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名家孟宪法老师的佳作《由钱学森三个疑问说开去》「飘舞的剑」(2300辑)

由钱学森三个疑问说开去
孟宪法
不少人感叹,中国教育是失败的。观点正确!钱学森向温总理提及的三个疑问,就触及到了中国教育的时弊。中国教育官僚化,处处急功近利。领导只要政绩,老师只要成绩,学生只要分数。所以高分低能,所以缺乏创新能力。如高考状元们走上社会之后,据可靠调查,能在各行业大有作为,成为行业大家名家的几乎没有。充分说明我们学校培养的是学习机器,而不是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无论中外,教育的使命应该是什么?本人以为,应是培养会思考的人,有仁爱之心的人。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只会肤浅僵化地思考,而不会灵活深入地思考,如此谈何创新能力!?要培养出会思考的人,首先教师应是会思考的人。可是富有独立思想的老师又有多少?这似乎又不能怪每一个人,因为我们的学校天天都是在听命于上级做事。所谓教学想法教育理念都是上面的,根本没有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和独特思考,又如何能培养出富有个性化的能独特深入思考的创新人才?!
人们一直在感叹,民国为什么出那么多大师?无非是政府那时几乎不干涉教育,教育做到了“人格之独立,思想之自由”,如此而已。话又说回来,素质教育也罢,应试教育也罢,不管讲求什么教育理论,都能讲求点教学实效也好哇。比如语文教学,让学生切实能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也很好啊。放眼全国,语文教学只一个字:烂。从小学到大学,不会写作、缺乏分析能力的学生比比皆是。一些好学生写作文似乎很华丽,却大都是拼凑模仿,并没用自己真情和思考。似乎也不怪学生,语文老师大都不会写作,作文评语不到位,不切实际,学生又如何提高写作能力?但语文教研却天天搞得轰轰烈烈,都是在老师在表演自己多么会教多么高明,多么精彩。只想问一句,到底有多少实效,学生能切实提高多少能力?其实,老师静下心来多写点文章多思考点问题,比天天搞“热闹教研”“显著成果”要重要的多。自己具有了真正的能力,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实惠,比搞花样,弄一些花拳绣腿的表演,要重要的多。话说多了,退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