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下黄昏
天幕垂柳
灰蒙蒙一片
风裹挟着沙翻卷
虽是白昼恍若失明
蓝天去了桃花源
太阳难得休假
留下门窗的挣扎
和孩童的笑颜
花池静幽
绿澄澄一片
车轮碾压落叶正欢
青蛙犹疑暴雨将临
蝉虫躲进树洞
行人匆忙回家
伴随嘀嘀咕咕的怨念
和淋湿的衣衫
饮下黄昏
黑黝黝一片
路灯独立于天地间
欣赏雨后的寂静
楼宇睁开双眼
凝视田里的庄稼
盼望秋收的喜悦
和幸福的聚餐
饮下黄昏
酿一汪清泉
回馈甘甜
(作于2022.8.16)

艾里克湖
早晨是一潭湖水
倒映谁的面庞
红柳般袅娜
老槐树迟钝地抚慰
迎入红尘俗世的戈壁玉
依然美丽
云把白杨河的水
拢进艾里克湖的诗行
然后将自己藏到
魔鬼城上空
悄悄欣赏
正在下落的夕阳
一只白鹭
贴着水面飞过
栖息于一棵芦苇
凝眸光影中的鱼
思考爱与和平的真理
一只黄羊
在胡杨虬枝上
跳跃起落
为与湖泊相依相偎
从容应对未来的变局
像哨兵般探查
北面瀚海的秘密
要抵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侵袭
必须从我做起

艾里克湖的鱼
我看那日光刺透雪白的云层,
凝练成一束光之翼,
笔直射进沉阔的湖面;
我看那星光拨开厚重的云层,
编织成一张星域图,
轻浅附于浩瀚的湖面;
我看那月光探出如墨的云层,
将周遭网罗进朦胧的夜色,
变幻出一轮水中月,
不停聚散于美丽的湖心。
我是谁?
我是一条艾里克湖的鱼,
也是一条充满幸运的鱼。
我拥有着狂暴的风的友谊,
它为我送来戈壁的金丝玉,
于湖底垒起一座琉璃宫殿,
于湖侧建造一坪彩石滩。
我拥有着云石斑鸭做邻居,
它为我送来芦苇秆 芦花絮,
供我编织一席门帘 一条花枕。
我是谁?
我是一条艾里克湖的鱼,
也是一条通晓历史的鱼。
我知道蒙古大军畅饮湖水的故事,
我理解95年湖水彻底干涸的悲凉,
我更见证了艾里克湖盛景重现。
然而,我更喜欢被称赞为会思考的鱼,
我以为16公里外魔鬼城的沙砾最柔软,
我以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胡杨最挺立,
我以为存在于白垩纪晚期前的恐龙最庞大,
我以为我的存在就是一曲无声的赞歌,
用来颂扬克拉玛依人的众志成城。

丝绸之路北道的双湖
丝绸之路北道的双湖啊,
我与你在萨吾尔山相见,
你那双美丽的眼,
刻印在我的心田。
纵然我时时将你依恋,
那脚步却只能滞留国防边界前。
我想拥抱你 我想亲吻你,
我想让你感受祖国人民的期盼,
倘若等待换不来相依偎的瞬间,
我将追溯历史 抽丝剥茧,
因为这是我最虔诚的执念。
丝绸之路北道的双湖啊,
我们奋力搏击,为迎回你努力奔袭。
我们郑重起誓,欲将珍贵的心作祭。
因为我们知道,你本应与我们一起。
日复一日,我徘徊萨吾尔山,
不为登顶,只为告诉你我的守候。
年复一年,我撒下花的种子,
不为闻香,只为造个花海送给你。
日转星移,我遍览无数风景,
不为比较,只为寻你的天下无双。
时光飞逝,我爱恋的双湖,
终等来确界,迎着九七年那日的曙光回归。
那日,
我们鸣响无数汽笛来欢迎,
我们扬鞭骑马绕湖来欢迎,
我们燃起庆祝的篝火欢迎。
而你,
着一袭蓝衣,
邀清风晨光,
携草和露珠,
共同奏一曲人间绝响。
自此后,
广袤草原多了双蓝色的慧眼,
脊梁哨所多了份不轻的责任,
阿吾斯奇多了个传奇的地方,
一三七团多了处耀目的坐标。
如今,
更在阿吾斯奇上空,
刮起一道超强旋风,
要借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
将双湖的故事传扬。

恐龙不见
许是亿万年前的春风,
忘记遮掩彼此的容颜,
让翼龙剑龙蛇颈龙都开始眷恋,
乌尔禾那处的“烟雨江南”。
许是亿万年前的青天,
滋养远古生物疯长的繁衍,
哪怕已沧海桑田,
化石仍在无声细说当年,
谁说恐龙不见。
春风吹过白垩纪的节点,
湖水抗拒不了的大自然,
庞然大物也敌不过摧残,
恐龙在灭绝中失去欢颜。
到如今青天依旧,
远古的气息送远。
人们试着不停推演,
不让岁月掩埋彼端,
它生存栖息的画面,
化石在倔强续写当年的璀璨,
谁说恐龙不见。
春风谢了流年,
容颜枯萎在时光花园,
那些存在模糊了谁的眉眼,
不能让那段历史尘封。
且用恐龙文化苑祭奠,
将它的生平细细刻画,
从诞生到走向和谐家园,
座座雕塑浓缩了亿万年的从前,
谁说恐龙不见。

花的意义
我是一朵小花,
在阿吾斯奇枯燥的生长。
我是一朵知道许多秘密的小花,
用这些秘密调剂我枯燥的人生,
比较谁比谁更需要惆怅。
某日,一人来到我身处的天地,
开始像个孩子般喋喋不休。
原来他是如此痛苦,
比身为花,
无法自由行走的我还要痛苦,
我想安慰他,
却因为娇弱的花枝而挫败不已。
某日,又一人发现我的存在,
欢喜地对着我絮絮叨叨。
原来他是如此寂寥,
比身为花,
无法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我更寂寥,
我想安慰他,
却因为纤细的花干而触不可及。
既然让我知道,
为何让我无能为力。
既然让我知道,
我不相信无计可施。
我要努力绽放,
借助风,
借助蜂,
将阿吾斯奇撒满,
花的种子。
当我成长为万亩花海,
我可以包容更多无奈。
用我璀璨的颜色淡化,
生命中无法预知的哀。
用我蓬勃的生气感召,
人生中无比珍贵的爱。
哪怕都是我的臆想,
至少可以是倾听者,
也许这就是我,
生而为花的意义。
【作者简介】

廖智平,七师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一三七团驻一团新黄宫社区“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007年7月大学毕业来到七师129团,随后到七师边境团场137团工作。十五年来扎根边疆,初心不改。业余时间将兵团动人的故事写成诗歌、散文和戏剧。诗歌、散文作品先后在《奎屯日报》《零距离》《西部作家》等发表,并有多个短剧在团场春晚演出。

一、投稿请附个人照片(2张以上)和简介(300字以内)。
二、投稿注意事项:
《中国诗歌零距离》微刊投稿标准格式:
一、原创首发(在文本前注明)
二、投《中国诗歌零距离》(在文本前注明)
三、文本顺序
1、标题,如《诗和远方》
2、文|姓名(或者网名)
3、正文
4、简介
注:简介300字或少于300字.
四,照片发附件。
为了严肃谨慎,请严格按标准格式投稿,谢谢!
五.本平台所发布作品必须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