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一拍会怎样?
尘清
成都的慢生活是出了名的。那里的人们从容自得,喜欢吆喝几个人,摆开龙门阵,一壶茶喝半天,天南地北吹开来,好不惬意。
成都的慢生活,源于川人久居西南一隅,万山之中,天府为国,物富民殷,从而养成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习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如今,品茶、摆龙门阵、流连市井的景象还有,但都是一些赋闲的长者了。他们继续演绎着成都不紧不慢的旧日风情。而年轻一代,也和其他大都市的青年一样,拥有全新的生活品位和追求,他们在竞争中行色匆匆,努力追赶时代潮头,慢生活渐成记忆。
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生活节奏同样很慢,人们悠哉游哉,尽情亨乐。这个地方就是南太平洋的岛国、旅游胜地斐济。因为国小、人少,旅游和矿产资源丰富,这里的人们无忧无虑地富足,生活格外闲适。因为闲适和无忧,这里的人很容易长胖发福。但他们的观念是以胖为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取向。
在斐济的商场里,沙滩上,到处可见三围夸张,神态自信的女人。因为,她们是美女。

慢,作为一种生活习性,有其历史成因和地域特点,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行动总是慢一拍,后果就不好说了。
对个人而言,慢一拍,可能会耽误个人职责的履行,失去职场竞争和进步的机会,有时还会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拖大家的后腿。对团队来说,慢一拍,恐怕损失会更大。往小里说,可能是一项荣誉,一次商业机会;往大里说,可能会失去伙伴信任,影响单位信誉,造成事业上的更大损失。
快和慢,作为相比较而存在的行动能力,倍受世人重视。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行业与行业的竞争,除了质量,就是速度。而在更加激烈的前沿科技领域,玩的是大脑风暴。谁先爬上制高点,谁就能看到最美的风景,就是王者。慢一拍,就是落后,就是泰山压顶般的被动。
快和慢,作为时间慨念,在很多竞技比赛项目中,是判定胜负的唯一依据。
而在军事领域,快和慢有时就是决胜的关键。分秒之差,惊心动魄,危机四伏。多少人的性命,也许全在那几分几秒上了。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组织二次战役。第38军113师奉命携带全部作战装备向三所里穿插,堵住美韩联军的退路。志愿军司令部把整个战役的成败,全部压在113师能否抢在敌军之前穿插到位,把大门关上。
113师全体官兵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崇山峻岭中狂奔14个小时,直线行程75公里,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要知道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的坦克部队追击溃逃的伊拉克军队,在平坦的沙漠上,一天才跑50公里。
当113师到达三所里,打开电台,向总部报告穿插到位的消息时,溃败南逃的美韩部队也涌上来了,阻击战随即打响。前后相差只有五分钟!
二次战役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一举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场态势。

113师用两条腿和现代化装备的敌人赛跑,跑赢了5分钟。5分钟很短,对于美韩联军,他们也只慢了一拍,只要5分钟,他们就逃出了包围圈;5分钟又很长,对于美军前线指挥官沃克将军而言,5分钟,就是他一生的宿命。
而对于113师这支部队,假如他们跑不赢这5分钟,38军军史、朝鲜战争进程乃至世界现代战争史都会重写。
慢一拍和快一拍,对军队、对战争、对国家命运是何等的重要。
然而,事物总是相对的。站在辩证的立场上看快慢,有时也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所谓欲速则不达,凡事三思而后行。
这是哲学意义上的快慢观,也是理性的快慢观。
我们曾被要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为此,吃了盲目奔跑的苦头,全社会留下了深刻记忆。看来,决定快和慢,不光靠行动能力,更多的要靠科学的态度和智慧。
从这个意义上去感悟,当我们对行动的方法、途径、目的、后果等客观规律认识不甚清晰的时候;当我们对最佳行动方案缺乏统一意志的时候,不妨停一停,想一想,慢一拍,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简介:
尘清,本名张建龙。男。中国检察官作家协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