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1,摸着石头过河
——深圳编年诗之1981
原创 陈昌华 诵读 单重建
音乐设计 单重建 制作 一方文化
戴上了经济特区的帽子
绷紧了如履薄冰的神经
聚焦着世界关注的目光
迈出了蹣跚学步的脚印
只是一没有船二没有桥
面前的河该怎么过
脚下的路该如何行
吳南生向谷牧化缘
三千万,杯水车薪
谷牧笑言,一片酵母
无米之炊的特区
还得自力更生

20个亿的资金泰山压顶
压得深圳直不起腰身
骆锦星被逼得走投无路
不得不从马列原著中
寻找依据和救兵
列宁的语录:不怕租出
格罗兹内和巴库的1/4
来使其余的3/4齐头并进
有了这把上方宝剑
深圳终于横下一条心
第一次破天荒租地
创造发明有偿使用
深圳冒着天下之大不韪
港资就这样悄悄进村

德兴大厦海丰苑大厦
老板赚到了第一桶金
深圳开始搞五通一平
孙悟空解除了紧箍咒
土地爷捧出了聚宝盆
尚志安,一只湖北的九头鸟
飞到了上步的荒山野岭
没要市里一分钱
工业区建得风生水起
借鸡生蛋钱又生钱
楼花变成了财源滚滚

副书记周鼎向银行借钱
立下三个月还钱的军令
行长们担心有借无还
周鼎还真一言九鼎
这位领导虽不会魔术
却有拆东墙补西墙的本领
市民赞叹,思路决定了出路
深圳就这样敢为人先
国人惊呼,在钢丝上行走
深圳就这样玩着平衡
4.45万平方米的土地
就这样点石成金
2.14亿港元的出让费
转动了芝麻开门

摸着石头过河的民谚
写进了中央的红头文件
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树起了一根定海神针
放下包袱,特区如释重负
开动机器,深圳轻装上阵
前方的道路曲折漫长
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
2016年11月26日

(诗集《深圳编年诗》于2019年12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需要者请加baoanhua微信后联系。)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历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宝安风》杂志社社长,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现任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作品曾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青春》《牡丹》《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等。出版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副主编《九都诗踪——洛阳四十年诗歌选》,主编《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18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主播简介】单重建, 威海人 硕士 。78-89年央企文工团主持人(话剧、相声、配音演员)。87年获湖南省广播电视大赛优秀奖 ,88年湖南省首届企业大型文艺汇演特邀节目主持人 ,1997年获深圳市演讲大赛冠军(一等奖),2019年获全悦全国朗诵大赛二等奖,2021年获全工委“青艺杯”首届线上朗诵比赛第1名(一等奖 ),全工委播音与主持专业语言教师资格 ,中华文化促进会播主委青少年播音主持测评师 深圳阅读会主席,炎黄文学社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