那年,姊妹几个兴高采烈地送他去学校,半道上报名费弄丢了,四个孩子抱头痛哭。好在老师了解他家情况,免了那学期的学费。如今,父亲得了脑梗塞,行动不便,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接到大悟县城去住上几天,住久了老人不习惯,只好送回来。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2016年7、8月间,女儿大学刚刚毕业,到深圳打工就地参加考研,恰逢宣化支行装修。他知道女儿已经长大了,要走自己的路,已经不再是那个在他的辅导下,“初中、高中都年年全班前三名”的懵懂学生了。他自己也有自己事要做,当晚要赶到宣化支行,处理网络机房搬迁。
在同事眼里他是多面手,是“万能钥匙”。
“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是他的人生信条;回望来时路,虽早生华发,壮志犹在。
《孟子尽心天下》有云: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涉农业务数据统计工作关系千家户,也关乎农行的社会责任与当担。”周新生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形成祥实的书面报告:县域金融竞争较激烈,以后的竞争重点必在农村。
他带领自行车摩托车营销团队,重走当年路,当年的砂石路早已改造成了水泥路,“村村通”工程惠及乡村,直通村民家门口,人们出行更方便了。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他和团队走遍全县300多个行政村,新增惠农通代办点600家。
“机具的日常维护也是很费神的。”“有时正吃着饭,电话就打过来了。”无秋冬寒暑,不管多远,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大悟山多山,森林植被丰富,降水丰沛,山雨说来就来,不提前与你打招呼。他是全行出了名的勤快人,偏偏“好事”总是亲近于他。2011年6月入夏时节,与同事下乡安装转账电话,突降的暴雨影响了视线,他的摩托车与小车发生追尾。摩托车被甩出十几米开外,车轮在雨中空转,他脸部多处擦伤,倒在地上。“同事把我送到医院,右眼缝了七针。”谈及这些,周新生总是习惯性抿起嘴,仿佛是在说别人的事。所做终有所成,2012年3月被县支行评为新农保代理业务突出贡献奖。
28年一路走来,周新生究竟从事了多少个岗位:农贷员、信贷员、县支行风险管理部经理......加上兼职的,已是无法有一个准确的统计。
许多朋友和同事认为:这个人的人生是失败的。他却说:“青春不再,回首往事,无怨无悔。”
翻开他手写的个人工作总结,清逸的小行楷映入眼帘,线条飞动,结体周正,透着一股子精益求精的内力:“能做成农行的一把‘万能钥匙’;能在支行最需要我的时候站出来;能脚踏实地为农行解决一点实际问题;能在不同的岗位为农行尽一份微薄之力。”“多一份兼职,多一份辛劳,我的人生更多了一份历练与责任,我乐在其中。”这是他的价值观与情怀。
假如身体的伤痕是无言的勋章,那一本本红色证书,正是周新生工匠精神的忠实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