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风采之声★强音朗诵团】审核‖于歌‖中国沈阳
审稿||海梦||中国七台河
作者||白崇振||中国勃利
音频‖点点‖中国长春
诵读‖点点‖中国长春
制作‖于歌‖中国沈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母亲“碾子河”
白崇振
我的家乡有条小河叫碾子河,河水清彻见底,常年流水不断,穿行于白山黑水之间。据史料记载:“它发源于完达山廘太平岭东北坡”,河水甘甜凛冽、相传:在远古时期,是本土北方天王李靖夫妇出巡游玩,带着的小女儿太平公主洗脸梳妆的地方。虽然是传说,不由得让人们遐想万千。
小河虽比不上长江黄河的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但同是渊远流长,物丰水美,在这片黑土地上,用它那甘甜的乳汁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勃利人。也饱尝痛楚,目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人们亲切的称谓它“母亲河”!
小河宛延曲折,途经九龙沟从西南方向流入勃利县城,将小镇一分为二,灌溉着勃利的山山水水,两岸树木花草繁盛,郁郁葱葱,稻田遍布,沿河直下,城北的稻田更是星罗棋布,绵延几十里,一望无际,盛产的稻米远近闻名。河中、稻田里的小鱼小虾比比皆是,有泥鳅、青蛙、鲫鱼和鲶鱼,蛙声不断,鸟语花香。
小镇民风淳朴,汉人满人居多,朝族人和蒙古人也有,虽语言不同,服饰各异,但都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小时侯,我的家就住在碾子河畔,三间泥草房伴随着袅袅炊烟和父母兄弟姐妹八人,喝着碾子河的水,一起度过了我滋润的童年。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两岸的花草、树木争先恐后地焕发着生机,苍翠挺拔的松树独领风骚,显示它的高洁,榆树、乔木、紫丁香、樱桃树开花了,形态各异,草莓,达子香、刺梅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花,也紧随其后,夹杂在灌木丛中,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不开花的艾蒿更是不甘寂寞,挺直了腰杆,带着特有的异香告诉人们"我来了"!丰盈的水草引来了蝴蝶、蜜蜂、蜻蜓等,煽动着灵巧的翅膀,上下翻飞,寻找着可口食物。苏雀,麻雀成群,燕子也从南方匆匆赶了回来在屋檐下筑起了新窝,为繁育下一代紧张忙碌着。春风吹过河面,河水荡起微波,波光粼粼,倒垂在岸边的柳树,用它那冒着绿芽的纤细腰身轻轻拍打着水面,生怕惊吓到了水中的鱼儿,一圈圈涟漪向四周慢慢的扩散开来,姑娘小伙子偎依在一起,悄悄说着什么,不时传出羞涩的笑声……
三四岁的时候,妈妈常常领着我去河边洗衣服,我站在没脚面的河水里,玩弄河面漂浮着妈妈用过了的肥皂沫,玩累了尿急了,就双手揪着小弟弟,高昂着头向河水一顿猛呲,溅起的水花弄得旁边洗衣的婶婶大娘一身,小妹妹也惊恐的躲在了婶婶的身后,婶娘们急了用手点着我的额头,拍打着我的小屁股,大声嚎气的说:“死小子没正形,吓着小妹妹了!
夏天,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记事起,就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去河里玩耍,不远处河的上游有个拦水坝,水没腰深,清凉的河水被炙热太阳一烤暖暖的,什么狗刨,仰游、自游泳没几天就学会了,人多了就分成两伙打水仗,有时候第三帮小孩也加入进来,分不清谁跟谁是一伙的,就乱打一通,加油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岸上的人们都驻足观看,欢声笑语不断。累了就爬上岸来,用热呼呼的泥沙把自己埋起来,美美的睡上一觉,惬意极了……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广袤的大地上一片丰收的景象,黄澄澄的谷穂弯着腰,金灿灿的黄豆莢、长长的玉米棒、紫红色的高粱,红红的大萝卜,抱着满心的大白菜,交相辉映……天空中,大雁时而排成人字形,时而排成一字形有秩序地向南飞去,我和小伙伴们踩着满地黄叶,用河水搓热身子照样玩耍。最开心的事儿是:跟大人们一起扛着自制的鱼网,网兜子,提搂着小桶去捞鱼,三人一伙,先是别起个小水坝,两人抬网另一人去上游赶鱼,一网下去也能弄个十几条,川丁子、泥鳅多,鲫鱼少,幸运的话还能弄几条鲶鱼,大鱼用河水炖着吃,小鱼晒干了用油煎的干巴巴的,就着过了水的大楂子水饭,大葱蘸大酱一顿猛吃,甭提有多香了……
冬天瑞雪飘然而至,银装素裹,四周白茫茫一片,只有屋顶烟囱冒出的炊烟,昭示人类的存在。河面结着厚厚的冰,岸边的树上挂满树掛,由于白天夜晚的温差,太阳出来一晒,冰棱儿融化了,逐渐缩小,雪后空气异常清新,交融的水汽弥漫在河床四周,行走在堤坝上的人们,时隐时现。孩子们趁暖和劲儿,堆起雪人,雪人排成了一队队,场面壮观。傍晚,随之冷空气的移动,树上的冰棱又拉长了,被风一吹,互相撞击着发出悦耳的响声……

五十年代体育器材昂贵,家里穷买不起这些东西,就自己动手做滑冰板、狗爬犁,冰嘎最好作,找一截旧镐把,把大头一截,用斧子砍个半锥形,纱纸打打,然后找一粒旧滚珠镶上,再倒点废机油蹭蹭,油光铮亮,在上沿儿用小刀刻几道印儿,绑上红线绳,打起转来煞是好看……在大一点就自己动手做冰刀,滑雪板,每当放学归来,同学们就集聚在冰面上,各行其事,狗皮帽子遮眼碍事,没有滑冰帽,整个旧袜子腰儿绞一截用绳子一扎,戴在头上,向燕子掠水一样飞奔在河面上……
几度春秋,静静的河水伴着我成长。六十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闲暇之余,我常常去堤坝上坐坐,用脚拍打着水面,寻找着儿时的记忆,重温着童年的欢笑与快乐。
时光荏苒,星转斗移,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县里对碾子河段进行了综合治理。城区改造等同步进行,低矮破旧泥砖草房不见了,道路拓宽了,一排排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两岸饭店商铺、网吧一间挨着一间。十里长堤修起了护坡,一座座便桥横跨两岸,便于人们出行。白色的大理石栏杆下配备各式彩灯管,河心建有养心亭、毎隔200多米即修筑一条堤坝,微波荡漾的河面上,各种造型的小船划来划去,供人们游玩。紧挨着堤坝的新时代文化娱乐广场,巨大的电视屏幕,随时播放着勃利新闻,广场上有电影院,体育器械、篮球、网球、门球区。每个区域都配有长椅子供人们休息,观赏节目。一首首悠扬的乐曲随风传来,让人心旷神怡。
清晨,走步遛弯的,滑旱冰打太极拳的、做操的、舞剑耍刀的,锻炼的人五花八门。上至八九十岁老翁,下至几岁的幼童。
迷人的夜晚、两岸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别有一番情趣。唱歌的跳舞的,分散在两侧的公园里。广场上,中老年人排成百多人大队,每个队都配有服装,红白青兰紫,煞是好看,随着音乐响起,翩翩起舞,舞姿优美欢快,舒展大方。不减当年,真是最美莫过夕阳红!
山美水美人更美,一个日新月异,崭新的勃利县城正以完美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夜深人静,我伫立在勃利桥上,凝望着满天的星斗,注视着十里长堤和两旁高楼大厦造型各异的灯火,看着桥下潺潺的流水轻轻地滑过每座桥墩,向着河两岸的树上、花丛中相嵌的光怪陆离的灯花招手致意,交相辉映更美了,更像一个待嫁的新娘,端庄大气、柔情的、充满着活力,载着生机唱着欢快的歌奔向远方……举目远眺;文化广场公园里及南一片商业区的酒店、歌舞厅里依然灯火辉煌,人影晃动、不时传来汽车鸣笛声……火树银花不夜天,充满了诗情画意!此时此景,微风拂面,我的心醉了……
良思久久,感概万千;我是从小喝着碾子河水长大的,感觉就向儿子喝着母亲的乳汁一样,无法释怀。我感恩于“母亲河”,陪我走过了风风雨雨近七十年,有苦也有甜,生活快乐,幸福一直伴随我……”
我幻想有一天能够回归大自然,将我的仅有一点剩余价值撒在静静的河水里,孕育成春泥,紧紧地偎依在母亲河的怀抱里,天荒地老常相伴,一道看星星,看月亮,迎接每天早早升起的火红的太阳,宇宙常在,天地共享……。
后记
退休了,闲暇之余,我每天都去河堤边,沿着林荫路观赏着美景,偶尔也去河心亭品品茶,下下棋,跟着发小去公园的小桌上,甩几把扑克过过瘾,遇见老熟人唱歌,兴起了手舞足蹈,跟着喊两嗓子,我的最爱是做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几乎风雨不落,流连往返,乐此不疲。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强健了我的身体,陶冶了我的情操。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但总感觉缺点什么,几经思索我终于明白了,不吐不快。今天我斗胆拿起多年不用的拙笔,说说心里话,把母亲河的变迁和我近70年的经历真实地呈献给我的老师、朋友、同学及身边的人们,供大家把玩赏析,以飨读者,请指正。
白崇振
2022年雨夜于勃利



