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真挚的情 深切的爱——访原中国美协理事、著名版画家莫测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真挚的情 深切的爱
——访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当代著名版画家莫测先生
在著名油画家元老先生的推荐下,我结识并采访了当代著名版画家莫测先生。先生虽已年近9旬,但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谈吐沉稳、思维敏捷。如不是老先生的自我介绍,我无论如何都不相信眼前这位身材高挑、体魄依然硬朗的老人居然已近9旬了。
我与莫测老先生的对话就从他的版画说起,就从他对水的挚爱和刻画说起。
莫测先生更是直入主题:我爱版画,我爱水。我致力于用木刻版画来反映水,反映和水有联系的事物,反应和水有关系的社会生活。我通过对水的表现,来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真诚感情,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对美的追求。
谈及水,莫测强调:水是生命之源。我的刻刀跟随水的足迹,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抒写山川风貌;跟随水的足迹,去观察人生的真谛,去捕捉生活中的诗情。水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自然的风姿千变万化,社会生活的表现丰富多彩。如何把我经历过的感受到的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和属于自己创造的版画语言,在创作中体现出来,成为主客观相互统一的艺术品,则是我多年苦苦追求的目标。
伴着浓浓的茶香,莫测先生向我讲述了他的艺术追求和成长历程。他告诉我:我从小热爱美术,但不是受家教和环境影响,大概是一种天性吧。1944年在《淮南日报》工厂当刻字学徒工,当时印刷厂要翻印一本叫《放下你的鞭子》的活报剧剧本,由一位画家画了张墨稿图样,让我用刻字刀翻刻到木板上,再装到铅印机上印成封面。这该叫木刻吧!不过我只是充当了刻工。之后有位作家出版他的作品集,要我为他做封面,这回从设计、绘画到刻制都是我自己完成的。也正由于我勤于自学,经常向报刊投稿,1948年被《新常熟报》聘为文艺副刊的助理编辑。这下可有用武之地了,我既学写文章也努力作画。那个报社设备也很简陋,没有做锌板的条件,所谓画,也就是木刻画板和铅字拼排在一起印的。前些年有位在常熟工作的热心朋友,从常熟图书馆收藏的旧报纸中翻拍了一些我当时的“作品”寄给我,我看到那些幼稚粗造的东西,进一步体会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含意。1949年初江南解放了,我所在的报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我也就参加了革命工作。这时我接触到《人民抗战木刻集》、《解放区木刻集》等画册,打开了眼界,对木刻的兴趣也就更加强烈了。可直到这时,我还没有一套齐备的木刻道具呢。后来我用了一个月的津贴费,冒昧地汇给上海著名木刻家杨可扬老师,经他的帮助,从上海文化商店购得一套啄木鸟牌木刻刀。仅此我也就得到了杨可扬老师的悉心指导,他自然也就成为我版画生涯中的引路人和导师了。
莫测接着说:1955年我的套色木刻《拿鱼》在《人民日报》上第一次发表,产生了较大影响。好多报刊随之转载,并入选第二届全国版画展和全国青年美展、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以及对外文化工作委员会选送到各国去的中国版画展等,这给了我很大鼓舞,从此我就确立了业余专搞木刻版画的信心。我的老家在江苏盱眙县,少年时代生活在淮河岸边,青年时代又在苏南水乡地区工作过,1953年之后开始到水利部门任职一直到离休。哺育我成长的是江淮大地,我为之服务和赖以生存的是中国水利事业,我的一生和水有着不解之缘。因为我熟悉水,热爱水,水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我版画创作的主题。大诗人艾青称我为“水的歌手”,日本著名美术评论家小野田耕三郎先生评论我的版画创作时说:“莫测的版画题材是水、水、还是水。他通过对水的表现,寄托对祖国的深沉感情。”
莫测先生又若有所思地讲道:其实只是一个业余版画作者的我,各个时期在机关所承担的主要工作曾是展览会规划设计、报刊编辑和水利电力文协的组织领导工作,版画创作纯属个人爱好。虽在水电部门担任的也属宣传性质方面的工作,但我并未把版画创作当做宣传的手段和工具。我画水,表现水,吟唱水是由于对水的熟悉、钟情甚至是热恋。我对有关水方面的题材积累较为丰富,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唾手可得。按照楣先生的说法:“水,关系着他的心绪;水,侵染着他的每一根神经;水,直接影响着莫测的创作构思、构图及至创作个性风貌。”我画水,其实就是画风景画,画祖国的山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水风景最宜体现诗情画意,我通过水来表达我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多少个月夜星辰,多少个节假日,我都是乐此不疲地为版画而劳作,每有所得就为自己带来欣慰和满足。为此,我孜孜不倦,执着追求数十年。版画创作已经成为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版画已经成为我生命特征。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