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生日随想
文/杨紫英
俗话说:儿女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这种说法不是没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在ㄧ年一次的生日来临之际,每当我们沉浸在眼前生日蜡烛欢乐跳跃的火焰、耳边响起祝福生日快乐的悦耳歌声中时,不应该忘记妈妈生养我们时的,那份艰辛与痛苦。
从小因为家里孩子多,爸爸的职业是一名警察,收入并不丰厚,所以我们从来不过生日。记得妈妈常说:“有钱人,天天都可以过生日!”所以姐妹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人,赚钱过上好日子,能够给自己过生日。
等我们逐渐长大懂事以后,却开始更加重视为爸爸妈妈过生日。我很重视过生日这件事,重视的是在过生日的时候,全家人之间的那种祥和与欢乐的气氛。尤其是婚后自己生下了一男一女以后,就更加体会到爸妈的生养之恩!
每年婆婆及爸妈三位老人,其中任何一位到了生日的时候,我们夫妻连同婆婆和二个小孩共五口人,再加上爸妈,都会聚在一起,去爸爸爱吃的北方菜“天厨餐厅”或是妈妈及婆婆南京人爱吃的“上海乡村”江浙菜。每当此时,夫君跟我都会给老人送上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大红包。在海外的妹妹们,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敬贺方式,来祝福老人生日快乐。
我们家中最得爸妈宠爱的小七妹妹,更会算好,当我们中午在台湾为爸妈的庆生宴上,她会打我的手机来跟爸妈拜寿,祝他们生日快乐!
当轮到我过生日的时候,我ㄧ定会在吃饭前,毕恭毕敬的跟爸妈行三鞠躬礼,双手奉上爸妈ㄧ人ㄧ个红包,感谢他们生养我的劬劳!
我用这种方式来影响并教导我们的儿女,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如何孝顺长辈。当我们来美国看到孙子在过生日的时候,会亲热的拥抱他的爸妈,用充满天真而甜蜜的声音说:“谢谢妈咪和爸比,把我生下来!”并且把第一块切下的蛋糕先送给爷爷,我会因此感到生命传承的意义。
如今我们也从没想过,儿女要分别给他们的爸妈分开来过生日。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的孙辈,好像也懂得眼下这个家,出了什么问题。
当大家ㄧ起快乐的吃着美味的沙西米,和精致的西式料理,最会给食物打考评的孙子,不断地竖起大姆指,夸赞晶华酒店的食材非凡,使他对台湾食物的美味再次加分不少!
临别时,孩子送上跑了三家水果店才买到很有“份量”的水蜜桃,及我很爱吃的“阜杭烧饼”,真的是太难为他了,因为是假日,花了许多时间在排队上!不过今后我与他们一家,也将是美台两地,相互思念的生活了。这使我想起先生的一位近亲,70岁移民美国,而且以他家为中心,把三位女儿的住处都安排在距离俩老的住处,不超过十五分钟的车程,以便大家就近照顾!其实这应该是最好的安排。可是世事难料,二十年后他们九十岁了,居然俩老又搬回台湾,住在长庚养生村,终了这一生。每次当我一想到这位亲戚,内心深处总感到“匪夷所思”!
再过几天,儿孙也要飞回美国,过他们的美式生活!凭良心说,从过往的十一年到未知的未来,我会过今天这样的晚年生活,我也一样觉得“匪夷所思”!
我很喜欢用相机拍照来做“曰记”,看来我用这个方式来纪录我的生活,应该会有数不完的“美丽动人一瞬间”,值得我在独居老人的生活中好好玩味吧!

作者简介
杨紫英,笔名,紫英。中华八闽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国远山文学》、《闽南原创文学》特约作家。1949年在台湾出生,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曾由校方推荐获“台南市十大优秀青年”奖。2011年移居美国后开始写作,作品长期在美国最大的华人报纸《世界日报》、《世界周刊》、《华人》等报刊、杂誌刊登。其散文作品《爸爸,我爱您》和《妈妈的手》在大陆首届《精英杯》全国文学创作邀请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其散文作品《我的求学生涯》获《神州文学家园》首届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奬;散文《才德兼备的妈妈》获全国《精典杯》大赛二等奖,散文作品《婆婆的心愿》获《中华保灵杯》孝主题征文大赛三等奖。散文《妈妈老年的操心事》获得《远山文学网》2021年母亲节征文,二等奖。散文《我送媽媽去遠行》获得《第一届“中华杯”原创文学大赛》三等奖与其堂兄蔚青合著出版文集《生命与爱的传承》。作品常见《中国远山文学网》、《渤海文学网》、《微文美刊》等各类微刊及公众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