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宇,作家,上海出生,现定居日本。出版个人诗集《世界之外的雪》(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刻在墙上的春天》(上海文艺出版社)
【公式的错误】III
诗 / 戴宇
2022年8月21日
错误的公式
是波乱时代的缘由
在听雨的笔记中
记录着
这第十次东征的激动
往年无数次的拔草
仿佛永远无法追赶
春天的脚步
虽然曾经的虔诚
如今依然虔诚
曾经的纯洁
将来也一定会纯洁
因为那件白衬衫
至今
还高高挂在月亮的嘴角
当秋天悄然来临
在枫叶开始枯萎之前
听说狂妄者的女儿
已经死于车祸
一眼千年的神气
今音(雍赓)评论:
谈诗歌三段三个看点有点保守,但便于集中,一,诗歌中的一页一草,一衫一月,一叶一祸,皆是情愫。诗歌人物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除了脑子好使以外,心理素质也要过关,比如第一段第五行尾的“第十次”。二,把这首诗看作是战斗。需要兵和器合一,诗歌人物是兵,而页、叶、草等皆为器。两者的相辅相成和心有灵犀,是为了凝聚出眼神。三,诗歌的悲情收尾。
一眼千年的眼神涵盖在三段十九行之中。不管是从人情出发,还是从基本是非出发,诗歌人物的良心不允许他睁着眼睛说瞎话。这和有些作品构成了根本差别,在于价值观取向不同。由取向决定套路也不为过,属于自己的更好,当然写出来发表了就属于社会的了,因为大家都在看,孰是孰非是另外一回事。
诗歌神于公式,神于拔草和神于经历,尤其过于看重第一段第一行的公式;又有举重若轻的第二段第一行的拔草,如果处理得当其实就是一次再上一个台阶的机遇。诗歌作这样的展开,亮相的是其中的方法,含哲理,含睿智,同时也由此把诗歌的内涵凸显。凸显过程,以第三段第一行的秋为媒;凸显反复,以该段最后一行的车祸作悲情收尾。
诗歌的偏理而不重理的写法,在于握笔力度上的适当,它在一字一词形式上的变化在于人物的心思拿捏。而心思的流露需要气与神支撑。当你能够一眼看千或百年的时候,你的笔下就会有神,这时候的意象鲜活程度,就需要用各自的悟性来解释了,随之表现出来的就是个性魅力,美在与众不同的独辟蹊径,比如第三段的警醒意识在确立之后的有益,是指规避风险的可能。
也由此会谈到一些诗歌因速度之快产生的力量。比如从诗歌的逆向来看倒数第一段最后一行的车祸;该段倒数第二行的狂妄;该段倒数第三行的枯萎。还有倒数第二段第一、二行的拔草、追赶等。如果再用这一刻来代入诗歌中的某一场景,你会感到五味杂陈,比如,车祸、枯萎、追赶……
最后看这首诗歌人物精神力化形的方法是,只需要一个念头就做到了,它叫精神力实质化。
2022.8.22
作者:戴宇(日)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雍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