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军嫂的坚守(节选)
——记农行湖北随州何店支行综合柜员李梦娣
作者:彭崇良
入行八年来,她坚守农行乡镇网点,当她成为军嫂,三舍随军机会,依然初心不改,一心扑在农行岗位上。——题记
劳动光荣、奉献最美,坚守就是奉献。——农行曾都支行程金双行长
何店多山,辖区内有因“棋仙对奕”而远古闻名的仙境圣地棋盘山。
据2014年版《何店镇志》记载:1965年7月何店区成立后,何店区银行营业所和信用社相继建立,隶属中国人民银行。1971年2月精简机构,区财政税务银行合并成立区财政管理所。197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分家,县下公社一级所设金融机构并入农行成立中国农业银行随县支行何店营业所。又,几经改革,何店农行有了现在的行名中国农业银行随州何店支行。
作为曾都支行三个乡镇网点之一,何店支行服务本镇,辐射周边18个乡镇。
2011年8月,刚刚从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毕业的李梦娣,以派遣工形式招工进农行,第一站就来到中国农业银行随州曾都区何店支行。在琐碎枯燥的基层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学习,自我提升,很快适应了岗位。2013年她通过了转正考试,别提心里多高兴。
时光一天天流走,新来的干上两年就都走了,主管也走了,她依然在何店当综合柜员。那一次对话,彻底的给她敲了警钟。“梦娣姐,我一直在换地方,你为什么没换地方。”“梦娣姐,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原因呢。”这样掏心窝子的话,她头一回听到,蒙起被子,着实大哭了一场。两年前,为了能成为农行正式员工努力着,与同事一道分享业务知识;日复一日重复的柜面工作,琐碎、枯燥、单调,并没有磨灭她的青春梦想。如今,要振着起来,打造属于自己的业绩,干出名堂来。
……
……
在何店“职工小家”住了一年后,李梦娣与同事王亚圆到随州市区合租一套房子,开始了近七年的“早六晚六”,赶8路公交之路,结婚后又增加了12路公交车。
李梦娣与丈夫两人同在一个镇子——久有“随州粮仓”之称随县新街镇。一个在镇上,一个在镇西头的红石桥村。
随县新街镇地势平坦,久有“随州粮仓”之称,离随州市区有25公里的车程。入秋时节,蓝天白云,一派生机盎然,平展展的一眼望去,公路两旁山林草地,颜色开始丰富起来。树叶儿绿里夹着黄,秋风阵阵吹落黄叶,落叶归根,回报根的情义;稻田里金黄色的谷穗儿,在风中一浪接一浪,摇起丰收的稻香。
镇子西头红石桥村卫生所隔一片树林,就是桃桃的太爷爷家了,一座现今农村里已经不多见的低矮的红砖青瓦四合院。院门前横卧着一条新建的高架水渠,渠下一条水泥公里顺着渠向东直通新街镇。进门迎面远远的一幢低矮红砖布瓦房,卧在平展展的土台上,院子两边是红砖搭建的低矮的杂物间。厨房紧挨着杂物间,再沿着数级台阶上到土台就能进到低矮红砖青瓦的房里,这就是主人们的住房了。
堂屋东西相对,各有两间卧房,被改成三间。东边一间与对面两间相对着。那一间原本是两间改成的,门两边的白墙很宽,倒显得门小。门上大大的红喜字,隐隐地被垂挂着的珠帘子挡着,经过五年时间的沉淀,变成金色了。
土台是整个院落地势较高处,可以俯视整个院落。远远望见院门口那个水泥平顶上架着一台太阳能热水器,还是李梦娣结婚那年添置的,架子下凉晒着几样农作物的种子。
2013年11月11日,李梦娣与丈夫丁海峰结婚。红石桥村卫生所门前,那座低矮的红砖青瓦四合院,一下子热闹起来,两个小姑子,对新媳妇、大嫂更是欢喜得不得了。当时因单位人手紧张,李梦娣只休一周就回单位上班了。此时,丈夫也接到命令提前归队。夫妻二人匆匆提前结束了婚假。
也许,两位亲密的恋人还没有想到,未来会是在离别中寄相思;也许,只有担承着离别苦的军人军嫂,才能体会家与国的情愫。
一年过去了,又快到丈夫休探亲假的日子。丈夫对李梦娣说:“按规定军属每年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咱们也好好规划一下吧!”李梦娣此时心里很焦虑。结婚快一年,自己还没有身孕,也希望休探亲假,和丈夫好好团聚。
农行网点人员少是一个普遍现象。何店支行除了行长与客户经理,还有一名主管与四名柜员,有的年纪偏大心脏不太好,有的刚入行不久。自己转正才一年,客户也刚接手,一切都才开始。面对这些现状,她把丈夫探亲在家,自己可以享受军属探亲假的事都藏在了心里。白天用高强度的工作,来化解内心的烦闷。
不休探亲假,就把假期攒起来,与同事换了四天假期,满怀喜悦地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旁晚到达丈夫的驻地。本以为是多么浪漫的一次相会,等来的却是雾锁大海,舰船无法靠岸的坏消息。
希望对于等待的人,总会在不经意间,显露出它慈爱的一面。
第三天中午,雾渐渐有了散去的迹象,临近傍晚,舰船靠岸了。夫妻俩不到十二小时的短暂相聚,深深印刻在两个相爱的人心中,每每谈及此事俩人便紧扣双手,陷入沉思。
从恋爱到结婚再到有了小桃桃,一个在农行工作繁忙假期少,一个是出海任务频频休假少。少了亲近的牵手与浪漫,留下遥远的牵挂与思念。多次舍弃随军与丈夫团聚的机会,放弃军属探亲假多达一百五十天。数着时点,捱着日子,盼望下回相聚。“一直被各种问题困扰着,怎么办,只好自己承受吧。”
2018年8月,丁副团长休探亲假。一岁九个月大的桃桃已经晓事了,连着二十多天,总在爸爸洗澡的时候,搬个小凳子守在浴室门口,生怕爸爸又从眼前消失。望着桃桃无助的样儿,李梦娣神情有些恍惚。女儿从一出生,就同妈妈一道,承受着那份对亲人聚少离多的思念与坚守。她更害怕缺少一年330天父亲的陪伴与嬉闹,说不定一道命令,父亲的探亲假,就会提前结束,父亲就又不见了,只能在视频上再见。
2018年夏末,沿海起台风,和父亲一同休假的战友,有的被提前召回了。桃桃又如何能知道和理解呢,李梦娣不觉鼻子一酸,“与同龄孩子相比,缺少父亲的陪伴,桃桃比较胆小认生。”她才一岁九个月呀!生活呀,难道我的苦,也要女儿一起承担么。“思念,也许是我们一家人最好的团聚吧!那是心灵的隔空相守。”
工作上的优秀,总在家庭方面有所缺失。结婚近两年,她仍未怀上孩子。一个女人一生最幸福的大概就是做母亲了吧。新的生命在母腹,成长,躁动。孩子呀,是你成就了母亲之所以成为母亲。
……
……
婚后一年,丈夫说:“考虑随军吧。”公公婆婆说:“爷爷身体好着呢,还等着抱重孙呢。”自己父母也劝她尽快随军。
清晨,坐在去往何店的8路公交车上,李梦娣一遍又遍地思索着昨天何店支行肖选正行长说的话。“丁团长是个军人,命令来了就要走,而且营地也不固定,你真的去了,会不会还是两地分居呀。”这是李梦娣第一次有了放弃随军的念头,决择是艰难。“一个女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参加工作,就会与社会脱节。”行长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她开始责备起自己来,“如果去请一个月假,同事的休息无法不保证,也会间接影响到业务。”“休息不好又怎么能以最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客户呢。”车到何店时,她已作出决定,只请一周的探亲假,去部队找爱人,休完假回来照常上班。部队领导了解到夫妻二人的情况后,2015年暂时将她丈夫调离原来工作岗位,重新安排到岸上工作了一段时间。
喜讯是在2016年春节期间传来的。
她终于有了怀孕初期症状:头晕、乏力、恶心。医生也证实了这一点。丈夫又一次提出随军要求。军人对家庭有着特殊的牵挂,渴望陪伴家人,家人也期盼他们的陪伴。
第二次随军的机会就在眼前,只要她点头,部队上提供住房,按月领家属津贴。现在就过去,还不用忍受赶8路公交车之苦,少了多少劳顿;不用上班成天想着营销任务,少了多少操劳;十月怀胎安心静养母婴健康,少了多少烦恼。打个报告,农行总归是会同意的吧。她拖着怀孕的身子,步态沉重,思绪沉重,不知不觉,走到了何店支行门前。
唉,偏偏2016年“春天行动”开始了,时间紧,任务重。
又有人员调动,只有三名柜员对外营业,全行六人已连续作战一个多月了,她又怎能忍心离开。
这时,海军驻地人民政府也给出了优沃条件,为随军家属再提供一份经济补贴和事业型岗位。
一边是亲情,一边是事业,她难以抉择。何店响堂街4000米长,她不知用脚步丈量了多少个来回,那里有她熟悉的客户,客户也熟悉她;在这里,有自己几年来的青春记忆,有痛苦也有喜悦,有汗水也有收获;在这里,自己从少女变成妻子,从军嫂变成母亲;8路12路公交车,更有着深深的印记,风里来,雨里去,已记不清在这车上,默记下多少业务知识点;这一切,是那么的难以割舍。
2016年11月,女儿桃桃出生了。
丈夫赶在孩子出生前守在妻子身边,一家人一起守候着那个幸福时刻的到来。探亲假快结束的时候,部队领导送来了祝福与问候,也带来,第三次给出的随军政策:住房和经济补贴,都安排好了。
面对才出生不久的孩子,丈夫期盼的眼神,和部队领导的关怀,她再次犹豫了。拒绝了会不会再有下一次呢?丈夫兴高采烈地置办起新房来,等着她产假结束,办好辞职手续,一家人来部队上团圆。
既是同事又是同乡的刘巧玲问她:“你为什么找当兵的。”“等自己感觉不该找的时候,已经分不开了”她笑着答道。等有了桃桃的时候,这位一起共事近七年的老乡又问:“桃桃认不认爸爸呀。”“唉,你呀。军人好象对家庭除了薪水,整个人就不存在一样哟。”每一次体贴式的追问,回回打在心头,心中的苦又怎样诉说;一次次地问自己,是埋怨么,是痛哭么,谁又能听得到。或许这就是军嫂与军人的爱情吧,每一份的付出,总有一份无言的担当。
女儿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喜悦,李梦娣却第三次被“是留地方还是随军”纠结了整个假期。时间捱到了产假结束前三天,她又开始着急起上班后,女儿桃桃的哺乳问题了。行长来电话慰问,她提到自家的困难,行长说:“行里有‘员工小家’,条件没有家里好,其他设备行里会专款配齐。”随后,陆续的接到同事们的电话问候。终究是有一份不舍,一份牵挂。2017年2月初,她带着婆婆抱上娃,老老小小,大包小包,乘上12路公交,又换乘8路公交车,住进了“员工小家”。
李梦娣每天起得早,先给孩子喂一次母乳,再赶到楼下上班。还要存一保温杯母乳,备着娃娃随时要吃,中午趁午餐时间再抱过来喂一次,再存一保温杯母乳,备着下午用。
女儿在“员工小家”住了整整九个月,在这里她学会了翻身,爬行,呀呀学语。一岁时才回城,重新回到“每晚一会”的日子。陪伴女儿成长的许多珍贵时刻,丈夫却错过了,最让她内心不安。为了让爸爸“看”到女儿的成长,她用手机录视频,传给丈夫,让他在出海的日子里,也能了解女儿的近况;她买来摄像头,在丈夫不出任务的日子里,一家三口远程视频。“可是国家需要他,小家不圆千家圆,我会把小家照顾好,和宝宝一起等他回家。”
女儿的成长离不开婆婆的付出,老人日渐苍老,双眼得了白内障。偏偏祸不单行,婆婆住院期间,女儿在医院感染上了轮状病毒,出现严重腹泻,孩子经常性昏睡。医生诊断为,连续三天的腹泻,处于脱水昏睡状态,再晚来几天,后果不堪设想。李梦娣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孩子这样了,你在干什么。”“我在上班,晚上将近8点才到家,孩子睡着了。”“你是母亲,你不知道吗。”丈夫也在电话那头第一次与她红脸。
……
……
生活还在继续,希望终会眷顾坚守者。
先后被市分行评为“优秀柜员”、“春天行动先进个人”、“优秀员工”、“营销标兵”;2018年又被授予“湖北分行十佳爱岗敬业模范员工”称号。
她的先进事迹在2018年湖北省农行“小故事大情怀”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